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继续自己的专业?要不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要不要做某种工作?要不要考研?考研后要不要读博?人一生都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事情,结果没出来之前谁都无法证明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我想的是,与其在这花费精力思考这种选择对不对值不值,不如用自己的行动让结果变的值。事情往往就是这么简单,任何结果说白了还不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吗,总比在这自我消耗强多了。
在这贴一篇拙作《我想和中国的大学生谈谈》里的文章,详细分析一下大学生迷茫的心理,希望大家有收获。
迷茫:一个人的战争
导语:
高中的时候,高考是独木桥一座,我们的目标相当明确,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考上尽可能好的大学;但是进入大学后我们发现大学是一个漫无边际的天空,这片天空下我们好自由,好迷茫,好无助......
上大学之前我们对大学心驰神往满怀憧憬,上大学之后我们发现大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上大学之前,我们对大学生的迷茫和堕落不可理解,我们认为大学好啊,给了自己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但是上大学之后我们才发现自己跟那些以前所不屑的大学生是一样一样的。
我们突然面对着好多的选择,却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我们觉得到处是路,却又感到无路可走。在这里,没人告诉你做什么是对的,也没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我们原以为生活中的困惑都会慢慢消散,很多痛苦也都有迹可寻,但这次却发现自己怎么也缕不清头绪。再多的言语也无法企及自己思绪里的荒芜,再多的表情也见证不了自己内心的苍凉。
我们开始迷失自己,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亦不知自己欲往何方。驻足,观望,各种的不明所以,各种的拿捏不定。在别人眼里,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却没有。仿佛每个方向都阻隔着一股无形的墙,刚想用力冲过去,却又被弹回来,再换个方向依旧如此。郁闷,山也重了水也复了,怎么还不见柳暗花明的那一村?最终,待我们深陷迷茫的“鬼打墙”中时,究竟是我们糟蹋了生活,还是生活蹂躏了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我们在迷茫。
当年我们都是大学的看客,今天我们成了主角。
突然间,大幕拉开,但我们似乎不愿意表演,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但是人生偏偏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于是我们选择了仓皇出逃--我们选择了不去选择。
其实,出逃只是一个借口,是我们面对人生大舞台而为怯懦找的借口。
白岩松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这样的时候,那时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天翻地覆了,但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有人会觉得奇怪。这场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是啊,一个人的战争!我们在这场战争中往往犯有一个致命性的错误,那就是期待着别人来解救自己。然而唯一能使我们走出迷茫的方法就是自我救赎。
你准备好了吗?你是选择在逃避中苟且还是选择在摸索中前进?是选择在迷茫中坐以待毙还是选择主动出击奋力突围?
一、迷茫:一个自己给自己摆的迷魂阵
在经过长久的纠结、纷乱与困惑后,我找到一个学长说,我很迷茫。学长说,迷茫啥啊,你根本就不迷茫!瞬间如醍醐灌顶般将我从梦中击醒,这个梦是我自己为自己设置的梦,我渴望沉醉其中逃避些什么。
是的,我根本就不迷茫!迷茫是困惑无助,迷茫是不知所措,然而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并无困惑,我也很明白得到这些东西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懈的去努力,所以我根本不存在不知所措。
说来可笑,有根绳子搭在我身上,我却以为自己被紧紧捆绑着,大呼救命。我这是在干什么?
对,我这是在装傻!就好比一个在大雨中奔跑一不小心跌倒的孩子,我本可以自己站起来安然无事却趴在地上大哭大闹,等待着大人的帮助。当发现大人已不在自己身边,就不得不站起来继续奔跑。高中时我们班有个学生对英语老师说自己学不好英语,英语老师说,只要你不装傻你就能学会。是的,在这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我不装傻我就不迷茫!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学会了装傻,我故作迷茫,让自己在纠结中变得异常痛苦,好像走进了一个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路,然而这个迷宫又恰恰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我明明知道该怎么去做,但宁愿痛苦着迷茫着也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去经历去寻找去努力去奋斗,我用迷茫与不知所错来搪塞自己、欺骗自己,我在玩着作茧自缚、画地为牢的游戏并且乐此不疲,为的是逃避行动,为的是不用去努力。
我何以愚蠢到这般不可思议的地步?
一切都根源于人好逸恶劳的惰性!记得以前看过一则新闻,说有个懒汉因为不愿意出去谋生而饿死在床上。多么不可思议!然而每个人身上又确确实实存在这种让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惰性,当它们发作时我们会不顾一切为其寻找借口,而且这些借口常常把我们自己都蒙蔽了。的确不可思议,在懒惰的作用下,迷茫比成功竟然更有诱惑力!我们并不是迷失在现实中,而是迷失在了自己的懒惰中。
大学里充斥着各种“无用论”,你说去学习吧,他说,哎呀,以后也用不着啊,全是没有的理论;你说去读书吧,他说,哎呀,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对挣钱有什么帮助;你说那你去兼职吧,他说,哎呀,都是些低层次的工作,对未来有什么帮助;你说去关注新闻吧,长长见识,他说,哎呀,跟咱们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前途还没着落呢,哪有心思关注国家命运……总之,多了去了,整天这个也没用那个也没用,但也没见他干什么有用的事情。他一方面排斥一切需要用努力去获取的东西,一方面又时常陷入一种不安和焦虑中。难道我们真就无路可走了?懒得走路罢了。
弱者的心智模式就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一切借口,强者的心智模式是:这是不是我想要的?这是不是对我有价值的?这东西我经过努力可不可以得到?如果一切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么,好,行动吧!就像拿破仑说的:“我成功,因为我志在要成功,未尝踌躇。”
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舒适。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迷茫,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怀疑。懒惰会把一切生活的乐趣消磨殆尽。
我还发现懒惰是一个极善伪装的家伙,它经常会带着各种面具出现。比如,我们的忧愁(怪不得塞缪尔·杰克逊说忧愁是种懒惰呢!)、焦虑、烦躁、抱怨、逃避、自我怀疑,这些情绪和行为的背后都可以发现懒惰的影子。比如怀疑,我们经常会自我怀疑,这件事情能不能做到啊?那件事情会不会一败涂地啊,其实都是懒得去行动,用想象扩大困难,先自己把自己吓住了,吓住的好处就是不用再去行动了,可以继续安逸了。可见,我们之所以经常会产生这些情绪是因为我们惰于去行动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没有耐心去应对复杂的局面。因此,行动往往是这些情绪的天敌,当行动出来驱赶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就逃遁无影了。
人性的弱点就好比讨厌的苍蝇一样喜欢纠缠,而且厕所是苍蝇族喜欢待的地方。要想摆脱这些苍蝇,我们就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变得芬芳,我们宁愿向蜜粉贡献花粉,也绝不能让苍蝇骑在我们头上洋洋得意地拉屎。
所以,告诫自己,不要再庸人自扰了,摆脱迷茫唯有奋起,缠在自己身上的绳子需要自己拿掉,而不是等着别人来解开。
古典说,如果想被关爱,那你就生病吧。还有句话叫“你永远都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那么你是那个装睡的人吗?不要给自己大摆迷魂阵,这不是成心跟自己过不去吗?
有一条微博在网上流传的很广,在此送给大家:“常常有朋友说对生活感到迷茫,看不清路。迷茫有时候是一种心情的宣泄,平衡着我们的内心,有时它如同彩虹前面的乌云和暴雨,与美丽同在。但是,如果将迷茫上升为逃避,那就成了一种借口。借口,最终欺骗的还是自己。所以,别让迷茫蛊惑了自己,只有心中有岸,才会有船,才会有渡口,才会有光明!”
二、你究竟想要什么——解开一切迷茫的根源
曾在一个晚上,与同学小聚的时候,话题不自觉地转到了一个大家共同遭遇的问题上,那就是迷茫。一个朋友甚至当众爆了粗口:“眼瞅着大学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我是真他妈不明白,这大学究竟该他妈的怎么过啊!再这么下去大学就真的玩完了。”于是气氛有点沉闷,大家好像都被这个问题死死困扰着。这时有个朋友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想我们应该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想通了,也许一切迷茫都迎刃而解了。”
这句话让大家深受启发,好像隐约间终于捕捉到了点迷茫的影子。于是有个朋友就提到他的一个同学:“也许真是自己目标不明确的原因,所以咱们不知道大学该怎么过。我有个同学,上的是浙大,他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就是以后当国企老总。为此,他不断培养自己一个国企老总所应具备的一切素质,他大学学的经济和管理类的专业,而且不断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在英语口语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因为他打算出国深造,除此之外他还大力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广交朋友,跟他一比我们经常会很自卑,他就是这么一根筋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可能他最终达不到自己的目标,但是他达到的可能性比我们这些不努力的人都大,而且毫无疑问的是,不管未来如何,他肯定会比我们走的更远!”
这个例子使我们有点清醒了,原先迷乱的思绪好像瞬间也清晰起来,是啊,其实不就这么点事吗?!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呢?如果我们确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那就义无反顾、不遗余力地去获取好了;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去自己追问自己,自己去寻找,守株待兔是等不来成果的。无论是你想要得到的东西还是得到这些东西的方法,你永远不能寄希望于别人为你提供答案。我们与其浪费时间去迷茫,不如花点时间去思考,去寻找。
我想我们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现在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后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跟我的目标有哪些差距?我怎样才能实现我的目标?如果这些问题你都确定了,那好,去行动吧!我们总是崇拜那些没上完大学就拥有伟大事业的人,比如比尔盖茨,比如乔布斯,比如马克·扎克伯格,我们都觉得他们是天才,不具备可学习性,但是,他们为什么退学,因为他们有一般人不具备的知识并且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才退学,而我们上了这么多年学都还没有自己的一个目标,所以一事无成。因此,当我们拥有一个目标并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时候,它就会越来越接近。如果你从初中就像当个伟大的程序员,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自主学习,你已经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了,不至于现在这么一事无成还整天无病呻吟。事情就这么简单,世界上事情都是这么简单,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把事情复杂化了。
三、用行动驱散迷茫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为什么?因为只想不干!
我有一同学,很早就立志当一名企业家,但他学的专业是软件工程,他很苦恼,而且为此苦恼了一年。这一年,他不断对自己说,软件只会作为自己的一个兴趣来学,经管方面的知识自己可以买书自学。可是他的这个想法从来没有落实过,于是他发现理想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自己的专业和理想之间的落差似乎变得不可调和。为此他甚至萌生了退学到社会闯荡的想法,但是又不敢下定决心,感到自己身无一技之长,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中怎么能出人头地呢?仅凭着雄心壮志又能走多远呢?在纠结中他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想太多了?是的,他确实想得太多了。当一名企业家的理想很美好,也并不遥远,但前提是你必须付诸行动,他的问题在于,他只想不干,所以理想不可能实现,他也只能活在纠结中自己折磨自己。
你是不是有过类似的经历:觉得自己并非没有目标,也可能还有很好的方法和步骤,但是生活依然迷乱不堪,越来越感觉目标难以企及?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你就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该付诸行动了?”
当初看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时我就产生了要编写这本书的想法,我知道这并不容易,需要我思考很多问题,收集阅读很多资料,但是我相信自己可以完成。然而不久我又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真的能完成这个计划吗?完成了以后没人看怎么办?我开始犹豫了,并有了临阵退缩的心理。后来我发现,怀疑自己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一直不曾行动,只是不断给自己在思想上设置障碍。于是我开始试着行动起来,开始动笔把自己的一些思想写下来,开始收集资料。没过多久,这本书的轮廓就出来了。
我还有个大学同学,大一时也不怎么上课,什么事都不干,在社团中表现也不积极,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自甘堕落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整天想着如何让才能让大学过得有意义,过得不同寻常,但他一直找不到头绪,最后反而陷入挂科的烦恼中,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使他很痛苦,终于有一天他告诉自己不能再这么下去了。于是他开始回归正常的生活,让自己忙碌起来,不再逃课,而且一定要认真学习,多泡图书馆,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学透学精,而且平时还会从网上找些有挑战性的兼职,一有时间就出去锻炼自己,此外还广结朋友,积累人脉。慢慢的,他由一个焦虑的人变成一个自信乐观的人。他总结出一句话:“我算是明白了,这人是越干越有自信,越干越有闯劲,你的信心会在行动中不断膨胀,但是如果你只在原地想,那么你的信心就会不断萎缩。”
如果你整天宅在宿舍里宁可无聊到歇斯底里都不愿意去做出改变,快闲出病了都不愿去奋斗,如果你整天躺在被窝里思考自己的世界,那你不迷茫不彷徨上帝都不会原谅你。你的世界不在被窝里,不在宿舍里,在外面,在脚下!
心理学研究发现,态度往往不能决定行动,反而是行动有时候决定了态度。人们总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但从来不曾因此受到鼓舞而立即投身行动。所以,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不能期望用心态去改变心态,而必须是用行动去改变心态!当你沉浸在正在做的事情中时,你会发现,你能完全掌控自己。一个作家不能等有了灵感才去写作,一个小姐不能因为有了性欲才去接客,不要说自己没有做好准备,不在状态,更多的时候,状态是干出来的。
是的,多干,少想!想这东西,你越想越迷茫,干活这东西,你越干收获越多;想,会把路想死,做,就会不断产生思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都不种的人,只能活在焦虑中。其实,我们的很多迷茫都是源自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无知,就好比你初到一个城市,必然不知道哪是哪,但是如果你因此就哪也不去,那么你永远都搞不清状况。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吝啬精力,要不断去体验,去经历,去实践,当有一天你的知识、经验、阅历达到了一定程度,一切都会水到渠成。俞敏洪说过:“很多人面对未来, 总是左思考右打算不敢迈步。其实规划好的人生并不多,义无反顾勇敢向前的人常常得到更多,走得也更远。生命的远行不需要太多的准备,上帝给你两条长腿和坚实的脚掌,就是为了让你前行。向哪里走?让心告诉你。考研、出国、工作都会有前途。”的确,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人常常能得到更多,机会蕴藏在不断的行走和不断大的经历中。
那些有目标的人,经常会为达不到目标而痛苦,他们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自己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但是又惰于行动,不愿意为了想得到的东西而付出相应的努力。他们想成为人上人,却不想吃得苦中苦,想要不同凡响却又不愿意付出非同寻常的努力。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啊?记住,如果你有一个高远的目标却又不愿为此付出努力,那么,这个目标给你带来的永远只有痛苦和迷茫!很多人都说,我很痛苦,我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其实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没有勇气面对和足够的努力去争取我想要的。所谓的迷茫就是:看书太少,想的太多;要求的太多,知识太少;欲望太大,努力太小。
行动可以横扫一切迷茫!行动可以不断缩短你与目标的距离,但是想象则只能将这种距离无限扩大。现在的大学生之所以迷茫,就在于他们极度缺乏执行力,当你站在一个地方原地不动地思考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时,你会发现世界很大而自己很小,而当你走啊走啊,你在走过了很多地方以后就会突然发现,原来世界很小,而自己很大!
四、不要做安全感的奴隶
自己发明过一个心理钟摆效应:站在原地想,这也想干,那也想干,于是开始犹豫,心理的钟摆开始来回摇摆,你不确定自己究竟应该干什么,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干了就能成功,你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不知不觉间丧失了选择的热情,心理的钟摆停止了运动,最后,你什么也没干,依然停留在原先的位置!这是个自我玩弄的过程,相当无聊。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想去干一件事,真的真的很想,但是又不确定事情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你害怕徒劳,对结果的恐惧感使你不敢去义无反顾地做这件事。就像我在编写这本书之前就曾深陷这种不确定当中,害怕自己完不成,害怕完成了也不会受欢迎。
如果你的高考成绩不理想,那么当时的你是否陷入这种纠结中:复习吧怕白费一年时间,自己也不愿意受那个罪,不复习吧又怕自己上个不好的大学以后找不到好的工作。
如果你是个大专的学生,且英语不太好,你可能会犹豫自己是不是要拿下英语四级证,你一方面觉得自己不拿吧,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而自己没有,怕因此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你又想,拿了吧,大家都有就等于没有,费半天劲没什么用,而且万一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学英语却拿不下来岂不太不值了。
如果你是个学习不错的本科生,你可能会为要不要考研而纠结。一方面自己想深造,以增加就业筹码,另一方面你又会想万一努力半天考不上怎么办?自己考上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吗?
李令彬在《大学不知道》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所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许荣因为成绩优秀被学校保送中科院读博士,这是个及其难得的机会,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因为她不喜欢生物化学的专业,她喜欢人力资源管理。但是这个机会又是多么的难得,多少人都羡慕呢。她害怕放弃了这个读博士的机会自己会后悔,而且自己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以后想去国外读书,但是万一自己申请不上外国的大学自己岂不是一无所有了!
就是这种纠结的心态,你一定有过,这时你会反复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写道:“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自己陷入了一种好像什么都有一点可能,但是又什么都做不到的恐惧之中,自己突然很弱小,禁不起任何失败。世界很大,我们却没有力量去任何地方,那是一种好像被什么东西禁住了的感觉。”
马斯洛曾提出过人的几种不同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其实,我们的这种心理的产生就归因于自己过分依赖对安全感的需求,所以我们会因为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而焦虑不安。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说道:“安全感是一个力量强大的主子,他用一个看不见的牢房来囚禁它的奴隶们,这个房间用恐惧做墙,用恶毒的信念做水泥”,被安全感囚禁的人被自己设想出来的种种墙隔绝于世,好像哪都去不了。深陷这种“鬼打墙”中的人会得一种迟疑病,并且弄得自己身心疲惫。
然而,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怎么会获得十足的安全感呢?任何一件事,它都有多种不同的可能性结果,如果你非要在这各种可能性中确立一种绝对可能,那么你必然陷入纠结的泥沼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忽视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事在人为。一件事情的结果固然会有其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忽视了自己努力的意义,人通过努力是可以把握一些确定性东西的。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非要确定了那个结果才肯为之而努力,这就好比你确定了能中奖才去买彩票,确定了赚钱才去做生意,确定了这个人绝对不会背叛自己才会跟他/她结婚,这怎么可能呢?我们拼命去预测未来,预测事情会产生什么结果,但我们却不知道对未来最好的预测就是把它创造出来!未来不是想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结果如何全在于你现在如何为之付出。刘邦和朱元璋不会确定了最后能做皇帝才去揭竿而起,马云不会确定了以后能建立阿里巴巴才去做事,俞敏洪也不会确定了能创立今日的新东方才去学英语。未来的事情无法预测,大家都是边走边看。成功就蕴藏在不断的尝试中,每一次尝试都做到全力以赴,害怕失败的话就问自己一句:我就那么输不起吗?我失败了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如果这个结果没有把你吓趴下,那就义无反顾吧!
李嘉诚说:“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了,很有可能开始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心,是你每个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
其实耿耿于怀着过去和忐忑不安着未来的人,也常常挥霍无度着现在。如果你想知道你的过去式,看一看你现在的状况;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未来式,看看你目前的行为。人现在的一切都是过去的行为导致的,而未来的一切都是现在的行为导致的。所以,只有不停的朝目标奋斗才能给我们安全感,真没必要天天为未来而迷茫苦恼,我们不能省略一个奋斗的过程而直接去预测未来,那样的结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你简单了,事情就简单了,像李阳说的一样,“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人的大部分担忧和焦虑都是对想象力的一种误用。过于依赖安全感对人是十分有害的,它会扰乱你的思绪,弱化你意志的力量,惑乱你的心智,使你慢慢丧失斗志,有道是:“意乱则神迷,神迷则心疲。”
对安全感过于依赖的人总是习惯用那种不好的可能性吓唬自己,而不习惯用好的可能性鼓励自己。然而,成功从来都属于那些内心充满希望的人,成功永远不会光顾那些悲观消极的人。其实对安全感的依赖本质上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自信,是一种不敢挑战自己的心理。人的潜力就像你的顾问,当你信赖它时,它就会越来越为你卖命,而当你怀疑它时,他就会越来越不愿意表现自己。当你对一件事全力以赴的时候,你就会越发相信自己可以成功,而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你就会越发怀疑自己。因此,奋斗的激情可以屏蔽掉你内心的焦虑,使你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解脱安全感对你的束缚。所以行动起来吧,行动可以碾碎一切障碍!我们出来混的,就要有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不要总是展望未来的路,未来的路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不要把一切设计好了再去努力,那样你永远不会努力,虚度四年光阴,最后你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力,把自己培养好了,你毕业以后才会拥有无限可能性。不要躺在床上去规划未来,未来在脚下。
结语:
有人说,不要和迷茫的人在一块讨论未来讨论人生。说得真好。我们总是习惯几个人一扎堆开始讨论找工作怎么怎么难,工资怎么怎么低,房价物价怎么怎么高,女的现在多么多么现实…有意思吗?有用吗?只能越来越迷茫,越来越对自己没有信心,纯粹是自我干扰,自己找罪受。你讨论来讨论去,无非是想给自己编造一个假象:你看,不是我不努力,是这个现实实在不给力。于是享受自己的安逸去了。没用的亲,逃离你们这个“达成共识”的圈子,去杀出一条血路吧。一群人在一块顾影自怜不值得同情。
当迷茫在大学像瘟疫一样大肆传播流毒天下,你是做一个躺在宿舍里痛苦品位迷茫的悟道者,还是做一个走到门外去探索的行者?
大学四年很短很短,掐头去尾剩不下多长时间,没有多长时间用于迷茫。
这场一个人的战争,希望每个人都是一个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