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机让你着迷确实是有生理学机制的,简单来说有两方面。第一,是大脑的奖励系统会让你重复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多巴胺的分泌),并且还会影响你的决策系统——前额叶皮质。第二,不管是手机游戏还是朋友圈给你带来的间歇性奖励让你对不确定的惊喜有更大诱惑(例如:消消乐)。以下为具体原理:
一. 奖励系统让我们沉迷
要解释总刷手机的秘密,我们得先了解大脑一个重要功能,奖励系统(Reward System)。看名字就能猜出来啦,奖励系统的作用就是在做一些特定的事情后给予一些奖励,鼓励我们去做。那它和刷手机有啥关系呢?
当我们的某种行为符合大脑的认知时(觉得自己做的棒棒哒~),大脑的特定区域就会分泌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这个东西大家都不陌生吧,它就是一种让我们会产生愉悦感的物质,我们恋爱的时候觉得“幸福”就是因为它。多巴胺就像是给大脑的天然奖励,让我们产生“甜蜜”、“美好”、“开心”的感觉。
Photo: humanvtaPhoto: humanvta
刷手机也是如此,当我们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好玩有趣的内容时,大脑就会认为这个行为是可以给我们带来价值,符合我们的认知的。于是它就会释放出多巴胺让我们感到快乐,让我们喜欢上刷朋友圈这个举动。多巴胺的作用不仅于此,它的刺激还会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渴望!也就是说,当有过一次美好的经历以后,我们就会特别想再次得到这种愉悦感,从而产生再玩一次手机的念头。
多巴胺刺激给我们带来的渴望就会像是一个小恶魔,不断的在耳边诱惑我们“再刷一会朋友圈吧,再玩一会消消乐吧……”。唉~真的是罪恶的源头啊。但是,还是很奇怪,按理说人类是有理智的啊,为什么我会在明知任务繁重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玩一下午的手机呢?
二. 大脑决策的放任
人类确实是有理智的,掌握理智决策大权的就是大脑的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它会像家庭教师一样会不断的提醒我们,咳咳,不能再玩了,不然你工作就完不成了啊!前额叶皮质会整合脑海中所有的记忆、目前的环境、以及认知等因素,全面的权衡短期利弊和长期影响,最后判断和决定是否应该做出一个动作。比如,闲得无聊→玩,任务没完成→不玩,想歇一下→玩,老板在看我→不玩。
Photo:zenmartial(蓝色部分为前额叶皮质)Photo:zenmartial(蓝色部分为前额叶皮质)
这样看来,让我们产生愉悦和渴望的多巴胺就像是一个任性的小孩,直截了当的提出它所有的要求,而前额叶皮质就像是理智的大人,要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满足这个要求。所以我们在某个时刻是否会玩手机,一方面要看多巴胺刺激伏隔核发出的欲望有多强烈,另一方面则要看前额叶皮质对整体情况的认知是怎样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控制不住的玩手机,都是在比较宽松的情况下。前额叶皮质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会发现——只是想刷新一下热门话题用不了多久嘛,老板开会废话太多又跟我没关系。就这样,前额叶皮质就像是心软的家长又给哭闹的孩子买了块糖一样,对玩手机的想法进行了放任。唔,这些情况貌似都不是很严重,但为什么有的人会手机上瘾,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呢?
这是因为多巴胺同样会作用在前额叶皮质上,影响我们对行为的认知和控制。作为我们大脑的决策和控制中心,前额叶皮质上有很多对多巴胺敏感的神经元。长期的刺激会让它逐渐的失去活性,失效,有时就没有办法全面的评估利弊和影响,就很有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这样一来,大人变得不再理智,多巴胺任性的想法就更容易被纵容,我们就容易产生一些上瘾和依赖的症状。不仅如此,除了上述多巴胺对渴望的激发和对控制能力的降低,手机本身还有一个非常有特性的吸引力。
三. 随机性的诱惑
大家有没有好奇过,为什么消消乐、疯狂的小鸟、Candy crush这些游戏,我们能一口气玩好久。除了每次过关会给我们的大脑带来“奖励”,这些游戏还有一个共性,就是“随机”。玩这些游戏时候,我们不确定下一关是什么花样,我们也不知道下一关自己是否还能通过,这种不确定会不停的刺激着我们。不只是游戏,社交软件、新闻客户端同样会给我们带来这种时有“时无的惊喜”。
20世纪初,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B. F. Skinner,做过一个伟大的实验,叫做斯金纳箱。试验中,小白鼠被放置在一个大盒子里,盒子一侧的墙上放有拉杆,当小鼠拉动拉杆时,就可以有食物掉到下面的食槽中,整个设置就像是不用投币的自动贩卖机。参与实验的小鼠被分成两组,一组小鼠无论怎么拉动拉杆,都会有相同的奖励(食物)出现,而另一组小鼠得到的奖励是不确定的,时大时小,有时甚至没有奖励。
Photo: qcc.cuny
试验的结果显示,两组小鼠都学会了拉动拉杆,但相对于固定奖励的第一组,随机奖励的第二组小鼠拉动拉杆的频率明显要高很多。也就是说,这些随机性的奖励会更加让人痴迷。即使获得奖励的概率越来越低,小鼠们对拉杆却仍然保持狂热。而时刻捧着手机的我们,就像这些期待食物的小老鼠,期待着手机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小惊喜。这就让人们觉得细思极恐,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对手机的狂热严重到像吸毒一样,不计较后果,每天只是捧着手机?
好吧,目前看来,手机上瘾确实不会像毒品一样猛烈。很多人对手机的依赖也只算是滥用的级别,还没严重到上瘾的程度。但是没有节制的玩手机,还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作的效率和与人的情感交流,所以这里我们也根据手机上瘾的原理推荐大家几个克制自己的方法。
四. 如何克制对手机的依赖
1. 当一段时间没有玩手机时,给自己一些奖励,让大脑对不看手机产生愉悦感。这样做其实相当于给自己设置了另一个奖励机制,让大脑对你的克制力进行奖励。可以从目前情况的基础上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每两个小时看十分钟手机,一旦完成这个目标就吃一块自己最喜欢的零食。另外,最好在这每个两小时内都让自己完成一个小任务,这样会给我们的大脑更多的奖励。
2. 删掉那些浪费时间的游戏APP,关掉没有用的推送。没错,我说的是没有用,是指除了来电铃声及重要人士信息以外的所有推送,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手机给我带来的间歇性的惊喜。很多软件推送是没有意义的,很多信息也不是需要马上就回的,更没必要在聊天中一定让自己说最后一句话,这会耽误很长时间。
3. 试着找出自己喜欢不停看手机的原因。我们每个人究竟是为什么总是看手机?是无聊,孤单,还是对当前学习或工作的厌烦?找到原因后要明白,只是不停的刷手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我们可以试着找一些其他的方法来缓解。
其实与药物上瘾相比,我们前额叶皮质受损的几率比较小。会一直玩手机,大多数情况下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给了自己太多的借口。手机让沟通更快捷,信息的获得更方便,是无法阻止的时代浪潮。但毕竟它只能是方便我们生活的工具,不应该反过来左右我们的生活。希望我们能合理的利用手机,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直升CEO,赢娶白(gao)富(shuai)美(fu)道路上的绊脚石哦~
Reference:
1.Goldstein, Rita Z., and Nora D. Volkow. "Dysfunction of the prefrontalcortex in addiction: neuroimaging finding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NatureReviews Neuroscience 12.11 (2011): 652-669.
2."Reward System." Wikipedia.Wikimedia Foundation, n.d. Web. 21 Aug. 2016.
3.Schultz, Wolfram. "Neuronal reward and decision signals: from theories todata." Physiological Reviews 95.3 (2015): 85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