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 老师提倡 年轻语文老师最应该多做的工作是什么?语文课最好的风格是什么?

上海某市重点高中80后男老师一枚,今年从教第九年。能唱歌,能说相声,能参与所有体育,能聊所有漫画。我这样的老师会有魅力吗?如果有的话那也是作为班主任的魅力,对于你的语文课堂是没多少帮助的。语文老师的魅力还是得靠一节节课上出来。以下是我即将在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做的一次区级演讲,涉及到语文老师的自我修养。希望对你有用。
-------------------------------------------------------------------------------------------------

我的演讲从几个问题开始:司马迁字子长,长怎么念?为何孔丘叫孔子,韩非叫韩非子而不是韩子?为什么高考作文不能写诗?为什么要让小孩子背他们不懂的古诗词?语文老师能挖掘出这么多字面下的意思,会不会作者根本没这么想?这些问题有些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有些是我课余遇到过或思考过的。但今天我并不想解答或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只想问问大家看到这些问题后的情绪反应是怎样的。是觉得很有趣、很想探究?还是觉得没什么意义、根本没法回答?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第一年时问我的大学同窗的,当时他在qq上回了我一句:“你怎么还在搞这些啊?”于是我知道我和他已经是两路人了。读大学时他是一个会用半个月伙食费去买一套稀见版《史记》的人,可工作没多久他就不再钻研与考试大纲无关的内容了,所以他现在成了初三备课组长。我想在他眼里我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但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丢失本色的人,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和他的友谊。

暂且把这些问题搁置一会儿,后面会再提到,我们先来聊一聊这门课。杨先国老师开设了三期《特级教师谈语文》,我有幸参与了两期。为了写这篇发言稿我找出了每一次讲座后我发的微博,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复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文本解读、步根海老师的背功、控二小学卞贤俊校长的音乐绘画现代诗。如果再加上参加杨老师工作室后遇到的几位名师,例如杨老师的诗词、刘德隆老先生的唐调、蒋人杰老师的文字学、杨高朱震国老师的诵读,我发现四年过去了,名师们留在我脑海中的都是他们各自的硬功夫、绝活。而反观我们自己,我们写的《一线教师谈语文》中的每篇文章都在谈技巧。写作的技巧、解读文本的技巧、培养语感的技巧。特级教师谈理念,一线教师谈技巧。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和名师的差距也许就在这里。2011年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老师在“特级教师谈语文”的讲坛上说:“当下教师培训太重技,也就是怎样讲解课文,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升教师底蕴”。什么是底蕴?已故的上师大教授马茂元先生据说能背出超过九千首诗,这是种底蕴。朱震国老师通过朗读来让学生品味字词句的内涵和作用,平时说话轻声细气,一朗读就丰富多彩,且进入状态很快,都察觉不到酝酿,这也是种底蕴。步根海老师对任何一篇课文的任何一段都随口引用,这也是种底蕴。我想底蕴就是让人过耳不忘,经过时间淘洗后依旧不褪色的东西。孙绍振老师曾说:“学生不爱上语文课,主要因为老师并不比学生高明多少,讲不出他不懂的东西。”孙老所批评的,正是我们语文老师缺乏让学生过耳不忘的底蕴。

我猜想每位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学语文时都会说,要多阅读、多背诵、多思考、多写作。而且我们也坚信能做到这“四多”的学生一定会既取得好成绩,又有真才实学。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语文老师自己更应该多阅读、多背诵、多思考、多写作?我经常对学生宣传“每天读书半小时”的理论。有人计算过,如果以每分钟阅读300字的速度每天读书半小时,一周可读6万3千字,一个月读25万多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300多万字,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一本书、一月读4本书、一年读40本书、一生读2000本。所以,如果我们坚信一个多阅读、多背诵、多思考、多写作的学生一定能成为语文达人,那么我们也该坚信一个多阅读、多背诵、多思考、多写作的语文老师一定能成为名师。我不相信一个医学院毕业后就不常看医书的医生能成为名医,我也不相信一个法学院毕业后不常研究法律的律师能成为大状,我更不信一个文学院毕业后就不常写作的语文老师能成为名师。周围的同行们常抱怨任务多、压力大、作业来不及改、家务多、小孩不听话,所以没时间读书也没时间做学问,尤其是跟考试大纲无关的书籍和学问。我承认这些都是事实,杨老师也知道一线教师的苦,所以他创办了“本色语文”工作室,又反复开设了“特级教师谈语文”这门课。我想杨老师的目的就是要提醒我们回归语文老师的本色,积累语文老师的底蕴。我跟着杨老师学习了两年。在这两年间听报告、游学、写诗、研讨,做的都是与应试教育无关的事。也正是这些事让我明白了,多阅读、多背诵、多思考、多写作,才是语文老师的本职和本质。想明白这点,我在从杨老师工作室结业后的这四年依然沿着多读多背多思多写的“路线”努力。所以本文的后半部分,也算做是对杨老师的一次汇报,汇报我结业后的这四年做了些什么。

一、读

1、教材中涉及的名著都通读。语文教材有一个广受争议之处就是对名著的“阉割”,基于种种原因名著节选部分总存在各种瑕疵,对此做研究的论文也有好几篇。在上课之前对选文所属的名著进行通读也应该是备课的一部分。在我读书生涯中比较拿得出手的一项就是我通读了《史记》,并且做了两万字的读书笔记。

2、学生中流行的粗读。不知各位老师是否知道当下的学生中流行什么书?七十年代被老师们视为洪水猛兽的金庸、琼瑶早已没几个学生喜欢了。八十年代的校园青春小说也不再是市场主流。如今是盗墓、修真、穿越、玄幻、宫斗百花齐放的时代。学生们为何不爱读我们推荐的名著?除了因为名著难啃之外,还因为通俗读物真的好看啊。我们老师连名著和专业书都很少读了,更不用说当下流行读物了。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光知道好书为什么好是不够的,还要说的出烂书烂在何处。否则我们会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在未来被学生嘲笑的。例如当年认为金庸写的只不过是通俗小说而不让学生读的老师,恐怕做梦也想不到金庸会进文学史甚至进入北京的中学课本。现在大热的《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在描写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点?《小时代》为何是烂书?要讲出门道学生才服你。

3、学生读书笔记中提到或课余找我讨论的要补读。我06年在浦光中学实习时有个男生问我对李碧华怎么看。我连听都没听过,很尴尬,也失去了一次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回去后赶紧补课,原来她是一个很有名的香港女作家,很多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例如《霸王别姬》、《胭脂扣》、《饺子》、《秦俑》。可惜等我读完了她的全部作品我的实习期也结束了。

4、最新时文秒段要“速读”。这里的“速读”不是指读的速度快,而是一发布就赶紧去读。我们学校有个很好的举措是时文阅读,备课组老师轮流找时文印给学生看,让他们读后写简评。但因为老师们自己没有读时文的习惯,找来的文章要么是旧文,要么是美文。在此推荐几位值得关注的时文作家:刘瑜、熊培云、冉云飞、闾丘薇露、朱大可、郎咸平、崔卫平、彭远文、石扉客、十年砍柴、柴静、笑蜀、李承鹏、韩寒。


二、写

1、写微博、

平时我很烦两句话,其一是“你们老师多开心,有寒暑假”,其二是“这篇文章你来写一下,你是语文老师,能写”。其实写文章对大多数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件闹心的事儿。我写这篇稿子也费老大劲儿了。直到2010年有了微博,我发现写作其实也可以像阅读一样化整为零。将“每天阅读半小时”的理论移植到写作上,一条微博140字,一篇千字文也不过就是七条微博的事儿。而且用手机随时随地能写,只想到一句就发一句,过几天把这些微博凑起来,编排、整合、加工、润色,一篇文章就出来了。去年有一个网站比微博、朋友圈更红火,它就是网。那是一个互动式知识共享的平台。

以我回答过的几个问题为例,有比较简单的如

【】

【】

【】

【】

【】

语文课上 老师提倡 年轻语文老师最应该多做的工作是什么?语文课最好的风格是什么?

【】

也有比较专业的如

【】

【】

【】

【】

【】

【】

【】

【】

【】

【】

形式上类似百度知道,但网上答题的人比较认真,专业性也很强。在这上面答题很能锻炼文笔和思维。想要获得一千以上的赞非得是文质俱佳且篇幅数千字的回答不可。本人到目前只获得过一次。在练习写作的好处是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评价的压力。

2、写书评、影评、漫评、游记

写读后感、影评、游记是语文老师的常规作业。以前有学生对我说过最讨厌集体看电影或春游,因为回来之后总会被要求写影评和游记。有些老师还把读后感当做每个月甚至每周都要做的固定作业。如果这些作业对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真的有帮助,那么老师自己更应该写。我在过去的五年一直用微博做读书笔记、“微书评”,累积到今天超过五百条微博五万余字;“微影评”、“微漫评”加起来两百余条,超过两万字;“微游记”两百余条,也有将近一万字。当你把一百四十字的微博也当成写作来认真对待,写作就变得很容易了。这里要特别提一提漫画评论。漫画虽是娱乐,但当他的受众多达几十万人,传播面遍及全世界,连载超过十年,那就不应等闲视之了。漫画家也是艺术家,在赚钱的同时也有理想抱负,也才气横溢。阻止学生看动漫在过去十年已经被证明不可能,何不用文艺批评的眼光来正视动漫?发掘动漫的思想深度,解析动漫情节设计的技巧,分析动漫人物形象,同样是语文课。我在《火影忍者》完结之后写了一篇万余言的漫评【】,用的都是教过学生的议论文技巧,目的就是给学生示范如何写议论文。

(做个广告:

【】

【】

【】

【】

【】

【】

【】

【】

【】

【】

【】

【】

【】

【】)

3、写学生习作摘评

这个创意是受专栏作家黄集伟先生的启发。黄集伟先生在他的博客“孤岛客”中有个热门栏目叫“一周语文”。黄先生会从一周的热门文章、博客、微博中每篇精选出一句最精彩、“最语文”的句子,然后由点及面来点评文章。受此启发,我也曾做过几次学生习作摘评,先摘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然后先点评这句话再点评文章。操作了几次发现要挑出写得最好的一句比给整篇作文写评语难很多,也更费时间和精力。但学生很喜欢。每次写完作文就追着我的空间看更新,希望自己的句子能入选。

4、写试水作文

试过四次,没有作为常态坚持下来,很惭愧。感受是,要写出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不难,要写出符合考试要求的文章也不难,难的是要写出两者结合的文章。后来我给自己下了个台阶,试水作文没精力写,就写写审题。每年各区一模作文和各地高考作文公布后,就逐一写审题,写完后过段时间再与网上公开的名师解析对照。坚持做的话,即使没有写全篇,对教师的能力也大有裨益。


三、疑

我在2014年写了十一篇论文。论题的灵感大多源于对他人文章或公开课甚至课本的质疑。“多思考”三个字在我身上主要表现为“多质疑”。尤其近几年,看了同事的公开课后常有自己立马也开一节的冲动,这种心态很不好,容易遭人恨。《从传播角度解读<窦娥冤>文本》、《<白莽作孩儿塔序>文本细读》、《基于马斯洛理论解读<哦香雪>文本》、《西方文本解读三大理论应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思考》等论文都是这么发端的。

质疑同行你觉得不好意思,那么质疑课本是寻找研究方向的有效途径。我们的课本从来不是尽善尽美的,古诗文的注释历来争议不断。如果语文老师希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那么自己也不能盲从课本和教参。例如《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外人”课下注解为“桃花源外的人”。但东晋太元年间是公元376-396年,秦统一六国在公元前221年,之间相差五百年,秦时避难的人和魏晋时期的渔人,衣着肯定不一样。秦朝以黑色为时尚,魏晋时期白色为平民服色。况且如果一样,捕鱼人就不会惊讶了。所以译为“世外之人”比较合理。还有“问今是何世”的“世”注解为“朝代”也有问题。桃花源内人为避秦时乱进来后“不复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根本不会想到外面已经改朝换代。秦朝皇帝无谥号,只称始皇、二世、三世,所以应该翻译为“几世”。还比如《过秦论》“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降陌之中”句课本对“阡陌”的注释是“本指田间小道, 这里指田野”。陈涉以前是做过雇农,但起义时他的身份是屯长,带领九百个戍卒。清代王念孙考证“‘阡陌’,本作‘什伯’。此因‘什伯’误作‘仟佰’,故又误作‘阡陌’耳。”

教师不囿于课本,学生才敢于质疑。一旦有了质疑,课堂就能产生智慧的交锋,时常会有惊喜诞生。《论语》中“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一句逻辑上较难理解,堆山只差一筐土结果半途而废了,但成败的标准如何界定?2012年,一个高一的胖男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假设:孔子的学生们笔记记错了,“为山”与“平地”交换位置,两句话就都能成立:填平洼地差一筐土没成功(结果)半途而废,堆一座山(哪怕)只倒了一筐土我也继续前进。


锤子科技创始人罗永浩在他的自传中有这样一句话:“通过干干净净的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的赚钱是可能的;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国。”仿写这句话来表述我的语文观:通过多读书、多写作来证明多读书、多写作是有用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140103/7684.html

更多阅读

语文课上作文600初中 我爱语文初中作文600字

我爱语文初中作文600字一:我爱语文我不爱那好吃的巧克力糖,不爱那好玩儿的玩具,我只钟情于我爱的语文。语文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是黑暗中的一缕光亮,是带你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小船。我爱语文还是因为多姿多彩的班级活动、课前预习和老师别

钟君老师的万能思路 如何跟上老师的思路

&#160;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

高三上学期期末家长会 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至整个高中最重要的一年,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山西省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选择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声明:《语文课上 老师提倡 年轻语文老师最应该多做的工作是什么?语文课最好的风格是什么?》为网友备注的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