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的主要宗旨在于: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的知识转化率是一个长期、综合的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意味着你不是要提升某一种能力,而是要系统地提升自己。本文认为你要提升的素质包括:体力、信念、元知识。而且提升的方法也必须是有组织和系统化的。
这是一个比较花时间,需要你坚持的工程,不可一蹴而就。
2.对于质疑本文可信度的朋友,以及想要借此文得到速效药的朋友,我觉得你们应该需要一种系统化的思考方式。
阅读能力不只是一个可以与人分割开来的独立的能力,它是人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整体的体现。比较一个有良好阅读能力的人和一个缺乏良好阅读能力的人,不是线性的。
就像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常被人标签化为”口才好“一样。
真的只有”口才好“才是能言善辩之人和一般人的区分吗?
其实,二者之间的区分往往包涵逻辑能力、知识广度、语言组织能力、自我控制、自信度等等等等的一整套的、系统化的差别。
所以,不要以为提升个人素质,提升阅读能力就像走路,如同从A地走到B地那么简单。
所以,同样一本书,对于一个综合阅读能力很强的人来说,他更(有体力和信念)能坚持阅读,更易于理解其内容。
对于新阅读的书本里面的知识,对于他而言,很大部分也是”旧“知识了——因为他的知识储备也很丰足,知识体系也比较完善。
所以,对于一个阅读能力很强,基础牢靠的人而言,一本书不仅可以读得快,阅读本身也是一种自我知识体系构建、延伸的过程。
所以,读得快和转化效率高之间,并没有矛盾。
---------------------------------------------------
谢邀。
我确实蛮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
先说下自己,这几年读的书在别人看来大多都是枯燥无味,比较复杂的大部头书籍,涉及领域主要包括哲学,数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等等。具体的书籍主要是国外的教材(中文版)和一些比较经典的学术著作(中文版)。
在校生,男,大四(今天正式大四),工科,兴趣广泛。
刚刚过去的暑假大概平均每天阅读8个小时,最多可达10小时(纯读书)。读起来基本不太累,也不怎么困,知识的消化率与转化率我个人觉得还是蛮高的。
对于学术书籍与教材,300-400页左右的,一般两天以内读完。
一些比较简单(非学术)的书,最快的两到三个小时读完。(当然,书本身很短很容易读,比如蒋勋的《孤独六讲》)
下面系统讲一讲个人的有关阅读的思考,以及阅读方法和心得,仅供参考。
-------------------------------------------
一.分析问题
书读不下去,有几个困扰(不是睡觉的困啊~),一是理想(目标)之困,二是语词概念之困,三是逻辑之困。
这“三困”还有一个统一前提之困,叫作“体力之困”。
1.体力之困
读书虽然听着是脑力活动,但其实是相当耗费体力的。
我之前身体素质一般,一个月偶尔运动一两次,也读书,但只能读小说,读起学术书籍与理论教材,即使中午睡了个好觉,读也只能读半个小时多一点,再多一会儿实在就不行了,困得要死。但是这个时候,要是打开电脑,刷一会儿,又生龙活虎的。
后来我开始运动,每天晚上操场跑个十圈,150俯卧撑+150仰卧起坐,阅读起来,明显感觉到体力充沛,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
所以我觉得没有身体素质来支撑,那些大部头你是啃不下去的。(后面我会讲具体的改进版的运动锻炼计划)
2.理想(目标)之困
为什么读书?
读小说当然爽,但是为什么要读大部头?人类本身对于逻辑推理而非道德推理就不在行(进化心理学观点),读起来本身就很累,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具体到每一个人,究竟是什么在推动你阅读这些“反人类”的书?你到底是想要得到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清楚了吗?
想不清楚,你是读不下去的,就算读下去,那也只是不过脑子的“刷字”。
3.语词概念之困
我曾经读过一大摞某经济学专业期刊,只是当时觉得自己对经济学很感兴趣。我想我也算是看了一点书的人,读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结果呢?一大堆名词、概念把我搞得灰头土脸的。
什么是外部性?什么是乘数效应?什么是滞胀?什么是影子银行?
读书的时候,真不要揠苗助长,不然读起来你只能一跳再跳,极为难受。
而且,这些概念,都是在本有的学科的框架内有其自在的结构化的解释,你想着读到不懂的时候,就去查辞典、百度百科,往往也是不成的,那也只能导致肤浅的理解。
这就导致你读也读不懂,完全没有读下去的兴趣。你要强迫自己读,只能犯困。
4.逻辑之困
有的书,名词概念你也懂,里面的数学计算你也懂,但是读起来还是读不下去。
为什么?多半是这本书往往深入但是没有浅出,写得非常标准化,结构化,你都能透过纸张看到作者那张不苟言笑,死气沉沉的脸。
特别是国内的教材,一点儿都不亲民。
我自己学线性代数的时候,正值大一,拿着学校编的教材,那学起来真是欲哭无泪。
我擦,大学的知识怎么这么难?我是不是特别不适合上大学?
直到买了一本国外的线代教材书,才发现,喔,原来挺简单的嘛,原来是这样啊。
当然,也有一些亲民的书,逻辑上也有难度。
这也会导致人读不下去,硬读,也没有好感,知识转化率奇低。
二.解决之道(兼谈个人经验)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注意:这里的解决办法比较个人化,请大家注意取舍。
1.体力之困的解决办法
我第一阶段保持的锻炼模式如上所述,每天晚上19:00,准时到学校操场运动,运动量还蛮大的。
后期持续化的时候,基本的流程是:先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再50俯卧撑,然后绕着操场跑五圈——然后回来,休息一下,再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再50俯卧撑,然后绕着操场跑五圈——然后再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再50俯卧撑。然后回宿舍,洗澡,看书。看书的时候,大概已经在20:30了。(历时一个半小时中间有一点点拖延)
我这样大概持续了一年多,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腹肌都有了喔),看书的时候,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
特别是晚上20:30锻炼回来之后开始看书的时候,感觉精力极为充沛,思维极为活跃。
当然,我这只讲了我一天中的一段。
整体来看,我个人比较注重饮食,一天之中,生活也比较有规律:早上有课的时候7点起来,没课的时候8点起来,有午睡的习惯(12:40-14:00).午睡起来阅读也比较有效率。
不过这个暑假我突然发现有一个问题难以解决(在既有的生活框架下)。
早上起来读书效率好低好低啊!眼睛都睁不开有木有!
所以我更改了原计划,几周下来,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早上7:30起床,去操场,先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再50俯卧撑,然后绕着操场跑五圈——然后回来,休息一下,再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
下午19:00,去操场,先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再50俯卧撑,然后绕着操场跑五圈——然后回来,休息一下,再30仰卧起坐(包括正侧)。
(PS:就是把之前一个晚上的锻炼量对半拆分安排到早上和晚上)
艾玛一天都精力旺盛走路上一个打三个的心都有了哈哈。
早上的阅读效率直线提升,一早上轻松消灭100页社科教材!
(PS:今早起来上果壳,看到一篇文章,发现我自己的作息还蛮有道理的呢,短时间运动之后,阅读与工作效率会大增。)
2.理想(目标)之困的解决办法
为什么要读书?我之前在一个推荐书籍的问题()里面就提到过:
我一开始也不是这样的,我一开始也是一个喜欢读一点小说,背一点英文,看一点时事,认为《三体》是科幻旷古神作的普通青年。
直到两本书彻底改变了我。
一本是《哥德尔、埃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另外一本就是这本书。
我开始对这个复杂世界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我开始特别想要了解复杂系统、混沌系统以及自然与社会后面的运行规律。(厚黑的讲,我也特别想要了解如何控制一个复杂社会,或者一个复杂社会会在什么可能性之下崩溃、演化、重建的,纯粹是感兴趣。)
至今回首,虽然越读越感觉迷惑,但是今日之我,早已不是几年前那个思想单纯的我了。
真的是非常感谢这两本书。我是因为对自然、世界、人与社会的复杂性极为感兴趣才去阅读的。
普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理想式的非功利的的目标。
这种目标我个人觉得比功利性的目标给人的推动力要大得多得多,读的书,虽然很难,但就是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想读。
不过你会说,我阅读就是功利性的,我怎么办?
这样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注意一点:阅读的时候不要给自己制造压力而要给自己制造推力!
不要把理由设为“我不得不读”而是要设为“读了好处大大滴有”。
压力之下的阅读是无法持续的。
嗯哼,也可以把阅读和性联系起来,人类进化到现在,性能量能办成不少事——可参见我这个回答:(PS:不要找我发资源了,我早已退隐江湖)
3.语词概念之困的解决办法
概念不明,读起来要犯困,这是必然的。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一层层地去读。
我是学控制的,比如说,现代控制理论,里面就涉及了很多线性方程运算,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能直接跳开线代的学习,高数的学习,(还有复变函数,积分变换的知识)就直接去阅读学习教材吗?
当然不能哇!读起来要死人的好嘛!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的阅读思想(不是方法喔)是在问题()里面提到的一种思想::内圈——外圈阅读法。
我个人的阅读是结构化的,我称之为:内圈-外圈辐射式阅读。
简要来讲,我觉得通过阅读来增进知识,好比是在盖楼,基础稳了,楼房才能盖得高,盖得大。
内圈是基础,我放在内圈里面的学科,主要是偏重思想的学科。外圈是内圈的补充、综合与应用,是内圈的辐射。
(PS:阅读一门学科的教科书&学术著作的时候,我觉得不应该局限于一本好书,而是应该阅读多个作者在该门学科下写作的书籍(有大部头,也有通识读本)---这其实也属于“多维度思考”的阅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感受一下在学科内部的这种“交叉性”。
对于这种同一学科多维阅读的具体操作,我觉得,应该是深浅合一的。
比如,某门学科通识的书,有很多概括性的说法,单独看,觉得说得好像是废话,但是在配合一本大部头著作一起阅读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同一个问题,通识书籍的作者还是非常有洞察力的,会产生一种“醍醐灌顶”般的感觉。)
总的来说,就是要打好基础,一步一步来!内圈阅读了个大概之后,外圈阅读真的是犹如秋风扫落叶。
特别的!不要心急!不要觉得这条路太长太远,真不是,这种阅读其实已经称得上是捷径了——因为其他的,毫无结构的读法,您最后还得回头打基础,之前的时间都成了沉没成本啦。
所以基础概念和原理没搞清楚,就不要读衍生学科,不然知识转化率低的惊人。
您一口吃个胖子,完了还得自个儿吐出来的!
4.逻辑之困的解决之道
其实,只要上面几个问题大都解决了,这个就不太算是问题了,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反映出来的,就是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理解东西也越来越快了。
当然,逻辑学的知识,先学习学习,也能有一些帮助,但对阅读的帮助,长远来看,不大。
而阅读的理解和吸收能力的培养,以及逻辑之困的解决,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要是现在给您讲个法儿,对于一些人兴许也有用,但那是治标不治本,没法儿长久的。
我也知道大家到来问这个问题,来关注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想要一剂速效药。
但说真的,速效药毒性大于药性的。
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啊,一个能坚持阅读的人,我个人看来是很有风骨的。
读书本来就是很难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要是真的有速效的办法,那大街上走的不都是博学之人,卖菜的大妈都能完虐大V了吗?
读书简直可以称之为一项“系统工程”,想要读好,转化效率高,是要系统地来看待来解决问题的,不是那么容易的。
另一方面,只要你坚持半年以上(当然,即使没有我这个强度,因为我在校,比工作的人时间多了去了。),解决了前三困,那第四困的解决就是对你的最大的奖励。
你明显能够感到自己的阅读效率,知识转化效率提升的。
三.此种阅读模式的利弊
肯定是利大于弊啊还用说~~
举个例子,我去参加同城的读书会活动,他们谈的任何话题我基本上都能从专业的角度上独辟蹊径地插话,我还能根据人群任意导引话题,把话语权暗中抛给我想要谈话的妹子~~~
我逻辑能力也比较强,真要辩论起来,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短兵相接,基本上都能压制对方。
哎,我也承认我年轻气盛,后来觉得那读书会水平,额,然后就没去了。
弊端呢,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好奇心太重,时间太满,个人遗(mei)世(nv)独(peng)立(you)。
嗯,就是这样。
有时间还会结构性地补充更新本答案,读书去了。
---------------------
谢谢大家点赞同,没想到第二次上了日报。
我想说的是:
1.这些都是经验之谈,不是万灵之药,仅供参考;
2.我也只是个普通人,智识只是一般,请大家不要太高看我,我不是什么大神,我就是喜欢看书而已,我还年轻,没什么成就可担“大神”之名;
3.上面提到的8~10小时是暑假阶段的8~10小时,平常在学校是要上课的,时间与计划必须重新安排;
4.具体的安排根据学校的不同,专业的不同也是有差别的,但是要解决的问题无非也是这“四困”;
5.是的,为了阅读,我逃课;
6.逃课是副产品,如果您逃课是为了玩儿,那千万不要模仿;
7.我之所以没女朋友,是因为女神受不了我只顾看书不理她,此条解决所有私信问题;
8.没时间一一回复,实在抱歉;
9.对于7,我真的挺后悔的。。。。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