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题主想要“系统”的学习心理学,那么,我就假设题主有恒心有毅力把心理学的枝枝脉脉都捋清楚,这样很简单,把一个心理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列上来即可,基本是最系统的了。
然而,题主可能拿起一本《人体解剖生理学》(一般都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最基础的必修课),看到神经、神经元、神经盘、神经板、神经细胞、神经纤维、神经冲动、神经回路、神经中枢、中枢神经、脑神经、脊神经、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之类的词汇后,把书一扔:“这都什么鬼!”
于是题主就把刚买的一摞书都论斤卖,从此心理学是路人。这绝不是我辈心理学子希望看到的。
然而也不能上来推荐诸如《哄破女人的心理防线》、《性心理》、《微表情读心术》之类的,万一题主边学边做,最后和妹纸探索人类起源去了,从此转投生物学。这也绝不是我辈心理学子希望看到的。
所以,我觉得,“系统”还应该包括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符合学习的规律。
第一阶段:窥探阶段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总说要“带着问题去看课文”,所以,题主开始看心理学的时候,推荐先从《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看起。
首先这本书趣味性较强,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枯燥的理论相对而言较少,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接受,而且“实验”这一名词本身就带有探索的意味,能激发读者看下去一起寻找答案;且不需要学科基础知识也能看懂,心理负担轻;而且书不厚!这是重点!教科书动不动500页太痛苦了好吗!!!
其次,这本书算是心理学的浓缩精华。结构上,囊括了生理、知觉、发展、人格、社会等等心理学细分领域;内容上,40个实验都是最著名、最重要或是最具影响的,将来会不止一次的在不同细分领域的教科书上遇到,算是先告诉你心理学科的知识“点”,让你有方向去完善成知识线、面、体;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方法上,告诉读者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要入门首先要纠正“你是学心理学的那你猜猜我正在想什么”的这种把心理学当玄学的错误认知,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如果你知道心理学也同物理、化学一样,都是探索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那么入门至少不会走偏。
最后,这个“最后”只是用来凑数的。
看过这本书,倘若题主天资聪慧,就算就此撤退,日后也可以在茶桌上来几句“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来吸引注意力,多少也是有点效果的。
第二阶段:基础阶段
既然说“系统”,那就做好啃大部头的心理准备。零零散散的看畅销书,很难成体系。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经典的总纲性的大部头,如德鲁克的《管理学》,如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在心理学上,就是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了。
这本书把心理学体系都捋了一遍,把心理学细分领域的精华都讲了。外国人写的书,比较轻概念,重实践,所以你会看到作者写了很多实验(希望你在看上一本书的时候初步树立了实验的观念),然后引申出一个概念。这些实验都很经典。这本书要慢慢啃。少去记概念,多去记实验的逻辑(或者说“范式”?学科术语忘了)。
经典虽好,可是难啃。普心700多页的内容,要看完还真不容易。所以中间来一本调和的书吧——《心理学史》。故名思议,就是心理学的历史,而这些历史多由心理学家以及他们创立或发展的学派组成的。读这本书,可以大概知道心理学以前有哪些牛逼的人物(比如大家熟知的弗洛伊德、马斯洛),以及他们的学派观点,从中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心理学(性本善?性本恶?)。
当然,读这本书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些帮助,因为细分领域的书都会不止一次的提到这些大家们,早点了解他们的思想,将来理解起来也会更深刻一些。
好了,到了这一步,题主即使止步于此,日常生活中几句“弗洛伊德“、“超我自我本我”也可以装出很高大上的样子了。
第三阶段:知识阶段
若是题主熬过了前面两个阶段,对心理学提起了一点兴趣,并掌握基本的研究思想,同时又了解了基本的知识结构,那么,我们就可以进入细分领域的学习了。
人格心理学:人格是个相对静止的概念,概念性的东西会比较多,这方面国内还比较在行,所以还是推荐中国人的书吧。人格心理学主要还是针对人的内心(通俗点讲吧),然后可以去看看电影《致命ID》、《黑天鹅》了解下多重人格。下图这部电视剧,不建议看,当做搞笑的就可以。
这个细分学科,解答的是人的心理“内部”是什么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这个细分学科墙裂推荐!不同于人格,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规律的,对人在群体中的行为做了详尽的研究,很有利于了解一些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别在动不动口诛笔伐的网络时代。例如,小悦悦事件可能不是简单的人心淡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因为旁观者效应(一个人在公共场合摔倒,围观的人越多,此人获得帮助的可能性越小);还有A股的疯狂,就多不说了(实际上是离开书本太久好多理论记不清了→_→)
这个细分领域有很多研究结论被微博段子手汇总成为各种“心理学窍门”“XXX的X个小技巧”,如说烂了的“手淫首因效应”、“安慰剂效应”、“光环效应”等等,可能很多人都看过,但未必记得几个,毕竟碎片化的知识很容易就被遗忘。在这里还是蛮认可题主有“系统学习”这个想法的。
书籍的话,社会心理学大概是涉及到研究案例最多的一个细分领域了,推荐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或者阿伦森的《社会心理学》都可以,都很经典,但貌似阿伦森更出名的是他的《社会性动物》。
这个细分学科,解答的是人与外部的问题。
认知心理学:比较新。但也比较严谨科学。我们是如何感知这个世界的信息,如何处理外部的信息,面临复杂情况如何做出决策,是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如果在互联网做产品,做交互,一定要看看。
这个细分学科,解决的是人的“内部”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阶段:细分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题主应该就不再需要推荐太多的东西了,自己都会有个方向,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向,去找相关书来看就是,这时候应该要有一些辨识力的。我个人会分成以下几个方向:
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这些是一个方向,将来做心理咨询师的;
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这是一个方向,将来做老师、培训的可以考虑,当然,有孩子的,还是建议都看看。
做产品,在企业工作,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新世纪开始后很火,可推荐的书太多了,思考快与慢,看不见的大猩猩,瞬变,选择的悖论,别做正常的傻瓜),管理心理学这些。
炒股?嗯,梦的解析?
第五阶段:探索阶段
在经过长期的吸收后,题主觉得可以自己排泄产出知识了,可以去学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研究学科。有浓厚兴趣的人,都不会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会自己动手去研究。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最后,关于学习。
首先,其实我个人不太建议去看哈佛的公开课《心理学导论》。我看的那个版本,就是镜头一直对着那个老师,而课堂的PPT、视频这些可能因为版权原因都没放出来,课堂互动也很少(这点和哈佛的《公正课》完全不能比),所以一节课几十分钟都在看着那个老师的脸,反正我是十分钟就走神了。大家可以去试试,看得下去就看,看不下去就别勉强,还是建议看书。
其次,要系统学习,教科书肯定少不了的。当然市面上会有很多畅销书,可以买来看看,做个补充。国内写的,就尽量不要看了,虽然不排除会有好书,但毕竟比例摆在那里;国外的书,大多是讲述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当然这些研究成果赤裸裸拿来卖,国内一般卖不出去,然后出版商会包装成经管决策类。例如,《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本书讲的是人的注意资源的有限性,然后在国内就被各种商界人士推荐,说什么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在过去的商业活动中/股市中做了那么多糊涂事读罢豁然开朗云云。其实脱去这些外衣,外国的书本身都还是不错的。在心理学书籍的选择上,个人的体会是国内书重说理,外国书重逻辑,看情况买吧。
再次,这里我又没话说了。
最后,转一些图,大家开心开心吧!图片转自网络,侵删。
-----------------------------------------------------------------------------------------
——同学,你是学什么的啊?
——我是学心理学的。。
——那你猜我心里正在想什么?
——。。。。。。
在长辈眼里,我们是
在晚辈眼里,我们是
在同学眼里,我们是
在外行看来,我们是
在2B看来,我们是
心怀不正的人眼里,我们是
愤青眼里,我们是
文艺青年眼里,我们是
而懂的常识的人,知道这是
我们怀着对大师的仰望,一步一步实现我们的理想
——你是学心理学的啊?
——是呀。。。
——是不是学心理学的都有些变态啊?
——你大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