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推敲阅读答案 中国有哪些值得反复阅读和推敲的著作?
搜神记。
这是一个神怪志异的小说集,非常符合你的题目,值得反复推敲.
它所呈现的世界,和山海经不同,山海经所说的天南海北,海外仙山,异国奇幻,你一读,哦,这是遥远的外国。这不是中土风情。
和聊斋志异也不同,只要男的潇洒,女的漂亮,你根本不用关心这男的是人是鬼,女的是人是鬼。你只想知道从第几行字开始日比。(咳咳,最近用这个词儿频率略高啊。)所谓人之常情,其实也就是烟火气。你就会觉得哦,他们虽然身份离奇,却不脱人之常情。所谓假借鬼狐,实言人间爱恨情仇。
鲁迅曾经评价说:“《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
到了搜神记的世界里,一切都不一样了,中国还是那个中国,人物甚至是历史上的那些人物,他们在搜神记的故事里,展示的,却不再是人情,也不是无情,而是非情!
场景明明说的是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可这里头记述的那些人,即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他在故事也展示了我们现代人(包括近代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很可能搜神记里的人物互动,正是魏晋先秦以上中古世代人们相互之间真正的人情世故。这绝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中国人的世界。
今天先看看这个古怪的男女关系。《徐登》
闽中有个女人叫徐登,化为男人(不知道她是变成男人,还是乔装成男人)东阳有个男人叫赵昞,都会方术,他们遇到兵乱,就在一条长满了垂杨柳的小溪边遇到了。你说这一男一女,兵荒马乱,都会法术,在一条两岸垂杨柳下的小溪边遇到,会发生什么呢?
无非是宽衣解带,下到溪水,各凭法术,你来我往,斗罢收手,相视而笑,情难自已,情投意合,神仙侠侣。对吧?
但是不是。
前半段还是挺正常的,到了相视而笑之后风格就不对了,两个人居然问了问年纪,女的年纪大,做了师傅,男的小一些,做了徒弟!WTF?
回头再看,明明说的是女子。要知道搜神记这种文笔,只要是个年纪大的,会是妇,是妪。既然没称呼她是妇,说明这女的没大到哪儿去。可这两个人斗法并没有分出输赢来,偏偏就是结为师徒!回头再看,明明说的是女子。要知道搜神记这种文笔,只要是个年纪大的,会是妇,是妪。既然没称呼她是妇,说明这女的没大到哪儿去。可这两个人斗法并没有分出输赢来,偏偏就是结为师徒!
看来,这位徐登女士,恐怕不是乔装为男人,是真的变成男人了。
徐登死了以后,赵昞怎么表达哀思的呢?”东入章安,百姓未知“ 偷偷摸摸的进入章安,然后爬到人家一个茅房,额,说错了,是茅屋,很可能是茅草做顶的一个屋子。主人出来一看,这家伙不知道怎么搞的,把一个大鼎就按在茅草顶上居然在烧饭吃,任凭他大呼小叫,赵昞笑而不语,MDZZ,你以为你是在城门楼上弹琴,你是诸葛亮啊?但是就是这样,饭吃完了,茅草顶也没垮。
这位赵先生,就用这样独特的行为艺术,纪念了他的先师。
神经病啊,这是!神经病啊,这是!
别激动,这样的病人和病态,在搜神记里比比皆是。不知道为什么,它所描述的人际关系,大抵都可以用艰涩两字来概括。
-----夏侯弘------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前朝旧事还是民间传说,一旦被作者编纂和改写,不可避免的加入了作者的主观倾向和本朝的道德取向。不符合本朝道德取向的文字很快就会失去传播力。所以搜神记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魏晋以来的礼教侵蚀。
好几篇文章都深深表达了对家中奴婢的深深厌恶,指出她们是下贱的,不可约誓的对象。
这篇夏侯弘就算是一个比较委婉的一篇。
夏侯弘和镇西将军谢尚是好朋友,夏侯弘平日吹嘘自己能看到鬼,谢尚就说:“我平日喜欢的那匹马死了,你要是能让它活过来,那你就真的见鬼了。”结果夏侯弘出去以后,真的把马治活了,这位好基友还帮他作证说:“是的,当时我就守在马尸旁边,结果看见马从外面过来,扑到马尸体上一下子不见了,然后我的马就可以走了。”
当时的事情只有你们两个基友在场,鬼知道你们经历了什么!
两个人聊天的时候,谢尚就感慨自己没有子嗣,很可能只是没有儿子而已。弘就说:“你这事儿,我回头帮你问问啊,我那边认识鬼多,但是一般都是些小杆子,他们都不晓得."
终于有一天,让他遇到了一个鬼,坐着新车,跟着十来个人,个个穿的青丝布袍,弘拦住去路,鬼就问为何拦它。弘就把事情说了一下。其中有一句评价镇西将军谢尚“风流令望”.
结果没想到车里的人动容说到:谢尚啊,就是我的儿子啊,他啊,年少的时候和家里的女婢私通,发誓不再婚,结果违约了。如今这个贱婢死了,向天诉之。是故无儿。
弘回来告诉谢尚,尚说:年少的时候确有此事。
所以你看一遍这个故事,故事里呈现的结局就是非情。不通人情。很明显,和这个贱人相约,不管违约还是不违约(就是不娶老婆)他都没儿子,一个显赫的门阀就此绝嗣。
而夏侯弘对一个国家高级官员镇西将军,自己的好朋友的最高级评价是什么呢?风流令望!风流不是现在的风流,但是从他跟婢女所干的事情来看,也的确风流,但是重点在后面,令望,美好的声望。一个将军,一个高级将领,你一个好基友说不出他的战功,也说不出他的武功,你却只能说令望,很奇怪么?但是看看时代背景,这正是九品中正制所需要的官员的资格。即使这样的人,一旦违背了门阀所崇尚的礼教,立刻遭受到绝大的惩罚:绝后!门阀断绝。
在这里,婢是一个死了也要告密的角色,根本不管门阀传承这么重大的事情,她是一个不讲政治,也不懂人情,也没有感情,背后告状的邪恶角色。而天这个角色充当了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角色的誓约监督者,既然你没遵守誓约,我就处罚你。
现在你再站在东晋士大夫识字阶层去看这么个婢女,她是一个多么令人憎恶的角色?文章到底要传达什么意思,经过这么一推敲,文章要传达的内层意思,就昭然若揭了。幸亏魏晋衣冠被野蛮人摧折得风流云散,不然我们今天的中国,难保不是另外一个印度。
--------------------------------张璞---------------------------
如果上面一篇还要琢磨推敲一下,这一篇就比较直白了。
张璞,字公直,不知何许人也。为吴郡太守,征还,道由庐山,子女观于祠室,婢使指像人以戏曰:“以此配汝。”其夜,璞妻梦庐君致聘曰:“鄙男不肖,感垂采择,用致微意。”妻觉怪之。婢言其情。于是妻惧,催璞速发。中流,舟不为行。阖船震恐。乃皆投物于水,船犹不行。或曰:“投女,则船为进。”皆曰:“神意已可知也。以一女而灭一门,奈何?”璞曰:“吾不忍见之。”乃上飞庐,卧,使妻沈女于水。妻因以璞亡兄孤女代之。置席水中,女坐其上,船乃得去。璞见女之在也,怒曰:“吾何面目于当世也。”乃复投己女。及得渡,遥见二女在下。有吏立于岸侧,曰:“吾庐君主簿也。庐君谢君。知鬼神非匹。又敬君之义,故悉还二女。”后问女。言:“但见好屋,吏卒,不觉在水中也。”
张璞张公直,原吴郡太守。有一天从庐山过,他的子女就去参观神祠,一个婢女就开玩笑指着神像说:把她许配给你。到了晚上,张璞的老婆就梦见庐山山神来下聘礼说:“我儿子不成器,但是承蒙你们看重,这点儿东西,不成敬意。”他老婆觉得很奇怪,于是婢女说出了实情,他老婆感到了害怕,催促张璞赶紧出发。谁知道船开到河心,不能前进了。全船的人都十分惊惧,就一起向江中扔东西,但是船还是不动。这时有人说:“把女孩扔到江中,船就能前进了。”大家也都附和着说:“山神的用意已经可以明白了。因为舍不得一个女儿而使一家都遭殃,这怎么行呢?”张璞说:“我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女儿被扔进江中。”于是他就登上船的顶楼去睡了,让妻子把女儿沉到江中去。他的妻子使用张璞已故兄长的孤女代替了自己的女儿,把席子放在水面上,让女孩坐在上面,这样,船才开走了。张璞下来看见自己的女儿还在船上,生气地说:“我还有什么面子活在世上!”就又把自己的女儿扔进水里。等他们渡到对岸的时候,远远望见两个女孩站在岸下。有个小吏站在岸边,对张璞说:“我是庐山神的主簿。庐山神向您拜谢道歉,他知道鬼神不能和您女儿婚配,又钦佩您的道义,所以把两个女孩全部送回来了。”后来张璞问女儿,女儿说:“我当时只看见漂亮的房屋和官吏士兵,没感觉到自己是在水中。”
我看完只觉得。。。这张璞,山神,连同作者,都他妈脑子有病吧?
这个婢女不正常,她在一个太守家做婢女,居然敢对着神像分派主子,按照张璞的性格,她不是应该早就被打死了?
庐山山神也不正常,他一个神灵,居然把一个婢女的指婚当成有效的契约。请注意,他可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强取豪夺的神灵。如果是那样的话,本来要一个,结果得了俩,应该是不是更高兴?他是正经来结亲的,最后看到张璞的“义举”能被感动了。说明他是真正认同士大夫价值观的其中一员。
这张璞,我气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里头的两个女孩,则完全被物化了,只是两件会说话的物品,对于整件事情,不反抗,不评价,没有情绪波动。
整个故事里头只出现了一个正常人,就是张璞的老婆。她为人卑鄙,但是同时又有母爱,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她是二号大反派。
人物评价完了,我来推敲一下,里头最值得推敲的就是张璞的这句话:吾何面目于当世也。你看,当时的士大夫,把什么东西放在了财货,得失(本来只要给一个女儿,结果把侄女儿也搭进去了),亲情,生命这四样宝贵的东西之上?
还是上文提到的:誓约。违背了誓约,不但自己没有面目,将会导致整个家族蒙羞士林,这是一件巨大的声誉灾难!后果是很明确的:失去和士大夫阶层通婚的机会,自己家族的阶级将会下沉!
这是为什么呢?我上面已经讲到了,九平中正制考的不是文采和武功,是令望(指干宝生活的东晋时期,后来的九品就不考查了,光看门阀)。
这下你就全明白了,为什么一个明明很爱女儿的父亲看到无辜的女儿还活着,他勃然大怒!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婚约,是整个宇宙中最最神圣无上的事情,一个卑贱的婢女,不要说品评干预,即使是一句玩笑,也足以让家族覆灭。
静海评曰:呵呵,当时的道德水准到了这个田地,已经完全丧失人伦了。孔子是怎么评价这些坚守誓约的人的呢?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守着誓约不放,哪怕违背人伦和公义也一定要去完成的人,是小人啊。
约束(yakusoku),就是约定,誓约,盟约的意思,日语和日本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词语之一,就是来自魏晋风骨。所以我们今人看日本人坚守约束的行为,比如不问是与非,效死天皇或者主君,大致都可以用孔子的这句话来评价,所以我说:君子守的是仁义和道德,小人只能守住义气和信诺。
----------------董永----------------
天仙配故事和牛郎织女、孟姜女、梁祝、嫦娥奔月,西厢记。这几个故事是最主要的中国古典民间爱情故事。这几个故事你不知道的话,从文化认同来说,真的就不是中国人了。它们构成了中国人最初的最基本的爱情观.
从搜神记版本的董永看下去,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演变史,也充分揭示了中国人对于爱情和感情的看法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演变。充分的证明了一点:故事主人公的命运,其实是表达了故事编纂者的观点。
天仙配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但是董永在最早的版本里是一个很简单的关于孝子的故事而已。最早出现的董永事迹是在汉代一个石碑上,这个时候七仙女还没有出现,紧接着,曹植亲自为他写了《灵芝篇》,短短的诗篇里终于在曹植的浪漫联想下,出现了神女字样。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天仙配故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来源于曹植的一个YY。然后,搜神记终于把它变成了一个真正的故事。虽然没有在爱情主线上着墨,但是这条线索已经出现了。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日:“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日:“以钱与君矣。”永日:“蒙君之惠,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日:“妇人何能?”永日:“能织。”主日:“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嫌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日:“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这个故事的主线很简单,董永卖身葬父,然后主人贤明给钱回家守丧。天帝派织女帮他织布换了这笔债,然后凌空而去。
作者的审美取向和定住王母蟠桃园七仙女的猴子一样令人捉急,抓不住重点。他文章的关注点不脱东汉石碑,其实主要的观点还是一个孝。但是在我们看来,故事的看点实际是董永一个穷屌丝,却能和织女搞。无论如何,能和天上的织女结结实实做几天真夫妻,我不管别人啊,就说我自己啊,如果我遇到这么个事儿,真是足够我吹一辈子的了。
但是这故事里头有一个人不干了,谁啊?牛郎!你肯定要说了,天仙配故事里哪儿来的牛郎呢?
原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正好是和董永发生在差不多一个时期,把神女改成织女,毫无疑问,董永的故事受到了牛郎织女故事的侵袭。但是两个故事里同时出现的织女已经不是侵权问题了,而是这个天上来的仙女一女嫁两夫,正在民间面临人设崩坏的局面。
但是这种局面没过多久,人们就开始提出,天上的织女星是一座三星,哦,原来织女有三个,这样董永和牛郎明显就分得过来了,成了连襟。但即使这样,三织女中的哪一位是董永的老婆,谁是牛郎的老婆呢?老实说,等大家睡着了,后半夜他们在天上换老婆玩的话,谁也不知道。到了宋朝,终于在故事中演变出了七仙女这一角色,董永彻底和牛郎分道扬镳了。
但是有一点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位仙女行七,七月七日下凡尘(语出《董永遇仙记》)和七月七日的牛郎织女一样,离不开一个七,我一查,原来,七还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吉祥数字。
最后,在黄梅戏的天仙配里,董永终于带着他美丽的,勤劳的天仙妻子,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夫妻双双把家还。
回头再看搜神记,那位织女走得时候干净利落,话语里只剩下代天传旨的仙意,没有多日夫妻情分的人味。所以我说搜神记,既非有情,亦非无情,是非情,不通人情。
注:董永传说的变迁资料考据主要来自百度百科和360DOC的资料汇编,分析和结语观点属本人。
------------------------------------------
勘误:文中的“九品中正制”一律要改成“察举或者九品中正制”。因为有的纪年不详,没准儿九品中正制还没搞呢。还有,一家之言,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指出。但是不接受三观的矫正。
没什么人点赞,毕竟认真写的答案比不上撕逼更让人有归属感。在我后面上线的撕逼贴,自己写不出什么独到的东西,辩驳别人那个答案倒是一套一套的,结果呢,赞都破200了,我这才破10。
这篇写完先住手了。唉,世道就这么不公平,但是一定有它的道理,我要做的就是学会理解并接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更多阅读
春暮西园阅读答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国有三不祥的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阅读答案国有三不祥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
国有三不祥的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今上山见虎,虎
推敲阅读答案俄 贾岛推敲阅读答案
 贾岛推敲阅读答案: 阅读题 1. 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
超然台记 阅读答案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细菌发电前景广阔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