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如何评价王小波作品《沉默的大多数》?

生殖器有你那么笨,人都绝种了
————————这是我幼稚的时候看了《黄金时代》编出来装X的一句话,实际上这句话根本不符合王小波的论调,王小波用幽默的方式讲道理,比如人类愚蠢,他心平气和的告诉人类要学会思考、智慧,从来不骂人,至少你看不到他的愤怒,尽管他怒发冲冠满腹怨气,对当下社会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他也没有直接骂出来,文章中透露出一股怒不可竭的矜持,粗暴的批判转化成哲学式幽默,像个饱经风霜而又耐心的老人为孩子们讲道理。

当时幼稚的我编了那么一句话来填补内心对文学的空虚,表示自己读过王小波,其实我该打自己的脸,打肿不为过。

为什么我要先打自己的脸,因为我接下来要打他人的脸,这样显得公平,我要告诉大家,我打完自己的脸,知错能改,脸也没有因此变形,实际上更好看了,接下来我打你们的脸,也是这样的感受。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如何评价王小波作品《沉默的大多数》?
人要真诚,装叉并不能解决问题,《沉默的大多数》就是教人话语的真诚、魅力、话语权力、说话上税、穿着皇帝的新衣讲话,懂道理的人因为环境不允许而沉默、不懂的人夸夸其谈等等。
王小波的书,读过就读过,没读就没读,懂了就懂了,没懂就没懂。打着擦边球去爱一个自己不懂的人,并不快乐。

我曾经写过几篇文章,其中夹杂着生殖器、智慧的猪、用幽默的方式隐喻了几个故事,许多人就在下面评论:“有王小波的味道”“文笔像王小波”“啊,又见王小波门徒”。
对不起,你们用棍子暴力拍马屁很疼,我的后腿要踢你们的蛋。
这是对王小波先生的侮辱。我很少删评论,但我真的不想看见跑偏的恭维,哪怕你攻击我都无所谓。那几篇文章根本没有王小波的味道,一点点甚至一句话都没有,相差十万八千里。

《沉默的大多数》

如果你不是一个看热闹的读者,而且是真心想看出些门道的话,这本书还是值得你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实际上阅读过程中思考的时间会超过阅览时间。并且这本书不欢迎看热闹的读者。

同谎言相比,饥饿是绝对的真理。
王小波小时候听说亩产30万斤粮食的传言,始终不相信,因为他饿得吃铅笔头,上课时候从铅笔的橡皮头啃起,吃完围在一圈的铁皮,再吃木料笔杆,有点香味。甚至课桌都吃掉了一部分。这也挺讽刺的,小时候被饿的吃笔杆子,长大了用笔杆子复仇。
五讲四美不是谁说了算,要戴上红箍,也就是话语的权力,讲话的人只要有身份有实力作为保证,话语就成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大误会,就是以为人的总总想法都是话语教出来的,话语成了思维的样板。王小波指的误会是这个世界还有它阴暗的一面,有些话语文字都来自阴暗,话语上过税,还以为是太阳的光芒。

话语以事实为主,不以权威、不以传言、不以人云亦云为基准,事实上大家都快饿死了,谎言堆的比粮食还高。

所以他反复告诫要学会思考,思考可以过滤话语。

思考是人性尚存的主因,当时的文割背景站在话语的反面上,相信文革不会有人性。人的环境使然,大多数人无法掌握话语权力,也无法改变大环境,便要学会在沉默中思考。王小波文中频频举例,大多都是围绕这个主题。

阴暗的话语权
比如现在送你一个拥有五千万粉丝的微博账号,强迫你天天歌颂某*,打造一个文字版的新闻联播,当然也要赏你些好处,你愿意要吗。实际上微博大V未来讨好粉丝而说的话都是有强迫性上税症。
王小波放弃过这种话语权,他觉得“不够意思”,王小波在这方面接近话语洁癖,就连《红楼梦》作者描写两个小姑娘在大观园联句,突然冒出两句歌颂皇帝的词句。他称这种叫做:使用话语权的时候有交税的强迫症。这里批红楼梦只算凤毛麟角,实际上是对“红文学”的不满。

前段时间有个五毛跟我吵了几句,我点进他的主页,竟然是王小波的粉丝,这件事惊动了身体内部最柔软的地方,就像一个反讽刺进了我的笑点。着实让我开心了很久。作为一个反复强调要独立思考的作家,最讨厌的就是洗脑,一种思想,你觉得高尚,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你要把我的脑花挖掉,装进你的思想,绝不能容忍。何况那种高尚是以权威自己的立场来评判的,无异于你的思想母鸡在我的脑子里下蛋,时间长了还以为自己脖子上顶了个鸡窝。————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普及。

王小波的语气比鲁迅更温和,通篇直抒道理,很少大肆批判,当时整个社会处于一个集体愚蠢的阶段,愚蠢的人定义善良,但善良通常是更聪明的人造成的,愚蠢的人要求的并不是善良,而是人云亦云。韩寒的那句话肯定就是说的王小波————仙人也很可怜,引用他们真理的人往往在少数人手里,无奈少数服从多数。所以王小波说: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况且这帮人占了大多数。然而我们的国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丧失了思考的机会。

就算现在我们的网络普及,文化、娱乐、知识仍然停留在思考的尾巴上,陷入大众潮流追捧的恶性循环。

前段时间有人批判王菲搞黄昏恋,遭到几十万人墙裂批判,甚至人格侮辱,株连其女儿,一股热腾腾的集体愚蠢活生生的重现了,试想,一个公众人物,一生行善,多少穷孩子因为她有了书读,多少病痛因她而治愈,仅仅是因为一次恋爱遭到全民批判,我不知道其中多少人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一种随大流的思想,它给精神文明带来的伤害远大于追赶时尚,最近流行批判王菲,大家都去批判王菲,最近流行爆炸头,大家都去烫头,最近流行iphone6,大家都去买,最近流行缅怀青春,尽管16岁不到也要强行缅怀一把。从来没有人思考它为何流行,适用于我吗,我会因此而快乐吗?
王小波在文中有个比喻,把文化人比作唐僧,俗世物欲比作妖精,如果你唐僧跟妖精上床,丧失阳气,就没有资格上西天礼佛。实际上胡适狄更斯福楼拜一大票文人从来不禁锢自己的欲望,只要不强奸她人的身体和精神,男人和男人商量一下也可相爱。文化是蔬菜,道德是胡萝卜,可以说胡萝卜是蔬菜,不能说蔬菜就是胡萝卜,这样会是文化变得狭隘,说不定哪天就没菜吃了。
整本《沉默的大多数》读下来,意识前卫,放到今天同样适用,王小波的思想已经不能用前卫来形容了,堪称中国文学史推动精神文明的圣经。

《沉默的大多数》可以缓解忧郁症,当你把整个看不惯的社会动态看做是一个现象,整个精神也就释怀了,这是一个庞大的现象,你无法改变它,可以挑选智慧的沉默。缺少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魄力,至少具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忍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90103/3495.html

更多阅读

李银河王小波 《他们的世界》 王小波和李银河

 李银河与王小波合著的研究同性恋的作品。  作者序  当我们对我国的同性恋现象进行研究时,常常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你们为什么放着很多重大问题不去研究,而去研究同性恋?假如这种诘难来自社会学界的同仁,并不难回答。正文中将有专

王小波的意义 有关论语的论文

在小波辞世十五年之际,我想谈谈王小波的意义。起因是有记者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流文学界一直对王小波不予置评。他们采访到的一些官方评论家甚至说:王小波是谁?我没读过。一个客观事实是:尽管王小波在全国的大学生(甚至一些比较好的中学

王小波 王小波作品

1 个人简介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

我的兄弟王小波 我的兄弟王小波 品味

1957年春,王小波(前排左二)、王小平(前排左三)与父母、姐姐摄于人大铁狮子胡同宿舍。王小波与哥哥王小平,兄弟俩自幼爱读书。王小波与李银河在美国家中。

声明:《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如何评价王小波作品《沉默的大多数》?》为网友装装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