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去了师大,野草没有开门。学而雅搬迁。盛世情一层租给了美甲店,但依然开着。
这是盛世情。
这是野草。
顺便安利一下西单的中国书店。地图软件搜索“中国书店”,显示西单横二条的那个地址就是。
去的时候赶巧刚开门。书还不错。
———以下原答案———
师大在读生。
大一开学第一周我就把学校周边的书店跑了一个遍,分别是学校里面的宏途和海晴,小西门专卖二手教科书的580书屋,北门外可以交换旧书的墨香,南门外当时还没有倒闭的光合作用,以及东门外的野草、学尔雅和盛世情。
宏途应该是高校连锁,北邮也有,主卖教科书和辅导书,也有一些新书和学术类书籍,因为开在学校比较中心的地方,又办储值卡,所以是校内学生普遍都知道的书店。大概在我大二的时候宏途突然撤店了,说是因为租金到期,储值卡没用完的同学可以去北邮北科买书。前阵子去了北邮那家店,小得可怜,书量也很少,且大部分都是考研和各种英语参考书。
580书屋专卖二手教材,没什么可说的,这家店和花店、复印店共用一个店铺,二手教材呈小山状堆积,生意不错,毕竟学生总是要买教材的。
墨香据说是个老师开的店,通常是他父母看店。可以拿旧书来换,店主给书定价,换定价的七折相应价值的书。还可租书,一个月之内每本1元(才不会告诉你我租了本加菲猫的漫画)。店内大多是旧书,种类五花八门,也有一架子新书,新书通常是学术类。我当初是通过传单摸过来的,不知它在新生中地位如何,反正我周围的同学大部分只知道连锁的宏图、小西门卖教材的书店和可以换书的墨香。
剩下的书店是多数同学不知道的。
盛世情在东门对面向北一些的半地下,店主脾气很糟,有时能看到同学在论坛上抱怨店主在店内大声喧哗(……)。主卖各种学术书,古典文学书籍非常多,新书里不卖俗气的畅销书,只卖文艺类新书,普遍打3〜75折。似乎做得也不是很好,偶尔会传来要关店的消息,但跑去一看,还是老样子。有阵子似乎把地上的半层租了出去,换成了一个女人在卖5块钱一本的那种地摊书,当即心里一凉。好在现在又改回来了,依然是盛世情。
学尔雅面向的消费者应该是旁边的师大二附,有不少中学教辅书。新书里青春读物居多,打多少折忘记了,好像不是8折就是85折。大一刚去的时候还是以书为主,现在文具卖得很多。
光合作用大家应该知道,倒闭的时候闹得沸沸扬扬。大一去买过一张贺卡(……),后来就再也没去。听说要统一撤店的前一天特意跑出南门想去见它最后一面,出来才发现师大的光合作用其实早就不见了,在街对面发了一会儿呆。
剩下两家基本很少有人知道了,海晴和野草。
知道海晴也是因为非常不起眼的传单,在学校里面绕了半个多小时才在一排活动板房间找到了它。店面很小,躲在小学的南面,卖些比较老的学术类和文学类的书,基本是市面上找不到的。因为北边这片家属区一直处于拆迁状态,后来再去时要靠蓝色铁板上标注的箭头才能找到海晴。直到前阵子又去,发现施工范围已经把海晴划进去了,不知书店是消失了还是搬去哪里了。
最后说野草,店面非常不起眼,甚至连店名的牌子都几乎要被上方更大的其他店的标牌挡住,很容易被错过。而且野草不像其他几家书店那样发传单,在同学间也没有知名度。大一刚去的时候感觉是家没什么人情味儿的书店,比起海晴笑眯眯的店主、盛世情里拉家常的员工、学尔雅里给我盖店章的大爷……野草太冷了。书店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卖书,二是卖光盘(很多老电影),店主只是坐在电脑前等收钱,当时书似乎也是原价(没敢问),看了看都是随处可见的文学类新书,光盘我又不感兴趣,所以转了转就出去了。再去野草是半个月以前,拉着男朋友去了,发现书店分成了两个部分,里面卖旧书和老书,打折比较多,外面卖新书,电影类非常多。很开心地逛了一会儿,买了四五本书。过了两天我又自己去了一趟,看书时打开手机上豆瓣查评论,结果被老大爷盯上,很不客气地问我是不是"就知道拍,也不打算买书"……憧憬了很久的充满温情的书店对话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又委屈又失望,最后买了本高更书简,花了50多,老大爷这才不用怪异的目光打量我。
所以我觉得,野草做得不好是有原因的。虽然我挺喜欢这家店里的书,但我不太喜欢这家店的气氛。
——————
14年4月更新
——————
野草依旧在,做得还可以,也开始卖烘焙书之类比较通俗的读物。前阵子马尔克斯去世,门口还摆了小黑板写上相关知识。
师大北门那家墨香书店,前阵子房租上涨,濒临关门。
今天在论坛上看见新消息,说是在学校内找到了店面(学一楼地下),地方比过去大一些。
时隔近两年,师大校内终于又有了正经书店~
——————
![野草书店 北师大东门的野草书店是一家怎样的书店?](http://img.413yy.cn/images/b/09280503/2809030509283175177701.jpg)
最近一次去是15年4月,学一楼楼下的墨香依然如故,是我在北京最喜欢的书店,看店的依然是同一个老奶奶,笑眯眯的。
不过书店名字不叫墨香,貌似叫教工书店什么的,和学校职工方面有合作。
野草也没有倒闭,还是老样子。
至于前面提到的海晴,我在网上搜索时找到了它的消息,搬到了传媒大学附近,但因为地方小,不提供实体购物,只在孔夫子旧书网上售卖,感兴趣的人可以关注一下。
P.S. 我在另外一个答案下面的评论引起了小范围内的争论,尽管没有太多人看到,但还是重新说一下我的想法吧:
我知道在书店拍书名不合适,所以从不理直气壮地拍,大部分时间都直接买了,有时候用脑子记一下,出门(书店里信号不好,而且用手机也会引起误会)查豆瓣评价,确定要的话再回来买。也很偶尔地为了去京东凑300-100的活动,会攒在一起网购,没有在实体店消费。对于这种行为,我不认为有什么错,个人选择不同而已。
有的人认为“在哪里看到的就在哪里买”很重要,而我则需要凑个300块钱的“大单”,而且能送货上门,喜欢它的方便快捷。但是对于我喜欢的书店,即便没有想买的书我也会随便买一本以示支持,比如墨香。
以上属于自我辩解,我不会要求别人赞同我的观点,也不希望被人进行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