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读多少本书 每年阅读200本书真的具有可行性吗?

非常可行,控制一下每天的上网时间,把微信朋友圈关闭,少在微信、QQ上聊天,少看或不看新闻,少刷、微博,少看视频,每天能很容易空出2-3个小时或更多的时间,把这个时间用来阅读,一年200本书不太困难。

有人对我用的方法有兴趣,以前大都在微信和提过,加几个链接:







基本上已经好几年,每年的阅读数量都保持在100-200本左右,看得快一点的书,大都是畅销书或知识结构以内的书,也同样会有一些经典著作需要慢慢读,一本书看上几周或一、二个月也很正常。

放上书单意义不大,没办法证明我是吹牛还是真的读完了,放上100本书籍的读书笔记来证明我确实读过这些书。

微信公众号(read01)介绍有一条说明,是每年分享100本书,在7月末的时间把上个半年在微信上分享的笔记做下整理,当时是66本书,现在12月末了,如果统计一下8月份到现在,基本再找出30、40本书的笔记问题不大,这两天有空会把下半年分享的笔记也整理一下,放到这里。


光是今年分享出来的最少就有100多本,而且还有很多各种类型的小说、散文、文学、历史等等所做作的书摘、读后感,只是放到印象笔记中,没有公开分享。有不少书看完之后,犯懒没做笔记或不值得做笔记。

这是2015年1-7月公开分享在微信公众号上的笔记,有66本。:

出处:


把评论里有一些回答放上来,我尽量回答,欢迎指出观点或行为有哪些不对的对方:

1、你的书籍多是从哪里来的?这边没有图书馆的路过。单说买的话,一年这个数字也有点吃不消。

有两个书证、会定期买书、还有一些是出版社的赠书,说实话,一年中买书所花的几千元费用,对我来说基本是可以忽略的,随便看完一本书写篇专栏、哪怕写篇微信文章加上赞赏这本书的费用都能赚回来,更不说,做一次培训就能把一年的书钱全拿回来。

2、您的文章当中有些内容基本就是摘录了书的开头,没有太多自己的评价。这样是不是不太适合称为书评?

有摘录有笔记有读后感,有些内容纯粹是为了更新微信而发的,里面有用的比例不大,有些书当时看完之后,只做个记录摘录很少一部分,等培训、演讲有需要才会拿出具体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整理和应用。

另外这里只是一些摘录,有些内容还会在微信上进一步扩展,如上面有个决策日记的笔记,后来又在微信上写了两篇文章: 和 。

3、少读心灵鸡汤

请告诉我上面这些书,哪本是心灵鸡汤?放出笔记的书,基本都有用的或增加知识的,没有纯鸡汤。

4、一年看200本书,这种行为就是为了看书而看书啊。学而不思则。。。

阅读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就象刷牙、吃饭一样。如果是畅销书,要么是实用技能类解决某方面的问题,要么是自己有兴趣了解的方向,阅读之后能增加知识或加深了解。象文学、历史、诗歌之类反到是不会产生什么立刻能看得到的变化,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类书可能要读上几遍,并且间隔很长时间,偶尔才会用到,并且有些书可能永远都不会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变化,但就是因为喜欢才去阅读。

要是说学而不思,所有技能类书的,能实践的大都实践过,我现在是培训师,不单是自己实践,有些内容还会做个课程,反复讲,并指导别人去实践,从中得来的心得,绝对会比单纯阅读要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5、读那么多书,怎样才能知道不是为了读书而去读书?任务式的? 这些知识是不是不用就会忘记?那读了有什么用?


阅读对我来说不是任务,而生活中的一部分,一种习惯。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会忘记,拿我这上面做的这些笔记来说,一定要有输入必有输出,读收之后,把觉得好有用或好的东西记录或写出来。上面书的基本大多数都是具体的技能类书籍,大都可以实践,比如运动、饮食,看完之后有用的建议,一定会应用到自己的身上或用来积累知识回答问题。时间管理、心理学、自个成长类的,除了自己实践还会包括在课程和文章中,在做演讲、培训或一对一的咨询中,都会根据情况会输出并给出建议,一年中会跟上百人一对一的咨询或聊天,会在微信或其它方式中回答数万人所问的问题,这些知识都会用到。实践之后的技巧或知识,也一定会总结并写出文章,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享。

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一点不差的全部记住,但这已经是我知道最实用的方式了。


读了有什么用?

用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和家庭更幸福。每年都在进行自我挑战,培养新的习惯。我在最近几年让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除此之外,用来提高幸福感,增强夫妻关系,儿童教育等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变。用来赚钱,演讲、培训、企业内训、各种免费和付费的公开课,收入能保证家庭衣食无忧,做不到大富大贵,但满足生活的常规需要是没问题的。
用来帮助他人,在两年半之前开始发起100天行动,已经帮助数十万人完成一次100天行动,每年都会回答好几万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以任意点击每篇文章,下面都有100天行动读者反馈,这些反馈只是从每天反馈的数十条中选出的两条而已,这种反馈持续分享2年多了。
用来积累知识、能力。自己有兴趣的方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入门,要么能达到专家水平。不客气的说,在时间管理、阅读、习惯培养这几方面能达到这方面的专家水平。
用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什么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就是当你遇到问题之后再去阅读和学习,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阅读或主题阅读时,效果立标见影,需要进行重要谈判,找些谈判的书来看。需要跑步,就完10多跑步的书,现在跑了将近2000公里。需要改善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关系,依此类推。虽然没有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但通过针对某方面的主题阅读,解决了从小到大遇到无数的问题。学会阅读,要比去上一门几千几万的培训课更有效。专家也能解决问题,但当你不认识专家或费用过高时,阅读和网络也能解决同样的问题。
6、读书多,不如读书精

问题是你怎样来判断我没有精读呢?

可能很少去精读某一本书,但对一个方向有兴趣的时候,会读上几十本或上百书做主题阅读,进行几次之后对这方面知识,绝对要比精读几本书的人要强。

我自己的阅读方法论一共有五步:阅读、思考、实践、分享和复习,不管是读一本还是几十本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技能类的效果明显,但专业类,有节省时间,但做不到过于神奇的效果。

在习惯方面,读过几百本书,才发起了100天行动,影响了数百万人,能改变了数十万人的行动,在习惯培养方面,从影响力和效果来看能让数十万人看到明显变化的人,在国内绝对不多,我能算上一个。

时间管理方面,读过国内能找到的所有时间管理类书籍,能做以知行和一,现在达到任务自由、时间自由,做过培训,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解决他们的时间管理问题,也写过数百万数千万人读过的文章。在方面达到专家水平,这样的水平算不算精读?

7、为什么没见什么文学类的,不过文学对生活是没实际帮助。

文学、历史、诗歌也看啊,写书评、读后感比较费时间,今年也读了几十本,有用的内容也整理了不少放到印象笔记中没公开而已,我现在桌子边上就放着二战三部曲和战争史,这类书要慢慢看才行。

8、普通人读那么多本书还不如读好几本。在一定程度上,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是有矛盾的。真正需要学习的人,自己会知道要看多少书要看什么书。
每年读多少本书 每年阅读200本书真的具有可行性吗?

你多虑了,中国现状是在2015年的世界读书日上的数据是平均每个人每年读了4.5本书,你能在现实中看到有阅读习惯的人非常罕见,大多数只是在刷QQ、微信、微博、看视频、看新闻,再强一点刷刷、豆瓣,现在不是读多读少的问题,而是绝大多数基本就不会去读书,读读玄幻小说、成功学、货币战争这样的人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去建议普通人读那么多本书还不如读好几本,个人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很多年青人已经慢慢的失去了离开网络,一口读读完一本书的能力和耐心,能读上几本书的人已经比太多不读书的人要强上一大块了,还要要求对方精读,太难了。

用读畅销书的方法去读专业书,都不用试就知道不可行,放心这样傻的人基本没有,除了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收获,试过1、2回之后,绝对不会坚持下去的。反过,到是有不人用读专业书的方法去读畅销书,但大多数读上1、2本之后,觉得阅读太艰困,也不会读下去。当一个人真正喜欢阅读,读上几年之后,阅读的速度都不太慢,也大都会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

除了具体的技能类书籍,绝多数书都无法立刻从中获得可以应用的知识,比如各种名著、文学、历史、诗歌、科幻,这样都是用潜移莫化的方式在影响你,真正的阅读是种很艰难的事情,想领悟或读懂一些内容要做很多功课,要思考很多,但现在能坚持做这种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

9、个人觉得您误解了”读的多不如读的精“的含义。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书方法,读专业书当然要精读,畅销书当然要读得快一点。从来也没倡导大家都追求一年读几百本书,我只是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

确实有些书属于信息量极大,字字珠玑,可能需要精读很久才能理解、消化。我很喜欢道德经、沉思录,值得读上一辈,但不可能只读这类书。

读完一本书是否浪费时间或是否值得,我的评价标准是看读完一本书,是否改变了我的行为或思想,只要有所改变这本书就是值得的,就不是浪费时间。一旦当我对某方面真的有兴趣,就用进行主题阅读,来建立系统一点的知识结构。

10、畅销书值得读吗

看个人情况,只要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有需要。比如饮食、运动那部分,在运动中知道怎么吃、如何锻炼、怎么跑步通常是专家,只要普通人才会认为不需要,没有专业知识的时候,做健身、运动除了走弯路,还容易受伤。 面对一个性格外向,沟通强的人,可能对沟通方面的常识有些了解,很难通过一本书,去改变什么,但对一个性格内向,不擅沟通的宅男,只有时要读上几本沟通的书籍就能解决很大的沟通问题,那这些书要比其它书更值得阅读。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经典书籍跟畅销书都有各自的用处,分享的书单大都是方法论,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这类书算不上经典但只要能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有价值的,别的不说人际沟通、时间管理这两类,有类似的问题,按上面的建议去行动就能看到效果。阅读并不是只读经典就可以的,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可以针对某个方向做主题阅读,这时的学习是最快也是最见效果的。

就象你签名里写的申请季,如果有本留学申请的书籍,不需要经典,只要实用能解决你遇到一些问题,这本书就有价值,就值得一读。要是非要说这不是经典我不读,别人会觉得你有问题。

另外你给自己的标签是INFJ,默认你相信MBTI,有朋友就是MBTI施测师。不知道你的结果是通过MBTI施测师所做的一个规范的MBTI测试流程,还是在网上或书中所做的简易测试,如果是是前一种那真的很不容易,在国内做过这个测试的人不太多。费用不贵,但约到合适的人并安排时间并不容易。要是后者,按朋友的说法,偏差极大,基本没太大的用处,国外的心理量表拿到国内要做到很多针对当地的测量和修正,然后才会有作用,里面有一些回答,最好当面由MBTI施测师进行解释。

但你是否知道在正统心理学界,对MBTI非常不认可,认为这个测试本身非常不稳定,就是伪科学。有大量的论文来讨论MBTI是否有效。在另一群人眼中MBTI就是瞎说。我正好同时认识这两类人,也都是朋友,我自己不太相信,但我并不会非要对MBTI如何,一定要打倒。


11、经典书能快速阅读吗?

我在回答就说过,也同样会有一些经典著作需要慢慢读,一本书看上几周或一、二个月也很正常。

有人具体提了几个例子:

(1)我在读国史大纲,一天给我读半本看看?

读不了,900多页读了三个月,第一次读的是繁体竖版,看了半个月实在看不下去了,然后找个简体的才看完,如果没有一定的中国通史基础读起来非常痛苦,后来看《剑桥中国史》时间更长。还读过吕思勉的《国学通史》,但这三本书,如果只读上1、2遍,最多明白一些皮毛长个见识而已。当时年青,对前30多页的序论,印象极深,其它的基本上忘不多了,后来看到范文澜、白彝寿的著作直接放弃了,根本读不下去了

(2)有哪本计算机书籍可以一天读完吗?

做为一个大类,一定有些可以读完,有些不可以。有人回Word、Excel实用技巧,10分钟一本,就象这类书,如果干货多点,一本也读不完,读完还需要实践。

但当你已经对某一个类别,有足够的经验和了解,再阅读同类书籍,完全不需要从头到翻到尾,只阅读自己有兴趣或观点特别的地方,在很短的时间内阅读完一本书并不困难。

在阅读计算机类书籍的时候,效果最好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实践,比如编程,直接就是写程序,一边写一边解决问题,然后反复迭代、优化。一种是主题阅读,在入门之后,直接准备10、20本同类的书籍进行主题新阅读,或者遇到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就着具体的问题进行主题阅读。这两种方法一起使用,效果会更好。

12、常说三零用户最牛,在评论里就可以看到原因。

在这个答案下的评论有很有意思的现象,有很多人对这个答案不屑一顾,觉得畅销书没有任何用处,不值得去读,但他们的个人主页,基本大都是三零用户,没有在发布或分享过任何有价值的回答,直接就是人身攻击,当我去请教他们问题的时候,没有人正面回答这个问题,或者转移话题,直接就是人身攻击,然后拿不出任何证据。

到现在为止,我的心态一直很平和,就事论事,所有在这个答案下回复的,没有逃避任何一个问题,没骂过别人是垃圾、骗子,给人洗脑、读鸡汤、成功、白痴书、在做营销、骗钱,一直很诚恳的请教对方是如何阅读的,读了哪些经典,怎样去消化,有哪些改变。但到现在为止,要是逃避问题,要么是不敢回答。如果是早几年,一定会破口大骂回去,别人的关注点立刻就会转变,你看这个人上去就骂,一点修养、素质都没有。

说我阅读的书是垃圾,没有任何帮助,我请对方提出具体哪本,要么没回应,要么指责的正好是查有实据的书或者是经典著作。

这是,认为我的观点有问题,没关系,就事论事,写观点拿证据说话,别做键盘侠,别语言攻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80103/3312.html

更多阅读

读《世界书局国语读本》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读完《开明国语课本》,我又迫不及待地读了《世界书局国语读本》,仍然是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网上说,这几套书中简体字部分,存在不少对原文繁体字的错译和不正确的转换,反应了编辑质量不够高。这个我倒是没有注意,因为我看这两

晋朝发展历史时期图册解释 晋朝历史读哪本书好

司马氏建立的晋朝统一是习凿齿评价的千载盛功,体现了对统一功绩的推崇。我的第一张图表明的时间是太康六年,是在司马昭北伐和唐彬北伐的基础上画的。司马昭时拓跋部就入质归附,唐彬是恢复秦长城塞,各位都知道秦长城是在哪吧?而且唐彬拓境

声明:《每年读多少本书 每年阅读200本书真的具有可行性吗?》为网友妖颜惑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