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如何创业 没有钱如何进行自我提升?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共帐号:新生大学(xinshengdaxue)无需授权即可转载,请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十种不好的学习方式 | 更好的学习

昨天为大家总结了《Learning How to Learn》中十种好的学习方式,今天来做个圆满的收尾,为大家把剩下的十种不好的学习方式给总结出来:


◆被动地反复阅读 ◆


学习自然离不开阅读,但仅仅被动地阅读是不够的。阅读的时候我们是在尝试理解作者的思路,作者会尽其所能把所要表达的东西用最浅显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传递出来,跟着他的思路不需要太多的独立思考。


但这些思路是别人的,阅读本身并不会让这些思路内化到自己的大脑里。所以阅读的时候还需要反复地回顾和主动地思考,努力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化后的概念表达出来。做不到这些,单纯地反复阅读,只是在徒然地浪费时间罢了。


我在这方面吃了好多年亏。一直在读书,却也只是在读书。读的时候觉得作者说得鞭辟入里,合上书本的刹那就又回到了之前的自己,好像刚才醍醐灌顶的领悟完全不存在一样。


直到后期渐渐养成了写作的习惯,每读完一本觉得好的书都要写篇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总结一下大致内容,才觉得好像收获多了一些。于是便把早先读过的那些书拿来重读一下,赫然发现只剩隐隐约约的一些影子,或者干脆就像从未读过一样,没有留下一丝痕迹。这样的阅读,不过是在自我安慰罢了。


读书是个技术活,应该好好研究一下。笑来老师推荐过 Paul N. Edwards 写的《How to Read a Book》,那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大家可以去精读一下。


◆大量地采用高亮标注 ◆


有些人读书,读完了书本几乎是全新的,舍不得在上面写写画画;有些人正好相反,一本书上画满了各种标注符号。下划线、波浪线、圈点,最后甚至用上云雾线,一本书除了少数几个地方几乎全是重点。不画自然是不好的,但走向另一个极端也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标注的本意是标识重点,当所有的都被标注出是重点的时候,其实也就没有了重点。重点是什么因人而异,在我看来我们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 概念的定义。笑来老师在《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里面说,概念是一切知识架构的基石,而他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努力弄清楚书里的各种概念。所以概念的定义是重中之重,需要着重关注。


2. 对概念的典型应用。概念是基于理解,而我们掌握概念最终的目的是应用。光有概念而不会应用,和没有这个概念其实也没有太大差别。有人守着台电脑,算个数据却需要用计算器算完后将结果填入到 Excel 里面,其实和没有电脑也没啥太大差别,就是这个意思。比如 “刚度” 的概念,指的是使物体产生单位形变所需的外力值,但光有这个概念很难将其应用。这时候不妨想象一排弹簧一起承受上面的压力,刚度最大的那个弹簧就会负担得最多,这个概念一下子就鲜活了起来。


◆只看问题答案而不去自己解题 ◆


这一条和第一条有点类似,也是一个很容易掉进去的误区。看答案的时候感觉什么都会,自己一碰到题目立刻抓瞎,这种情况怕是谁都遭遇过罢。


看答案的过程是一个单向输入的过程,而输入结果怎么样,只有靠输出才能验证。所谓厚积薄发,其实在很多方面都适用,想要自己独立解答出题目,就必须对相关概念以及概念背后的知识理解到一定深度才可能成功。看懂答案仅仅是掌握的第一步,止步于此会让所有的以为理解变成最终遗忘。


与看答案的坏方式类似的还有一种坏方式,就是仅思考解题思路而不动手解题。中学时候一同学成绩不错,做课后习题很少动手,只是在大脑里模拟解题,感觉思路没有问题后就在题目旁边标注一个 “易”,然后跳过继续往后做其它题目。这种方式貌似很高效,最后却在考试中惨败,很多本以为思路很明确的地方在实际解题时却发现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所以勤动手永远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几点之一。




◆不到最后时刻不学习 ◆


这个尴尬怕是几乎每个上过大学的同学都遇到过的罢…… 每到期末考试前两周各个自习室几乎灯火通明,好多人会用几天的时间搞定一个学期的课程然后通过考试。但问题是,所有知识也会在考试结束后一两周内忘个精光。


大脑和肌肉很类似,在一定时间内只能处理一定程度的信息;它好点的地方是短期突击也可以留下一些痕迹让我们通过考试而不至于像肌肉一样受伤,但最终这些痕迹却也会很快褪去 —— 因为大脑没有足够的能力将它们都搬运到长期记忆库里。


对于工作后还在自主学习的人,一般来说不会有这种困境,因为所有的学习计划都是自己制定的,不会有一个硬性的规定。这时候就要注意其反面,不要把战线拉得太长以至于失去了节奏,最终也容易导致失败。每周都设定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最好这些学习任务恰恰是自己颇感吃力的程度,一来我们会在不断吃力攀爬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限制,二来也会让自己保持一个不错的快速节奏提升学习效率,提高生命质量。


◆重复地解决那些已经掌握的问题 ◆


这个不好的方式与我们常说的学习三个区域类似。管理大师诺尔·迪奇把想要学习的事物分为三个等级: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舒适区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来说没有学习难度或者已经习以为常,对于这个区域的知识,自己可以处于舒适的心理状态;学习区指对自己有挑战,但通过努力是能够学会的知识,心理上不太舒服,但也不太难受;而恐慌区,就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知识,心理上会严重不适,感觉恐慌以致放弃学习。


重复地解答已经掌握的问题,其实就是把自己限制在了自己的舒适区。但舒适区里做得再熟练也无非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这张旧船票赢不来新的知识。只有不断地把自己放置在让自己很难受、很不舒服的新的认知区域,才能让我们的知识体系得以扩展。


与此相反的一面,就是有人会专挑高难题目去做,认为理解了一个高难题目比答会很多一般题目都有价值。但如果该题目的难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认知水平,所谓的理解只不过是理解了这道题目涉及的很多知识面中的一条知识线,题目稍有变化就又会陷入一片黑暗。儒家讲究的中庸,放在这里也完全适用,就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区,既不要在舒适区里留恋,也不要在恐慌区挣扎。


◆让一起学习变成一起玩耍 ◆


咳咳,这一点就是不言自明了罢。这种情况实在太普遍了,本来想着彼此激励到最后变成彼此负累。比如本来约着下班后一起去健身,最后却变成了聚在一起逛街或者喝酒。虽然必要的人际交往也是需要的,但时间却就这样浪费了……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学习,还是要去找那些真的能一起学习的人,再用彼此的自律与约束相互提升。要不然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桌酒,最后点点滴滴都是泪。




◆不看教材就开始动手 ◆


说起来,“在做中学” 也是现在网上颇受推崇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即使是刚开始也用不着深入探讨所学内容背后的原理,而是从执行层面直接开始动手,遇到问题再上网搜或查阅书本。


或许是天性使然吧,我的 MBTI 性格类型测试的结果是属于内倾感觉思维判断型,有很强的集中力、条理性和准确性。所以虽然不得不忍受一些无法解决的未知,但在大量的未知面前还要着手行动,对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在动手之前,从来都是要翻越课本及说明书的。


这也让我很难理解所谓的 “在做中学”。在我看来,怎么都应该是掌握了起码的基础以后才可以做罢。甚至按照之前讨论的费曼技巧,想彻底掌握一个概念是需要把相关的知识漏洞都弥补上才可以。要不然之前的知识漏洞很可能会对之后学习的知识产生不可预见的误导。


这就像是盖房子,在盖房子之前最好把基础打扎实了,然后再开始建上部结构。没有基础的房子是注定要塌的,基础不结实的房子是无论如何垒不高的。所有前面贪图省事而挖的坑,以后都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更大的代价弥补回来,因为那些坑会成为阻碍你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


◆跳过不清楚的概念 ◆


这一点和上一点有点类似。上一点说的是不看教材会造成很多概念无法理解,贸然上手会导致很多问题;这一点说的是学习中有不清楚的问题的时候不努力尝试搞清楚,而是直接忽略,也会导致很多问题。任何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都会是层层嵌套层层递归,前面的概念不搞明白就直接往后面走,很容易走入死胡同。

没有钱如何创业 没有钱如何进行自我提升?

但这里还有一个矛盾,很多学科的复杂体系会涉及到一些当前完全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也即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需要后面某章节的知识才能搞清楚,甚至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可以搞清楚。例如学编程学到流程控制的时候,会知道这样一个知识:除了 “顺序” 外,只用 “分支” 和 “循环” 就能够完成任何流程,但其证明过程却远非一个初学者有能力看懂的。在这种时候,选择 “暂时不去问为什么” 会更划算一些。


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不深入探讨未知可能会导致一些关键性概念不清楚影响后继学习,太过深入探讨又可能陷入钻牛角尖的困境。所以,区分什么时候可以保留一点程度的未知,什么时候应该把问题探讨清楚明白,是一个学习者段位高低的很重要的指标。


我的建议是,找一本难度适合自己的教材,先跟着教材走。任何一本教材都有其覆盖人群,比如初学者、专业人士、学者还是更高阶的科研人员。先找好自己的定位,找到相应的教材,在现阶段把教材深度的概念探讨清楚即可。一本好的教材会在其覆盖范围内尽其所能地把必要问题说清楚,所以这里面的概念需要尽量搞懂;但更高阶的内容,不妨等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能力之后再去研究。




◆自认为能承受住频繁的打扰 ◆


我很厌恶在学习时被打扰,所以用了早上五点起床到办公室学习的方法。所以我很难理解有人可以一边聊天一边认真工作,一边放电视一边努力学习,甚至是一边听音乐一边背诵 —— 据说有些古典乐可以促进记忆力提高,我的经验是做一些不太耗费脑力的事情放着背景音乐还可以,真正想认真学习的时候还是屏蔽掉这些干扰的好。


这种想法终于在本课程里得到了印证。脑神经学研究显示,哪怕是轻微的打扰也会影响到大脑神经突触的形成,而我们的学习却是在努力地形成大脑突触。所以各种推送、弹窗、短信、电话、聊天都是学习的大忌。别觉得自己打小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也学得不错,个体的小聪明抵抗不了人类身体机能,如果不是那样挥霍完全可能得得更大的成就。


◆睡眠不足 ◆


时间不足几乎是每个寻求进步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工作的时间难以减少,家人需要陪伴,日常琐事终究需要解决,最后剩给自己的时间寥寥无几,好像只剩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了。有很多问题都在问如何减少睡眠时间,尤其是网上流传的 “达芬奇睡眠法”,更是让人看到了牺牲睡眠的希望。


但其实简单想想,剥夺睡眠就是不可取的事情。生物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睡眠会把自己毫无保留地暴露在危险中。如果睡眠对生物并没有太大意义,进化之手没有理由给几乎所有动物都配备了睡眠这一机制。现代脑神经学研究证明,人类大脑会在睡眠时重复和练习睡前获取的各种信息,长期记忆也是在睡眠过程中完成的。


同时大脑在白天的运行中会产生毒素(原文是toxins,但没有具体说明是什么毒素,可能太专业晦涩所以略过不讲了罢)影响大脑生长,睡眠的过程会清除这些毒素,所以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让我们的学习效果受损,也会让我们身体产生不可逆的伤害。


开始写公众号后发现一般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写写文章。写文章是个很耗时耗心力的事情,或者一时半会儿没有写完心里尴尬无法睡去只能咬牙写完,或者写得兴起精神抖擞发完文章也兴奋得睡不着,总之在写作这一年里自己的睡眠也是难以保证的。


到了为自己热爱的东西拼搏的现在,更是凌晨四点看海棠花未眠,睡眠越发难以保证,常常困得五迷三道的。然而就像一个武林人士对决,一味蛮攻的往往不是高手,有攻有守刚柔并济才是高段位。我们的成长也好,学习也罢,一鼓作气自然精神可嘉,能保持节奏、能在该停的时候停下来,才是高手的玩法。所以,我打算开始一个新的睡眠保证计划,哪怕这会让自己走得慢点。


知道了,就要践行,对不?


十种好的学习方式和十种坏的学习方式,前后一万多字,终于整理完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怎样学习本身也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去学习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去看看那个公开课,讲得非常精彩,妙趣横生,相信看后会有很大收获。


往期文章回顾,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nshengdaxue或下载新生大学APP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200103/8184.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成为有钱人 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

如何成为有钱人——简介我千方百计寻找成为有钱人的方法。我发现了7个妙方。我把它们传授给你们。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第一步走不好的人,就永远也不会登上财富的殿堂。 如何成为有钱人——方法/步骤如何成为有钱人 1、?学会存钱

没有钱怎么创业 有梦想,有创业方向,就是没有钱,人生之痛啊

我一个80后的人,家里没有钱,所以从小就一直有一个赚大钱的梦,很早就工作了,一开始学电脑,作了七年电脑老师,后来在物流工作一直到现在,心里一直很迷茫,我喜欢作一些小发明,但都是想法,没有办法实践,第一个想法都有三四时间,心里盘算肯定可以,但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创业初期没钱如何建立公司信用体系

创业初期没钱如何建立信用体系,你贷款银行不会相信你,你寻找合作伙伴,你没钱做抵押,别人不会相信你,你也不一定相信你的合作伙伴。    个人觉得设立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是使公司成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石。    信用体系的关键是

没有钱怎么创业 没有钱没有本事没有目标怎么创业

  一些朋友说没有钱你创什么业,请大家注意并能理解"没有钱"的含义是什么再来跟我拼命。这年头搞实体经济风险太大,网络经济已经是大势所趋,不需要注册公司也是可以创业的。少买一件衣服(不是动物园的衣服啊),少看一场电影,少抽一条烟创

想创业没有钱 没有钱,可以创业吗?

  这个要看你想做哪方面的了?有的创业资金需要的多,有的少。创业要选好项目,最好不要盲目投资  没有钱基本上是很难,那要看你个人的智慧了,现在空手套白狼的事很少了!  你可以去借,只要有抵押的东西。创业,要准备好承担一切风险的

声明:《没有钱如何创业 没有钱如何进行自我提升?》为网友摸你狗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