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中国人最讲究吃,每到节日,吃点什么就更是讲究。那么龙抬头吃什么呢?二月二龙抬头,吃的东西都是和龙有关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都有些什么习俗。
自打“春打六九头”那会儿起,人们可就时常念叨“二月二,龙抬头”了。其实,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老百姓不就是找个事儿说事儿吗。比如:把元宵比作龙眼;把面条当成龙须子;褡裢火烧是龙舌;饺子是龙的耳朵;薄饼比作龙鳞;把米饭比作龙子;馒头那就是龙蛋。最让人不解的是:摆上几对儿鸡爪儿,愣说是龙爪子。
吃春饼
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吃春饼叫做“吃龙鳞”是很形象的,一个比手掌大的春饼就像一片龙鳞。春饼有韧性,内卷很多菜,如酱肉、肘子、熏鸡、酱鸭等,用刀切成细丝,配几种家常炒菜如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一起卷进春饼里,蘸着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面酱吃,真是鲜香爽口。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热热乎乎,欢欢乐乐。
吃料豆
二月初二吃料豆有传说。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大豆时,猛然想起,这大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炒料豆,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只好传谕,召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俗,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吃料豆。
吃猪头肉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自古以来,供奉祭神总要用猪牛羊三牲,后来简化为三牲之头,猪头即其中之一。另据宋代的《仇池笔记》记录的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饥饿,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色,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无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看起来猪头还真是一道佳肴呢,而且也是转危为安平步青云的吉祥标志。
吃饺子
吃饺子名曰“吃龙耳”,中国人总是能给吃饺子这件事找到无数合情合理的缘由,适逢大节小庆都要吃饺子。饺子算是最简单的饮食了,特别是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无论多少人,只要有足够的馅料和面,大家七手八脚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这劳动的过程本身就足以让人向往,更别提热腾腾的饺子上桌的那一刻了。
吃面条
吃面条则是“扶龙须”,龙须面也由此而得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一天人们用吃面条的习俗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吃馄饨
吃馄饨名曰“吃龙眼”,龙抬头,吃龙眼,五彩肉菜馄饨,形如龙眼,喝一口鲜咸的馄饨汤,再吃一颗肉厚皮儿薄的美味馄饨,驱走二月二的春寒,留下暖暖的舒意,真是快乐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