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专栏,不好意思,我只能自问自答。假如各位知友也有自己的看法,建议也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样我们也可以分享一下学习的观点。
(这个问题的起源:)
(我的知识储备也是比较有限的,说的不好的地方,还望各位指正)
-------------------
回首我这几年的读书和自学轨迹,我觉得我自己基本上在完成自我的“通识教育”。
我一开始就觉得,通过学习各门知识,是有助于形成一种“多维度思考”的。
(“多维度思考”----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带着不同学科已有的范式之眼光,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事物和定义问题。)
这其实也体现了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在当代的发展,也就是所谓的“交叉科学”研究。
(我研究的是复杂系统,复杂系统的研究,说白了,就是一种“交叉科学”的研究。)
--------------
第一篇:“道”与“术”
“交叉科学”研究本质上是一种“演绎其内,归纳其外”的研究,也就是说,每一种学科既有的理论和方法构成了具体研究分析的实在手段,最终的归纳则是所有信息的大综合。
当然,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二阶段分析并非是机械的。
怎么讲?
1.演绎和归纳在每个阶段都在交错发生,不存在名实相副的典型“二阶段”;
比如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就有演绎和归纳的交错:假定前提和限制的条件下做的推理和运算,是演绎的;基于多变量不同权重的分析和非线性耦合分析,就是一种归纳的方法。(当然,多变量分析(如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也可以用矩阵运算和泛函分析的手段来定量处理,这也属于演绎,我这里所说的,是变量去耦合困难,系统非常复杂的情况下的定性归纳分析,比如新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制度学派的方法等。)
2.最好的研究思路是不能被框架限制住的;
现实太复杂,我们不能把现实里面存在的事物当做一个东西,认为它有先验的边界和结构供我们研究(这样很容易产生个人的本体论上的狭隘偏见),认为它已经具有了某些学科意义上的事件属性。比如说对王莽政权的政治分析,我们往往事先认为那是一个政治问题,认为王莽实行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政策,才导致了社会的动乱,其实呢,当我们拥有了更多的信息之后,才发现,西汉末年,出现了小冰期,气候糟糕的一塌糊涂,农作物严重歉收,流民四起,到处流窜,杀人放火,致使千里无人,构成了社会系统动荡的正反馈的起因。
3.不能抛开整体性
事物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事物是一个整体,影响事物外部变迁和内部变迁的因素,一方面,是权重不同的许许多多个变量,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审查这些变量时,也会得到不同的变量景观;另一方面,这些变量也处于不同的小系统之中,在大系统里面分析小系统,很多时候不能采取连续的方法---对许多系统可能要采取很多不同的分析方法,构建不同的模型。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认为的,复杂性研究的思想起点,是“道”的层面,而“术”的层面在于:
1.确定性(简洁性)分析是需要谨慎的
一个东西,如果结构与边界越确定,则越是简化的结果。什么意思呢?比如说经济学上最基本的供需分析,就是一种极端简化的动力学分析---看起来非常简单明了,直指人心。
但是呢,简洁这个东西,很美好,很漂亮,往往也只能是个模型,和现实里面的复杂、混沌的、不确定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比如说08年金融危机的一个市场内部原因,就是投资机构开发的创新型的结构化金融产品具有确定性,舍掉了很多细节(把旧的产品进行内生变量解码,然后试图控制这些解码后的变量),最后反而招致了不确定性(混沌)的反噬。)
举个高数上的简单例子来说,解码就是把一个正弦函数用泰勒级数展开,展开后本来是有无穷项的(诸多变量),但是为了更好控制,我们往往就用前面几项近似取代了原函数,从而造成了信息丢失---对传统金融产品进行解码的时候,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认为新的替代变量是可分析、可控制的---这种去复杂性的思路反而产生了意料之外的恶果。
2.要善于建立有机重叠(多维度)的模型
简化分析,也就是模型分析,对复杂性研究而言,有其漏洞所在,但是不能否认它是一种很重要的分析思想---某种意义上说,简化与模型分析,就是至今所有人类学科的分析范式的本质,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用,就陷入了不可知论了。)
对于复杂的现实而言,要用,就用好。
如何用好?一方面,就是要善于对事物从不同维度建模,善于收集更多的信息来重新定义问题---往往我们也会发现,模型更新的推力就根本上来自于信息的更新;另一方面,也要有实用主义的想法,善于综合分析各个模型之间视角的差异和这种差异所体现的道理所在。
--------------------------
第二篇:阅读与自学方法
我个人的阅读是结构化的,我称之为:内圈-外圈辐射式阅读。
简要来讲,我觉得通过阅读来增进知识,好比是在盖楼,基础稳了,楼房才能盖得高,盖得大。
内圈是基础,我放在内圈里面的学科,主要是偏重思想的学科。外圈是内圈的补充、综合与应用,是内圈的辐射。
(PS:阅读一门学科的教科书&学术著作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局限于一本好书,而是应该阅读多个作者在该门学科下写作的书籍(有大部头,也有通识读本)---这其实也属于“多维度思考”的阅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在学科内部的这种“交叉性”。
对于这种同一学科多维阅读的具体操作,我觉得,应该是深浅合一的。
比如,某门学科通识的书,有很多概括性的说法,单独看,觉得说得好像是废话,但是在配合一本大部头著作一起阅读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同一个问题,通识书籍的作者还是非常有洞察力的,会产生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
我通过阅读这些学科相关的有用的教科书与学术著作,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以下是列表和对应的推荐书单(入门与通识级别,书不是很难。):
一.内圈:
1.哲学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
世界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20世纪思想史;
2.逻辑&语言学
逻辑学导论;
语言哲学;
3.数学
什么是数学;
数学(牛津通识读本);
数学的统一性;
解码者;
信息论基础;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
【较难】突变论:思想和应用(形态发生的数学原理);
4.系统论&系统思维
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
复杂;
系统化思维导论;
穷查理宝典;
混沌与分形;
控制论;
5.物理学(宇宙学);
通向实在之路;
宇宙的结构;
终极理论之梦;
物理学的进化;
可怕的对称;
6.心理学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与生活;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
决策与判断;
7.经济学
经济学原理(宏微观);
货币金融学;
经济学思想史讲义;
经济思想史;
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经济理论中的最优化方法;
8.社会学
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十讲;
集体行动的逻辑;
社会学主要思潮;
9.政治学
政治科学;
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
10.传播学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史;
公众舆论;
文化与帝国主义;
11.统计学
统计学的世界;
行为科学统计;
二.外圈
1.社会心理学(补充心理学)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
社会性动物;
2.管理学
管理的实践;
卓有成效的组织;
3.营销学
营销管理;
4.博弈论
妙趣横生博弈论;
演化与博弈论;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5.历史综合
叫魂;
隐蔽的秩序;
兴盛与危机;
开放中的变迁;
枪炮、病菌与钢铁;
6.其它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人类学入门;
金枝(人类学奠基之作);
自由宪章;
生命是什么;
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
第三篇.补充说明
我擦,打了几个小时的字,好累。
1.一点质疑
有人认为内圈里面的一些学科学着完全没有用,比如说,物理学的一些书籍。
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的,但就我个人而言,在对复杂事物进行抽象的时候,脑子里面会涌现许多模型,这些模型有时候会在脑子里面具象化,这个具象往往跟我阅读过的物理学著作里面涉及的模型有关联---物理学的模型,可谓是简洁与复杂并存,优雅共实用齐飞,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让人头顶的灯泡大亮。
2.《牛津通识读本》的用法
《牛津通识读本》写的很好,但是不适合作为通识读本的,原因见我这个答案:
3.其它的关于思维方法的一点想法
知识局限,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