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①迢迢:形容遥远。
②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简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注释] (1)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唐代为淮南节度使署所在地。韩绰:生平不详。判官:节度使下的属官。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和韩绰为同僚。(2)隐隐: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水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3)未:一作“木”。凋:凋零、枯萎。(4)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又名经药桥。一说扬州有二十四桥。(5)玉人:美人。这里指扬州的歌女。教:使。

[简要评析]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诗的前两句写景。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是很有见地的。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玉人教吹箫”中的“教吹箫”只是虚言,实处在“玉人”两字,即是友人韩绰。此句一用以点题,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虽重在抒情,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其他尚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夜,心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5060103/326550.html

更多阅读

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是杜牧的《遣怀》诗,就像这首诗后两句所说的,杜牧生活中的一些风流韵事,曾给当时及后世人留下了一种印象:这个恪守儒家价值观念与生活信条,自称“世业儒学,自高、曾(祖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拼音

【作品简介】《寄扬州韩绰判官》由杜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

对话杜牧01:赢得青楼薄幸名

  对话杜牧连载01:赢得青楼薄幸名  文/三峡刘星  文生:牧之,你才华横溢,又少年登科,为何沉溺于青楼之中,隐形于勾漏之坊,博得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牧之:哈,哈哈,亏你问得出来。(他想你以为仅仅是后世文人以为我官场

二十四桥的来历 琼花传说

扬州二十四桥,因杜牧的诗句而闻名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声明:《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为网友这一处叫心碎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