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恐极 《三毛流浪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情节?

鉴于已经有人珠玉在前了,我就稍微做个补充。

严格来说,张乐平在不同时期画了许多三毛的漫画,细分可以分为《三毛流浪记》(全面抗战前三毛在上海流浪),《三毛从军记》(八年抗战),《三毛解放记》(抗战胜利到上海解放),《三毛新生记》(新中国建立后的生活)。这里我就把三毛两次在上海流浪的相关故事中一些影射现实的部分挑出来做个分析。
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土豪四等民。美国大兵欺辱普通平民的事情太多了,说一个欺负到政府头上的事情:1948年发生景明楼事件,国军高级官员的太太等社会名媛被美国大兵集体强奸,国民政府不但没有让肇事者受到应有惩罚,反而以引诱盟军从事淫乱活动为由审问几名被害者。一个连自己人都保护不了的政府,谁能指望他保护人民?
救济机构弄虚作假,拍照之后将物品收回。这些救济物品很多是国际红十字会组织运来的,但是却被这些所谓的救济社用于中饱私囊。

物价疯狂上涨、人们疯狂购物。物价疯狂上涨、人们疯狂购物。1949年5月,钞票贬值、物价飞涨,各式买卖经常要以大捆钞票进行。通常百姓拿到金圆券马上就兑换金银或抢购东西,抢购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当时,上海大米每石要金圆券4.4亿元,若以每石米320万粒计,买一粒米就要金圆券130余元。一麻袋金圆券换不来一布袋面粉,许多商店的店主、店员破天荒地说自己的商品质量不好,劝阻顾客别买,顾客哪管那么多,见什么买什么。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在上海小花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种鞋都被抢购一空。物价飞涨,水价也跟着天天攀升。至1949年5月23日,上海每立方米水价为金圆券55.8万元,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月水费就要1000多万金圆券。此时的金圆券已成废纸,城市平民陷入金融困境,中产阶级财产一夕间灰飞烟灭,由此金圆券成为儿童折纸玩的材料。

衣冠楚楚的知识分子只能吃大饼充饥。某些人声称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待遇颇丰,我估计他说的大概是某些御用文人吧。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在忍饥挨饿,曾经有教授饿死家中的事情发生。

细思恐极 《三毛流浪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情节?
1947年上海发生黄金风潮。1947年上海发生黄金风潮。由于国统区经济一再下滑,金价疯涨,许多人抢兑黄金。政府规定,每人限制兑换40克黄金,人们在排队过程中引发踩踏事件,死亡10人。需要图中那么多的法币才能购买一根金条。

年轻妈妈将刚刚死去的婴儿扔进垃圾车。上海作为民国堂堂的“国际化大都市”,每年冬天居然都要冻死不少人,有专门的三轮收尸车捡尸。

1947年金都大剧院军警冲突死伤多人。这个已经有人讲过了,我帮他补充一下图。顺便向他道个谢,我之前以为这个是影射“济南龙虎斗”事件,因为我看几个关键元素挺符合的(军队(空军飞行员)、警察(宪兵)、剧院(电影院)、流血冲突),没想到张乐平老先生根本就是明示。金都大剧院的血案起因居然是因为买票问题,和“济南龙虎斗”事件如出一辙。真是不明白为什么这帮人就是不肯买票?

抗战胜利蒋公下山摘桃子。真是个“前方将士跌倒,后方蒋公吃饱”。某些人平常嚷嚷“中共不等于中国,爱国不等于爱党”时脑袋很清醒,到这种时候就偏偏揣着明白装糊涂。

美国鲜奶比中国本土的豆浆还物美价廉。以《中美友好通商条约》为代表的协定的签署后,大量洋货流入中国市场,民族企业纷纷破产。


子女论斤卖。子女论斤卖。尽管现在的中国大陆也存在着非法的拐卖行为,但是和民国时期相比实在不可同年而语。由于缺乏粮食,许多贫穷家庭被迫将他们的子女论斤出售,本来是希望被买去的子女能混一口饭吃,可实际上多半成为妓女,相比之下,能成为童养媳已经是莫大的运气了。

三毛和小癞头捡到钱却很失望。三毛和小癞头捡到钱却很失望。经济每况愈下,政府朝令夕改,货币贬值极快。由于人民吃了法币和金圆券的亏,因此对于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极不信任,许多国统区拒绝使用金圆券,改用银元结算。政府原来还想继续推广所谓的“银圆券”也因为抵制而不了了之。60亿法币折合1万金圆券,然而很快,400万的金圆券才能换到一块银元。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苏庆彬在著作《七十杂忆》中也回忆道,他的一位寡妇宗亲响应政府币制改革号召,将全部工作积蓄换成金圆券,并用裤带小心地绑在身上,从内地带到香港,到达香港后她却发现金圆券在市场上一日几跌,昔日可买八九百斤的大米,今时只可购得一斤喂猫的小鱼,这位宗亲绝望的欲哭无泪。

查封报社、逮捕知识分子。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拥有空前的言论自由,在延安的可以大骂国民党,在南京的可以大骂共产党。
--------------------------------------------------------------------------------------------------------------------------------------------
“张乐平老师就算是在如此悲惨黑暗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自己创作的《三毛流浪记》还能登载,就算是讽刺国民党也未有太大的问题。”首先感谢一位答主指正出大公报是1949年后才有香港版的,之前在大陆地区尤其上海确实存在。也就是说,张乐平应该是在国统区里连载了《三毛流浪记》。我进一步查了一下,三毛形象最早在1935年出现,抗日胜利后有了《三毛从军记》讲的是抗日主旋律,偶有讽刺国军腐败无能。之后又有了《三毛流浪记》,矛头还只是指向资本家。而对于国民政府最为讽刺的、直接把矛头指向政府的,应该是在解放后发表的(因为里面有三毛粘贴民主口号、反对国民政府,迎接解放军的内容),也就是现在的《三毛解放记》。另外,张乐平之后发表的《三毛新生记》里,几乎不见讽刺内容,只有对于新政权的一片溢美之词。其中原因,一方面肯定多少有点政治压力,但是更多的恐怕是因为社会环境大大改善了,哪里还有那么多夸张的事情发生呢?如果有人非要比烂,那我只能说国民党比共产党烂的多的多。

抖个机灵吧。
一位记者问国粉:“如果世界上有时光机让你回到北洋时期,你愿意吗?”
国粉:“愿意。北洋时期,言论自由,大师辈出,我想和大师们一起名留青史。”
记者又问:“如果世界上有时光机让你回到黄金十年,你愿意吗?”
国粉:“愿意。黄金十年,国强民富,这盛世如我所愿。”
记者又问:“如果世界上有时光机让你回到抗战时期,你愿意吗?”
国粉:“愿意。能和国军将士一起杀鬼子浴血奋战,是我最大的心愿。”
记者又问:“如果世界上有时光机让你回到国共内战时期,你愿意吗?”
国粉:“愿意。我要和共产党拼个你死我活,保卫属于我的土地和财产。”
记者又问:“那现在送你去叙利亚、伊拉克那里,怎么样?”
国粉:“不去”。
记者问:“干吗不去?民国的几样元素,那里都有啊。”
国粉:“可是这世界上真的有飞机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90103/3498.html

更多阅读

三体 细思恐极 《三体》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

2015年8月24日更新《三体》获得雨果奖,恭喜大刘。-----------------------------------------------------受到 答案的启发,想了一下“审判日”号的事儿。下面的部分,包含前两部的剧透。首先第一个问题,罗辑是第一个了解黑暗森林的地球

声明:《细思恐极 《三毛流浪记》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情节?》为网友执灯一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