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老炮儿北京的电影 北京老炮儿如何评价电影《老炮儿》?



原来这个回答里简单提到过顽主这个群体。


一、

老炮儿和顽主们作为一个边缘群体,却被北京人念念不忘,把老炮儿写进书里的有王朔,把顽主们搬上银幕这件事,米家山干过,姜文干过,管虎又开始干了。

老炮儿或者说顽主到底是什么?他们是旧社会青皮混混光棍的沉渣泛起,但又不完全是。六十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中,才诞生了老炮儿。有人说他们是红卫兵,是坏人变老了。那真是抬举他们了,他们是不配做红卫兵的一拨人。

老红卫兵们是干部子弟,根正苗红,老子英雄儿好汉,他们自称是“老兵”,而老炮儿和顽主们,他们是没有一个好出身的父亲。在”红八月“里,不少人的父母还要被拉出来斗。当他们积极投身所谓革命时,得到的回复是,你也配。

所以老炮儿根本没有部队大院儿和胡同串子两拨儿,只有一拨。这拨人,看着老兵们骑着自行车,穿着将校呢,带着漂亮的姑娘们呼啸而过,只有眼馋的份儿。

《老炮儿》里冯小刚的演的六爷看不上儿子只认姑娘和钱,可老炮儿们最羡慕这些”老兵“们的就是姑娘和钱,这个钱当然有时候是自行车,将校呢。他们正处于初中生的年纪,荷尔蒙和肾上腺最不缺乏的年龄遇上没有课上的生活,于是就有了顽主。

这些胡同里的孩子跟老兵们抢地盘,抢他们的自行车,抢他们的将校呢,他们抢这些,因为他们不服,为什么他们能霸占冰场,想拍婆子就拍婆子,想欺负谁就欺负谁,而他们只能窝在胡同里啃窝窝头。

这样的争斗没有了局,最后以最有名的顽主小混蛋被几十个老兵合围捅死结束。

顽主们最大的渴望不是当青皮,而是挤进老兵们的圈子,跟他们混,但是不能够,老兵们不带他们玩。用冯小刚在《私人订制》里的话讲,他们缺血,缺一腔红色贵族的血。小混蛋儿一直想跟高干的孩子们做朋友,但最终被他们合围入了局,本来他有机会跑掉,结果碰到他一个部队大院的朋友,一见他,就问他你管不管这事儿,意思是按规矩你们不讲究,你得管。那人说管不了,小混蛋儿说,那我今儿把命交给你了,就把手里的刀子递给他,那人接过来刀子就给了小混蛋儿一下。

二、

有人说的对,《老炮儿》不是电影,老炮儿是丰碑。

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是,王朔是大院子弟,姜文是大院子弟,张涵予是大院子弟,连冯小刚也算一个大院的人。

也就是说,为老炮儿们树碑立传的是一群大院子弟。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是为老炮儿们树碑立传,而是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那个他们在四九城呼啸而过,漫卷红旗的青春,是他们残酷的血色浪漫。

那时候,他们是马小军,是钟跃民,是张海洋,是袁军,这是他们的青春。

他们能怀念这样的青春,一是他们有话语权,二是他们在青春荷尔蒙褪去之后,该拍电影拍电影,该开公司开公司,什么都不耽搁。

但老炮儿们为这样的青春付出了什么?

老炮儿们的青春在炮局里度过,在西北的农场中度过,他们经历过文革,在随后的83年严打和96年严打中也饱尝过国家机器的威力,当他们拖着疲惫和伤痛回到北京城里时,大概不会有六爷的云淡风轻,不会在活的狗都不如的年纪去插着手帮人铲事,这种情怀,是只有大院里的红色老年们才有的。

所以,六爷张学军其实是一个老炮儿的躯壳,装了一个大院子弟的灵魂。

三、

六爷喜欢规矩,六爷是讲究人,六爷喜欢说一码归一码。

可六爷的江湖真的那么守规矩吗?

六爷一出场教训的是佛爷(小偷儿),六爷是讲究人,老炮儿们看不起佛爷是真,但佛爷也是要给老炮儿上供的,老炮儿们是能打,可能打变不出来钱,家里吃窝窝头的老炮儿们不事产业,难道喝西北风去,又不像大院子弟有祖荫。

所以老炮儿们讲的规矩,其实是一直在变化的,“一码归一码”是个很好的词,好在它可以随意解释。
六爷会去拍着城管的脸教训他,但六爷绝不会在“警察办案”的时候拍警察的脸,一码归一码。

六爷的江湖一定要有规矩,这就是大院子弟和老炮儿的根本区别。《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说:“我镇东单、镇西单,我还镇你们炮局呢”。

马小军绝对有这个资格讲,万一他镇不了他可以回家叫一声“爸爸”,炮局必须被镇。进了炮局,就是家里警卫员一个电话的事。六爷不能,大院子弟从江湖一个转身就跨进江山,老炮儿们闪转腾挪,还是在这个江湖里,所以还得守规矩。

江湖再大,毕竟只是江山一隅。

话匣子回忆六爷的光辉战绩,一个人在冰面上单挑几十个人,虽千万人吾往矣,令人悠然神往。可惜话匣子没有说的是,六爷跟人单挑完了怎么样了?被人像小混蛋儿一样捅了?还是进了炮局了?还是弄到西北挖沙子了?

一码归一码的意思就是江湖事江湖了。所以开始儿子晓波被绑架,他不报警,这是江湖事,江湖事江湖了。而一拿到那封信,数着那七百多万欧,他立刻要报警,话匣子劝他别报,六爷说:“你不懂。”话匣子确实不懂,这不是江湖事,这是江山事,江山事江湖了不了。

江湖事也就是要钱,顶大天了一横一竖,捅死拉倒,江山事只要伸出一根手指头就把江湖人按死了。

这样的事话匣子没经历过,她只看见她的六哥英雄了,没看见挨打。

四、

六爷以为他的悲剧是时代变了,孩子们都不懂规矩了。

所以六爷不能打他们,得教他们,这让闷三儿很憋屈。

夕阳无限好,只是不能搞,不能搞许晴也不能搞事。本来硬的好好的,一分神儿它怎么就软了呢?

其实时代没变,六爷不应该不明白,这些人他曾经见过的。过去与他茬架的王子王孙,穿着将校呢,拿着军刺和三棱刮刀,骑着自行车,现在他们结了婚,生了儿子而已,他们的儿子们开着法拉利,恩佐,抽着寿百年。

(穿将校呢的大院子弟和不穿将校呢的新时代大院子弟)(穿将校呢的大院子弟和不穿将校呢的新时代大院子弟)

过去,他们能把老炮儿踩在脚下,今天,他们照样能把老炮儿们踩在脚下。

军刀再硬,硬不过丹书铁券。

《古惑仔》里有句话说得好,“把黑社会说的那么厉害,有能耐你去汇丰银行收保护费”。

这个江湖,从来都不是六爷来主宰。在这个江湖里,张亚军从来都不能搞,搞不了话匣子的屁股,也搞不了事。

这个江湖,曾经是权力主宰,现在或许是资本,或许是权力,或许是两者一起,但从来不是六爷可以随便搞的。

六爷的冰湖秀只是老男人的自我高潮,五十多岁的男人还要跟小年轻约架,这是不忍直视的羞耻play,这提醒我们,男的一定不能落魄成那样,不然就太羞耻了。


而事实上除了感动自己没卵用,电影里小飞会敬重这样的人,还会跟他约架,但实际不会,江山人对付江湖人只有一个字,碾。



六爷最后出门茬架的那个雾沉沉的清晨,有一个摄像头的特写。

一个满是摄像头的世界未免让老炮儿们沮丧,但六爷应该感谢这个世界,感谢现代文明,现代工业文明为大院子弟们创造了法拉利,哦,恩佐,创造了海天盛宴,这些孩子们玩的东西跟老炮儿们玩的东西完全不同,他们至少不会去抢占什刹海的冰面,不会去抢话匣子,不会去霸占电影院,六爷好歹可以安心滑滑冰,需要的话看场电影,吃顿老莫还是可以的,在这些地方能跟这些孩子掐起来比火星撞地球还难。

总不至于看场电影就让人捅了吧。

六哥大可不必怀念那本不存在的美好时代和本不存在的仗义江湖,现在的时代就是他最好的时代,现在的江湖就是他最得意的江湖,尽管软绵绵的不能搞,毕竟还可以在几个外地新北京人面前摆摆谱,指道儿的时候训他们几句,还可以端着茶杯训训佛爷,还可以合理合法地拍拍城管们的脸蛋子,毕竟头顶有摄像头。

六哥也不必教训孩子们,孩子们虽然怂颠颠的,可该上大学上大学,该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再说孩子们不怂,哪显出来六爷仗义。

赞美这个时代吧,这毕竟是最好的时代,一个银枪小霸王伏法的时代。也赞美科技吧,科技是最好的革命,一不小心王子王孙们的王冠自己就掉了。


此文发于微信平台:霍老爷的小木屋 《夕阳无限好,可惜不能搞|老炮儿》
ID:ddz_233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350103/4720.html

更多阅读

电影《老无所依》影评资料 类似老无所依的电影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老无所依  英文片名 No Country for Old Men  更多中文名:险路勿近.....台湾译名  二百万夺命奇案.....香港译名  更多外文名:Menetetty maa .....Finland  Non è un paese per

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 名著电影推荐

老舍作品改编的电影瞿孝军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等。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话

阿彪的故事 老炮儿阿彪的女朋友

我们四个人走在路上,阿彪伸手从头上的树枝上扯了片小树叶放在嘴里,对我们说:“听着,我给你们吹一个。”我很怀疑地对他说:“你能吹得响吗?”然后我们仨都没理他继续往前走,只听见噗嗤,噗嗤两声吹气声后,树叶果然被阿彪给吹响了。我们都回头

如何评价老炮儿 如何评价电影《老炮儿》?

有人说,这是部北京的电影,恐怕不是北京人,很难懂。而我却觉得,老炮儿分南北,国还分南北吗?《老炮儿》这部电影,内核事实上是一部武侠片。故事讲述了一代大侠“六爷”张学军在淡出江湖二十年之后,因为儿子落难而被迫再次出山的故事。六爷再

声明:《类似老炮儿北京的电影 北京老炮儿如何评价电影《老炮儿》?》为网友弥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