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接纳自我的问题也很久了。一直以来,虽深知接纳自我的重要性,也听了心理咨询师无数次的提到这个词,但在操作层面和技术层面上,仍然陷入迷茫困顿(这个词的内涵简直是大到无边)。经过两年多有意识的探索,虽然现在的我离心中那个成熟完善的人格仍有很大距离,但起码有了方向和发自内心的信心与勇气。下面就我的经历谈下理解。
1.为什么人会不接纳?
简言之:
(1)僵化的自我概念和世界观
(2)心理现象之复杂
(3)防御机制的歪曲
(1)僵化的自我概念和世界观
对自己,我们往往秉持着那些未经检索的自我概念。这些自我概念或僵化,或粗糙,或非黑即白,或标签化等等。我们的经验受着陈旧的结构的束缚。常因一件小事而断定自己,如因为一次考差而焦虑不已“我是一个愚笨的人。”(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以一件事的成败而评价整个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给自己下的定义并非基于全面客观的统计分析,而受制于鲜活性,冲击性和情感,所得的结论片面极端也不足为怪了。
僵化的自我概念,也常会阻止新的经验涌入,较强的防御性,意味着更多地动用“阈下知觉”这种机制,因为这种机制的作用是使机体借此得到对自我构成威胁的经验的预警。拒绝开放,让我们不能面对更加真实的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不能成为真实的自我,不能自由的感知世界是造成苦恼的原因。)
对外界,我们也常受制于种种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有: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正是由于我们带上了一副灰色的眼镜,所见的世界往往失真,最终产生了种种有偏差的归因和不合逻辑的结论。
举一个常见的不接纳的情况:我这次考试只考了85分,感到焦虑不已。这种焦虑有两个要点:
1.我将注意力放在那丢掉的15分而非已经获得的85分,这种注意力在收益和损失两方面的不对称在进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损失更有利于早期人类的生存。)但今天的人们早已远离生存危险,焦虑的意义也相对弱化。
2.我认为考差是一件糟糕的事,是超出我控制的事情,因而焦虑。
这里隐含了前提有:我必须在这次考试中考到满意的成绩。(绝对化)
没有考好是可怕的,我真的不知道今后怎么过。(灾难化)
同时隐含的推论是:这次的考试决定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片面化)
(2)心理现象的复杂
每个人面对物质世界现象时都明白要依逻辑而思考,能明白在不理解某问题时就需要学习,有着严谨的探索精神。但面对心理世界这个看起来不那么容易让人联想到具体物质,但复杂程度却丝毫不逊于物理世界的领域时,便好像完全丧失了之前应有的理性和严谨,主观臆断,毫无逻辑,粗暴结论,更不必说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了。难怪有这样一个故事:
弗洛伊德称爱因斯坦为“幸运儿”,爱因斯坦百思不得其解,遂问弗洛伊德,这“幸运儿”是从何说起。弗洛伊德说,在你的研究领域,没有一个不懂物理学的人会说三道四,而在我的研究领域,所有不懂的人都要来指手划脚,你难道不是个幸运儿吗?
(3)防御机制的歪曲
防御机制有利于我们克服焦虑,维持一个较满意的自我形象。但耗费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更重要的是,它抑制了我们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即我们的精力都耗费在了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东西来维持心理上的平衡与满足,而非发展自己的建设性的能力来打破困局。
我们宁愿像鸵鸟一样,拼命把自己的头埋得很深,哪怕这样很累,都不愿抬起头来正视问题,更不论主动出击了。人就是这样的生物,竟然认为虚幻的安全感比真正的强大更值得留恋。
那么,如何接纳自己呢?
(1)检索自己对自我,对世界的隐含信念。(人究竟在干什么?)
人之复杂,在于意识与潜意识往往有巨大的反差。而这种差异常常带给我们困惑不解迷惘。不断检索自己的隐含信念,不带评价和偏见,才能正确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可惜的是,许多人在这件事上的投入与它的难度完全不对称。
如果隐含信念是不费力的,自动而成的,如同重物下落是不需要人额外做功的趋势,那么了解这种隐含信念发生的规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精确的理论来理解自己,不接纳在于自己对复杂精神世界过于无知。如果人们能观察到“赤裸”状态的思想-直到看见它们的原始本质,就会发现,它们并不拥有它们最初被看到时好像具有的牢固力和强制力。(相关书:《思考,快与慢》)
我知道抬起头面对问题,检讨内心是一件血淋淋的事情,负面思维的惯性是熵增的,是不可逆的,足以让大多数人在一次次失败中丢掉勇气。但人贵为生物,就在于能打破本能的束缚,在宇宙中留下自己的意志。人无知尚可学习,自甘懒惰则真无奈了。
所谓的尊卑意识,自我厌恶,不过是社会为了驯养懦弱羔羊的手段。
个人觉得 老师的对自卑的回答非常好 ,详见:
(2)在存在中发现自我(流动的河)
前文说了,人之拒绝接纳自己,在于用一种错误的途径来获得安全感。请注意这并不是说安全感不应该获取。而是不应采用了戴面具,贴标签等方法,将不符合面具和标签的经验排斥出(即不接纳)意识之外。人们在追求一种不存在的状态而非真实自我。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如果我们已知的感觉证据与我们自我想象背道而驰,那么这种感觉证据就会受到抵制,从而扭曲我们的经验。而这种扭曲造成了种种认知错误和焦虑。
因此,我们现在要树立如下观念:人是复杂的,流动的,觉察内心世界,不断地发现自己,远比把不符合理想自我的信息都拒之门外要高明的多。
(3)增强自己的智性(人不可以凭空去发展自己的人格)
这里的智性泛指理解力,逻辑,知识面。我有一种隐秘的信念:一个人的种种纠结在于他不能找到一套自洽的理论来解释世界(包括自己),他不能理解发生的一切。因此我的体会便是:像对待物理问题一样研究内心世界,最终构建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这需要充分的自我关注+严谨的分析+丰富的心理知识。
充分的自我关注是为了搜集足够的心理信息,如,我因为A事件而感到自卑。这是一个简略的信息,在发生这一现象时,我们就可以继续挖掘,是哪种自卑?我担心的后果是什么?这种感觉是否在其他方面有同感?有同感的事件都有怎样的特征?
严谨的分析,帮助我们抑制思维的杂草,须知正确与错误是根本对立的,用理性去占领大脑,则非理性自然消退。这需要我们锻炼逻辑分析能力,有关培养逻辑思维的书籍不胜枚举,另外个人认为可以参考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案例,都有助于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观念。如何培养逻辑分析能力,请转:
拥有了逻辑分析能力,可以让我们面对表面现象不再克制不住地下简单结论,能够深入问题看本质,同时预见事物未来的趋势。如,一旦一种强大的负面情绪冒出来时,不等它产生一串串思想,我们就可以确认出它,知道不论它的外表如何凶猛,他是没有牢固性的。
丰富的心理知识是为逻辑分析能力提供素材,如果没有知识为依托,则分析能力也无用武之地。由于个人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并不存在某一领域的知识可以满足所有需求。只能说,广泛涉猎,多多益善。推荐《个人形成论》《当事人中心治疗》
最后,接纳自己没有定法,因人而异。但有一点确定无疑:你对精神世界投入的精力越多,你将拥有对思想越强大的控制力。这是毕生的任务。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