海外代购要交税吗 代购到底是什么,是走私吗?代购的东西交税吗?

终于有个自己能答的问题了,学得累了来一发。
首先申明,利益相关:答主大一学生,家在深圳,通过各种便利自己经营苹果手机代购。 也因此熟知其中的各个环节。
海淘,代购是不是逃税行为呢?可以肯定地说:绝大部分是的。
海外代购要交税吗 代购到底是什么,是走私吗?代购的东西交税吗?
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做代购的经历说下为什么。
首先盗用下 的答案:
“海购、代购等行为是否构成走私,要看货物过关时的所有人或者收货人是否向海关如实申报货物的种类、价格、用途等信息,并依法缴税或者免税过关。(如果未申报也未标注的话,海关默认你申报的是个人自用的免税物品,如果其实不是,那也算虚假申报。)

走私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如实申报,只要在任意一项上涉及虚假申报,就属于走私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另有标准)。主要有以下两项:
物品的种类,价格。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完税价格和税率,物品价格的高低决定是否在免征额度以下。(不申报的默认为申报为免税物,或者征税额度以下。)
是自用还是转售。自用可以免税或者征收较低税率的行邮关税,转售则要征收税率较高的贸易关税,而且不能免税。(不申报的默认为自用。)”我们仔细看看:
“货物过关时的所有人或者收货人是否向海关如实申报货物的种类、价格、用途等信息”
住在深圳的知友应该都知道,买自己需要电子产品的话去香港买的话能便宜不少,就连球鞋,别的日用品也是。在香港这类东西定价本身就低于大陆,算上汇率,每部iphone6的差价能达到500+人民币(数值因为汇率升了有浮动)。
听起来简直是天堂好吧,我要是买100部回大陆卖那不是赚到爽?
这种行为就叫卖水货,新闻里炒得沸沸扬扬的香港水货客就是干这个行当的,为什么海关要抓这些人呢?因为卖水货其实就是走私。
买一部不犯法,买一百部犯,这个差别到底在哪?答案就是“自用”和“如实申报”两个词。
我想便宜点买部新的iphone6,于是跑去香港自己排队买到了,带回来,申报的时候填了自用,其实是合法的。上面的定义也说了,自用的物品不需征税或是少量征税。对于很多价格不到一定限额的东西,其实带过境也是可以的。举个例子:据说以前在深圳,价值超过5000的电子产品过境要上报,否则查到要补税。但是后来通过香港买电子产品自用的人多了,这条规矩也废除了,当然这只是传说。
再举个例子。机场,口岸的免税店,凭什么盈利呢?为什么很多东西要限额呢?通过上面的例子再看就好理解了。 比如在深圳的免税店,从香港进货卖一条在香港500RMB的烟,在大陆卖700RMB,大陆的一般价钱则是900RMB,这个时候利润空间就出来了。为什么要限额呢?因为在免税店买到的东西都是默认自用的。 买得太多,有的人会借机倒卖,变相逃税,限额提高了这种行为的成本。
如此一来你也懂了:大部分国外代购的利润,就是建立在不交关税的基础上。而由于限额,每次携带的东西价值越高,能赚得的利润也越多。 (比如一部16g的iphone6和一部128g的iPhone6 Plus的利润,完全是两个数量级。)
问题来了,做代购的我,如何证明自己带过来的东西是自用的呢?
答案是没法证明。
对于能一年无限次来往港深两地的深圳居民来说,如果做全职苹果代购,每天两趟,每次一部,日净赚800+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有个东西叫海关。你偶尔一次买个手机可以,你每天两趟准时打卡准到海关叔叔都认得你了你就没法说自己自用了吧,平均一天摔坏两部iphone6也是任性。再者,即便你在被查到手机时说自用也没办法,过关时电脑有记录,近期来往两岸的次数一目了然,一年来往几次还好。工作日都三番五次过海关你真以为这些人是傻子?上面这种情况就构成了虚假申报,除了要记一次名(两次就不能过关了),还要把东西扣住或是补税。
其实这也是答主自身的经验,由于自己不在深圳得托身边的人帮带过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个问题,毕竟只要查到钱就打水漂了,查到一次再卖十次都赚不回来,这个也不能托给陌生人做。只能慢慢降低频率或是另辟蹊径了。

“转售则要征收税率较高的贸易关税,而且不能免税。”
上面的例子详细讲,这个就略写了。自己家里也有朋友做手机的,所以对这条也深有体会。刚开始做时想找人家帮忙,才得知人家做的是正规生意,申报后两三百台地运过来,每部只能赚10多块钱,当时就放弃了。关税对这类进口贸易的限制作用可想而知。这也印证了我上面的那句话:大部分国外代购的利润,就是建立在不交关税的基础上。
--------------------------------------------------------------------------------------------------------------------------------
分隔线下补充一点东西,除了关税以外,代购海购的利润空间一部分还来源于同种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定位不同导致的定价差异。其实这个原因上面已经多少提到了。
听起来很绕口吧?其实很简单,我再用几个例子来解释。
比如星巴克Ventti的星冰乐,在香港卖40HKD,在深圳卖40RMB。看出差距在哪了吗?
香港的人均收入水平还是要高出深圳一层的,但是同样的产品(我们假设劳动成本的差距是香港多2RMB)仔细一算在香港竟然便宜20%,太不合理了吧。我们换个角度思考,假设深圳人均收入是5000RMB,香港是6500RMB(没有数据只好假设,非常抱歉),每一杯星巴克占两地消费者月收入的比例是不同的,很明显在深圳占的比例大得多,20%的价格差就是这样产生的。星巴克在深圳和香港的定位是不同的,在深圳更多是一种中高档的“贵族饮料”,在香港由于大量餐饮企业和咖啡厅的竞争星巴克调低了自己的定位。两边市场定位的不同导致了价格的差异。(其实在香港星巴克定位也不低,但是明显是大陆更高,从消费者心态上就可见一斑)
再说说很多人感兴趣的球鞋。香港旺角波鞋街大部分店铺都是以与大陆实体店相同的价格(注意是数字上相同)来卖球鞋,很多门店还有9折甚至8折优惠(没错不需要会员卡),算上等于再打8折的汇率,折扣最多的时候能到64折。经常是一双在大陆6,700的跑鞋在香港500多点就能入手。所以在香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爱买自己的运动鞋,为什么?便宜啊,香港的皮鞋也贵啊,还不如买双好穿的运动鞋。在香港球鞋等运动用品的定位是更全民性的(香港各年龄层人群参与运动的比例也远高于大陆),厂商往往能给出一个更低的价格来吸引更多人购买。更不说服务态度和产品款式上的差异了。答主自己的第一双足球鞋就是在香港买的,1099HKD打八折,最后700多RMB拿下,同样的鞋在深圳卖1299RMB。 而对于Converse,Jordan等经常2000+定价的鞋款来说,你要是买鞋你会在哪买呢?自己算算这笔账吧。所以很多深圳人不在深圳买运动鞋,电子产品,就连零食,化妆品和日用品周末只要有空也会去香港采购。很多日用品的价格简直是低到难以想象。以上两个例子足以说明同种产品在不同市场的定位不同导致的定价差异同样为代购带来了利润空间。
另外说明下,答主这些例子不是为了说明香港有多好,只是自己从小在深圳长大对这些差异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再结合自己做代购的经历,出于方便才大量用了港深两地的例子。在评论里我也补充了,防止大家陷入误区:香港不是工薪阶层的天堂,日用品还有很多消费产品价格低不错,但是香港的食品价格(鱼肉蔬菜)远高于大陆(我舅婆就经常坐大巴过海来深圳买菜 @_@),而且公共交通也是贵得离谱,更别说房价了。就我个人所见,香港的底层民众,还有大部分工薪阶层生活并不比在北上广深轻松。香港只是有钱人的天堂。这里已经超过我们的讨论范围就不展开了。
--------------------------------------------------------------------------------------------------------------------------------
有点小跑题,自认写得还比较易懂,健身去了@_@。顺便给自己打个小广告哈,有兴趣买苹果产品的知友可私信联系我,就不用在评论里留言了。另外这个回答只涉及技术层面,关于道德和价值观层面的问题恕不回答。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30103/514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海外代购要交税吗 代购到底是什么,是走私吗?代购的东西交税吗?》为网友地理最可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