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 「户籍制度真正的错在于阻碍了高度发达城市的人,离开大城市,去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的城市」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不对。

户籍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将国民分为了三六九等,不同身份的人享受不同的国民待遇,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事实上,外地人到大城市去是为了搞建设,这句话是站在国家视角的宏大叙事。外地人到大城市去,为的是谋生。当然,他们为了谋生的劳动,客观上对城市取到了建设作用。

但户籍制度的实质,并不是阻碍外地人到大城市劳动。户籍从来都不完全是找工作的障碍。

那么户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户籍制度主要作用是防止外地人享受当地城市户籍人口享受的公共福利,以此节省政府开支和社会资源。这主要体现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这两块。

事实上,我们的决策者对这一本质的认识相当清醒。他们知道,城市的发展,必须要依靠外来的廉价劳动力,但是政府又不愿意为这些廉价劳动力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于是,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户籍制度在二十一世纪再次大放异彩。

当然,官方的说辞是,大城市不能承受人口压力,因此要利用户籍壁垒,阻止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但户籍制度实际上并未发挥这样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发展极不平衡,尽管没有户口,没有福利,但大量落后地区的人口仍然在往城市集中,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向上通道,与在老家浑浑噩噩过一辈子相比,没有户口真算不了什么。而且,大部分涌向城市的都是年轻人,没有考虑到子女教育和医疗、养老问题。

这对外地人来说,当然不公平。他们在城市工作,在为城市创造价值,甚至在为城里缴税,却不能享受城市里福利。更可悲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城市,当他们年纪增大,面临子女教育和自身医疗、养老问题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不得不放弃自己在城市多年的积累而回到乡村。

同样,这对于外地人的家乡来说,也是不公平的。这里的人到别处去创造价值,但生老病死还要家乡来管,事实上,也加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落后地区发展的难度。


———————————————————————————————————————————

下面评论目前最高票的,Sven的答案。

的答案里说,户籍制度成立的初衷是方便管理。这种看法没有准确把握住我们建立户籍制度的初衷和本质。

户籍制度的建立之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剥夺公民的迁徙自由。

户籍制度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紧密相连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必须要使用户籍制度,将人们规定在某一个狭小的区域。

比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无偿(或以极低的价格)为国家提供农产品,并且高价购买工业产品(所谓工农剪刀差),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显然是吃亏了,那么,他是否可以不干农活,进城打工呢?

不可以,因为如果农民发现自己吃亏了,于是都进城打工,计划经济体制下原定的粮食征购计划就无法完成,那么计划经济体制就无法运转。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当时的工厂招工,都有严格的户籍限制,一般不召农村户口。农民就被户籍牢牢的捆绑在土地上,任人宰割。

尤其是跨地区迁徙,更会破坏整个计划经济的配给制度。比如,本来一个城市是按照100万人分配粮食,结果由于人口跨地区流动,城市里突然涌入30万外地人,那么这个粮食供给就会出现困难。

这可不是理论假设,而是血淋淋的事实。在49年以前,农民在乡下没有饭吃,可以逃荒,到大城市去乞讨,或是打个零工,哪怕是去当妓女,还可以活命(参见冯小刚的1942,以及赛珍珠的小说,大地),但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农民被户籍牢牢的捆绑在了自己的土地上,连外出逃荒都不可能,只有饿死。

为什么户籍制度阻止了农民逃荒呢?

第一,当时国家很清楚,由于大跃进产生的饥荒,是全国性的。而且一直在剥夺农民,以保障城市供应。农民一旦离开家乡,到城市寻求食物,会将大城市的粮食供应体系拖垮,导致市民和农民一起饿死,如果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都饿死人,那么这个乱摊子就无法收拾了。于是,当时为了阻止农民逃荒,国务院从1953年起,下发了13个文件。而户籍制度,也为封堵盲流创造了条件——一查身份证就知道你是不是盲流。 (参见)

第二,户籍制度也让盲流的农民在城市无法落脚。比如,你在街上讨饭,会被收容,遣返回乡。你不讨饭,也不可能在城市找到工作,因为没有户口。在当时,如果你要出差,都是需要单位的介绍信才能住旅馆。因此,一个农民是不可能在城市找到落脚点的。

从上可以看到,所谓户口制度,从头开始就是一个带有深深恶意的恶政,而不是什么方便管理。改革开放后,这一错误被部分修改——招工不需要户口了。但子女入学等方面,户口仍然是外地人的障碍。

再说seve认为,户籍制度是为了保护城市底层民众的利益,防止他们被外来的廉价劳动力挤走,这句话也不太正确。

事实上,前文已经说过,外来人口到城市找工作(至少低端的工作)是不会受到户籍限制的。当权者从来没有说为了保护当地人的利益,为雇用工人设置门槛,因为在中国这种体制下,对于地方政府来说,GDP的增长是第一位的,雇佣外来的廉价劳动力显然对GDP发展有利。因此,在中国,外来廉价劳动力事实上已经夺取了城市平民的工作岗位,拉低了城市体力劳动的薪酬水平,这个事情,只要长了眼睛的中国人都能看到,我不再赘述。因此,说户籍制度的本意是保护当地人的就业岗位,我实在不能赞同。

当然,户籍制度对本地居民有保护作用,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这种保护作用,主要是在福利保障上,如本地人不管多穷,小孩可以接受当地免费的义务教育,也可以申请当地的低保,外地人是不行的。实话实说,按照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和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程度,如果放开户籍制度,大城市普通居民享受的福利一定会被拉低。

城市居民其实很清楚这一点。比如,前段时间,非京籍学生要求获得在北京参加高考的权利,就有一群北京大妈敏锐的意识到,这是损害本地居民利益的行为,立即行动起来抗议,与外地学生家长发生了冲突。

但是要注意到,不是所有的利益都是合理的,也不是所有的利益都必然得到保护。向上述北京大妈们追求的利益,就是不合理的利益。一个人因为其出生地点不同,而被迫接受不同几率的大学录取比例,这在现代文明社会,是不合理的,完全违背了社会公平的本意。因此,本地居民希望筑高户籍壁垒,以保证自己子女的大学录取率,这一诉求本身就不合理,不应该迁就。

事实上,从长远利考虑,让外地人和北京人在同一起点上竞争,有理由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犯罪,提高这个人口素质,因此,破除户籍壁垒,从长远来看,对北京人是有利的,可惜,鼠目寸光的大妈,看不到这么长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30103/5141.html

更多阅读

世界上最美的十大城市 世界上最美的十大歌剧院排行榜

  1、莫斯科大剧院 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   莫斯科大剧院在18世纪90年代建成时是一座不惹人注意的砖石结构,多年来,其主建筑经历过数次大的翻修。现在的建筑是1824年由建筑师米海洛夫设计完成的。剧院是新古典主义风格,场内布满

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制度之藩篱

      2013年底,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同时提出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最近几年,专家们对现行户籍制度指出了诸多弊端,使得这次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一经提出便瞬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浙江省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 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城乡户籍制度是目前在我国被普遍批评的一种具有福利身份区隔和歧视性的制度,这一制度制定并形成于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同时也被认定为是“二元经济结构”的最显著标志之一。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共识是众多改革之中最为充分的

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应有道义考量

     6月19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推出了将于7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明确了今后来沪人员只要满足“合法稳定居住和合法稳定就业”这两个主要条件,都可以申办《上海市居住证》。 

声明:《大城市 「户籍制度真正的错在于阻碍了高度发达城市的人,离开大城市,去欠发达的地区建设新的城市」这句话对吗?》为网友经济适用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