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冷知识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冷知识?

我决定修改这个答案,放个大招。
特别提请管理员注意,以下内容均来源于公开出版物,审核时请手下留情,全部为我搜集整理,所以谢绝任何转载。

1. 据统计,邓选第三卷的119篇文章中,没有引用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话,毛泽东的话只引用了一条。


2. 现在中央经常用一个词儿来要求全体党员——“看齐”,这是军事训练时整队的一个口令,是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提出的原则。


3.白公馆、渣滓洞烈士牺牲前提出8条意见,第一条就是防止领导成员腐化,还有一条是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4.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一共13人,平均年龄27岁,都是青年人。这些人里面,1人脱党,1人被开除,3人叛党,2人投靠了日本人,也就是说一半以上都已半路放弃。

除开牺牲的几个人,真正坚持到底的不过两三个人。其中有两个人虽然很早就脱离了党,但却坚持活到了最后,一个叫刘仁静、一个叫包惠僧,他们俩一直活到了八九十年代。


5.胡乔木是毛泽东的秘书,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读书之多、知识面之广,在文人中是少见的。朱镕基评价他:“你所知道的东西他都知道,而他知道的东西,你看不到边。”他去世后,中央称他为“辞章家”,这是中央领导人中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6. 胡乔木写东西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特点:没有定稿。比如《求是》杂志发了他的一篇文章以后,如果《人民日报》要转载,那么,转载之前他一定要修改;《人民日报》转载之后,再遇上《新华文摘》还要刊登,在刊登之前,他肯定还要精雕细刻,对文章作进一步的修改。就这样,好像总也没有定稿的时候。


7.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都是有明确针对性的,最早的三条是毛泽东提出的: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农民一个红薯。1928年1月,在遂川县城李家坪,毛泽东又向部队提出了六个要注意的问题:“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要和气;四、买卖要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几年后,当红军到达中央苏区时,在六项注意中又加了两条:“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这样,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后来又经过不断修改补充,到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重新颁布时,成为众所周知的内容。


8.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形势一片大好。但是,毛泽东在5月31日作大会结论报告时,却出乎大家的意料说,要“准备吃亏”。他一口气讲了十七条,比如可能爆发内战;形势不利于我们时,可能跑掉、散掉若干万党员;可能天灾流行,赤地千里;经济上没有搞好,可能发生经济困难……

这些困难后来很多都实现了。

这其实是毛泽东的一贯想法,因为他曾经说过“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9.毛泽东特别厌恶写文章东拉西扯,又臭又长,1942年延安整风,毛泽东为此作了一篇题为“反对党八股”的著名的讲话,他给党八股开列了八大罪状,最后两条就是:“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简直入木三分。

1958年北戴河会议期间,毛泽东看了两个部门共同报送的一个文件后十分不满,写了一个颇长的批评,“讲了一万次了,依然纹风不动,灵台如花岗之岩,笔下若玄冰之冻。哪一年稍稍松动一点,使读者感觉有些春意,因而免于早上天堂,略为延长一年两年寿命呢!”


10.我们小时候都学过陈毅吃墨水的故事,后来习大大又讲了陈望道的故事。说是在1920年的时候,陈望道在简陋的屋子里专心致志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母亲给他送去粽子和红糖,过了一会儿,母亲在屋外喊:“红糖够不够,要不要我再给你添一些?”儿子应声答道:“够甜,够甜的了!”谁知,当母亲进来收拾碗筷时,却发现儿子嘴边满是墨汁,红糖却一点儿没动。原来,陈望道竟然是蘸着墨汁吃掉粽子的!


11.领导“圈阅制”的由来。最早,党的领导人阅看电报、文件后,就在头一面上画上勾,由于上面只有勾勾,根本看不出究竟是谁画的,所以到底谁看过,谁没有看过,确实分辨不清。1948年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曾亲自主持拟制了《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中各阶级的划分及其待遇的规定》,随即让新华社电台拍发全国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征求意见,但汇总的意见一直没有报到毛泽东那里,后来追查,发现是因为秘书看到材料上面画了很多勾勾,以为他看过了就没给他,毛泽东很不高兴。后来,在呈送电报、文件之前,先在电报、文件上署好各位领导的名字,哪位领导看过了,就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一个圈,谁看了谁没看一目了然。领导人传阅电报、文件在署名上画圈的制度,就这样形成了,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12. 1922年,担任滇军高级将领的朱德历尽千辛万苦在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并要求入党,由于身份和经历等原因被陈独秀拒绝了。但他并没有放弃,毅然离开祖国,远赴法国寻找党组织,后又辗转到了德国柏林找到了周恩来,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13.邓小平说话简洁有力,一针见血。他曾经讲过:“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最后用这样的话结尾:“总之,顾问委员会怎么做工作,怎么起作用,是个新问题。相信我们这些老同志会处理得很好。”每个词都可圈可点。


14.邓小平晚年时,女儿曾问他长征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

有意思的冷知识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冷知识?

15.文化大革命不久,在1968年10月14日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对中央委员们讲了几句话后突然问道:同志么,你们对文化大革命怎么看?下面鸦雀无声,没人答复。毛泽东接着说:我看50年、100年之后,可能我们这一段是历史上个小插曲。


16.江泽民的讲话总是才华横溢,充满感情。他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的讲话中说:“35年前的深秋季节,在我们祖国的上空,一声春雷般的巨响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29年前的晚春时分,在浩瀚无垠的宇空,一曲嘹亮的《东方红》又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胜利地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17.习大大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当年,只有16岁的习大大到陕北的延川县,开始了7年插队岁月,据村民们回忆,他常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冰水中打坝,手上磨得都是泡,没听他叫过苦。2003年,他在接受《东方之子》专访时,回忆起那段岁月,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下雨刮风在窑洞里铡草,晚上跟着看牲口,还要去放羊,什么活都干,到后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


18.革命年代的人有多么信赖毛主席?1981年,时任中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同志在《关于党风问题》一文中写道:抗战期间,毛泽东主席就靠一个电台指挥工作,“嘀嗒、嘀嗒”的发报声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全党全军同志都无条件地执行。没有什么人怀疑或质疑,大家都自觉地执行延安的“嘀嗒、嘀嗒”。


19.最后分享一段国父的话。宋庆龄在写给美国同学的信中说:“孙中山好几次告诉我说……他下了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困苦下去。中国的儿童应该有鞋穿,有米饭吃。就为这个理想,他献出了他40年的生命。”

嗯,就先分享这么多吧,最近正好在看相关资料,抽空整理了一些,供党员们收藏学习。
另外,我曾经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只不过被阉割了,希望这个答案不会遭此厄运。感兴趣的戳这里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260103/867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猫的冷知识 有哪些关于猫狗的冷知识?

看到大家都在讲科普常识的小知识,我来说一个可能不那么冷门,但大家并没有怎么意识到的一个小知识:那些你家养着蠢萌蠢萌的小动物们,不仅是你最亲密的宠物与朋友,而且,它们对你的精神乃至生理健康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先讲个故事~2012年12

生活常识冷知识 有哪些常识最后演变成了冷知识?

谢邀知识分子标准现在什么样不清楚,从晚清到建国初期的标准便是高小以上文化程度。晚清学制改革时规定,高小毕业等同于秀才,如果能读到初高中毕业,这在当时来看就是相当有知识了,这也是为什么陈忠实先生可以在高中毕业后直接当小学、

合肥公交冷知识 有什么关于合肥的冷知识?

第二次被政治敏感了,有些领导不提名字都不行。真心不懂了,哪里政治敏感了?本身前几天提这个问题就是想自己答,搜了一下相关话题,发现关于某地的冷知识这个系列很多城市都有,唯独合肥没有,于是乎便提问了一个,想着等有空了来写一些自己知道

声明:《有意思的冷知识 有哪些很有意思的冷知识?》为网友王者掌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