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 让孩子打扫房间收拾东西的妙招

“我非得像个傻瓜似的,整天忙里忙外吗?”你走进女儿的卧室,那种地狱般的杂乱不堪,气得你说不出话来!你拍打着脑门,再也想不起地毯原来的颜色。你隐约记得,上一次见到家里的猫,还是在3个星期以前。想必它也看不下去,早已逃之夭夭了。

“小华,现在,你马上给我站起来!”

“干什么呀?”

“你看看这个房间!上帝,地毯哪里去了?还有,你的衣服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像个皮球似的,还能穿吗?”

你热爱整洁的环境,或许还希望孩子和你一样。不过很遗憾,孩子不可能天生就爱清洁。相当多的人(即便不是绝大多数人)几乎生性邋遢。他们的染色体组合,也许原本就缺少“清洁基因”。既然如此,你不妨好好调教孩子,让他们学会自己打扫房间。你怎么能代替他们,完成那些并不属于你的事情?孩子要懂得料理自己的生存环境。对此,你没有必要过多地提醒他们。如果你坚持事事操心,孩子就会养成惰性,随时向你求援。你要避免过多地唠叨,也不要长篇大论地说什么:“我有7个理由解释为什么你应该把屋子收拾干净……”这会使孩子垂头丧气,他们只得硬着头皮,完成各种讨厌的差事。但是,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却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因此你不要对孩子说:“怎么回事?难道你非得让我替你打扫房间吗?”你应当动动脑筋,想出更多的策略,鼓励孩子“自扫门前雪”。你不妨参考下面的建议。

打扫卧室的策略

1 关门不看”的战术

打扫房间这件事,不见得是一生的事业。没有任何研究显示:孩子不能使房间保持清洁,他们长大以后,要么无家可归,要么大脑迟钝,要么有着惊人的离婚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房间是否干净,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你又不住在里面,何必自寻烦恼呢?何不让孩子把房门关上,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或许你不喜欢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可这种置之不理的姿态,有时的确卓有成效。

在你采取某种对策之前,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这可以使你对症下药,而不致草率行事。你要问问自己:孩子是否天生懒散,或者有某种能力缺陷(譬如学习能力低下,患有多动症、焦虑症或忧郁症等)?要是孩子身有残疾,或者他本身是一个很难相处的孩子,除了这类固有问题外,为什么他还会有更多的困难?

假设你有一个女儿,她不喜欢上学,对家庭作业深恶痛绝,也没有什么朋友。在大部分时间里,她的心情总是很坏,隔三差五地同哥哥打架。总之她的问题太多了,罄竹难书,让你伤透脑筋。可是你能怎么办呢?除了让不幸的孩子学会照顾自己,你没有更好的选择。难道你打算尽心尽力,帮她做好一切事情吗?你要跟在她的屁股后面,做这个做那个,甚至帮她收拾扔在地板上的东西吗?当然不,你必须让孩子自食其力,因为你总有些更重要的事情要优先处理。

相当多的父母,似乎甘愿当孩子的仆人,帮助孩子打理一切。比如一看到孩子脏兮兮的碗碟或者衣物,他们就会大包大揽地替孩子洗净。为什么不让孩子自行解决呢?要是孩子不听话,或者故意拖延,你就马上搬出魔法。你可以使用厨房定时器,制作图表,或者实施魔法1-2-3(当然此时运用魔法的前提是,孩子能在两分钟之内,把用过的碗碟之类送到厨房,把衣服放进洗衣机)。别忘了,对年龄较大的孩子,要时不时地夸奖;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经常夸奖。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他们必须把要洗的衣物放进洗衣机或洗衣篮里!否则,你就不会帮他们洗衣服——那样的话,孩子除了自己动手,没有别的办法。你的这种威慑,效果非常明显。你也不妨运用“削减原则”。就像前面提到的,你可以到孩子的房间,取走他们的脏衣服或用过的碗碟。既然付出了这种劳动,你就要向他们索取报酬。

坚持实施上述方案,你的感觉一定不错,试试就知道了!用不着对孩子唠叨什么!不过,倘若实施“削减原则”,你要合理收费,别让孩子一下子就跌入“破产”的境地。

2 每周清扫制度

每周为孩子安排一次清扫活动,绝对是一种上策!你可以每周安排一次,或者酌情做出调整。

孩子需要完成下列任务:收拾杂物,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或者洗衣机里,整理床铺,用吸尘器清洁房间,等等。

另外,你最好把清扫时间固定下来(比如每个星期六上午)。在这个时间里,孩子要把房间收拾妥当,等待你的检查和验收。只有得到了你的许可,他们才可以外出玩耍,或者做其他事情。如果有必要,你可以使用图表,作为辅助性监督手段。

清理房间属于“积极行为”。孩子顺利交差之后,你要给予某种奖赏(比如自由活动以及口头表扬),这可以大大地鼓舞孩子的士气。倘若需要给予物质奖励,你照样不可拖延。孩子的工作通过了你的验收,就要把奖励的内容记录下来,或者当即颁发奖品。

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 让孩子打扫房间收拾东西的妙招

不少家长尝试过每周清扫制度。他们在检查工作时,有时会与孩子发生争吵。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在验收标准上,他们和孩子有了分歧。孩子觉得可以交差了,家长却嗤之以鼻,将判官笔一挥:“还差得远呢!”其实根本用不着争论,因为从一开始,家长就要确立验收标准。例如——“我的房间清扫完了,我现在可以出去了吗?”“你的床还没有整理好呢!”“您说什么?这已经够好的了!”妈妈转身走了出去。“到底想怎么样嘛?”“1!”“啊,上帝,行了!”孩子只好再接再厉,把床铺整理得规规矩矩。对于床铺怎样才算收拾妥当,妈妈拥有最终的解释权。而且事前已就“标准”做了说明,没有必要再和孩子争论。

孩子使用反诘、纠缠之类的花招,妈妈不吃这一套,坚持使用魔法1-2-3。数到3以后,孩子走回房间,为自己收拾残局。其实仅仅花上5分钟,他就会把床铺弄得像模像样!这也就算作对他实行“禁闭”的时间。

3 制作图表

有的父母特别爱干净,也希望孩子经常动手,把房间收拾得及时而彻底。这样的父母不妨制作图表,对孩子每日的举动加以监督。我已经交待过,你可以使用各种标签或者评定星级的方法,就孩子的表现做出评价。这特别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对年龄稍大的孩子,最好使用“5分制”。父母可以向孩子下达通知:你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检查孩子完成任务的情况,并且给予分数。譬如说,你选定的评估时间,是在夜里睡觉之前。当然在某种意义上,在这个时间评估,或许不是个好主意——大家睡眼惺忪,几乎要昏昏欲睡呢!你可能有些歉意,但仍旧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是啊,世上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的事呢?

指望房间里天天整洁如新,那是不现实的。这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最好的办法是把全部家务进行摊派。大人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孩子也要负担起相应的责任。你不必刻意要求孩子将任务完成得尽善尽美(要是那样的话,我就会怀疑你的居心了)。只要他们较好地结束了工作,你就不要吝惜溢美之词,把他们慷慨地表扬一番!

日常杂务的战略

我要澄清一点:让孩子清扫房间时,你“关门不看”的策略,仅仅是针对孩子的房间,而并不适用于家里的其他地方!这意味着,孩子不可以在其他地方随意堆放自己的物品。因而,除了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外,还得要求他们保持客厅、走廊、厨房、阳台的整洁。你很清楚,孩子常在这些地方制造垃圾。孩子也很清楚,把垃圾堆到厨房的柜台、桌子上,那可是再方便不过了。在我的研究当中,许多家长反应:孩子经常制造垃圾,而且,他们对于脏乱景象视而不见。可想而知,当整个家被他们搞得一塌糊涂时,你当然不可“关门不看”!下面我就为你提供一些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厨房定时器”+“削减原则”

在收拾家里的房子时,这两种“积极行为”策略十分有效,特别是在那些你不可避免的关键时刻。你必须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无愧于家庭成员应有的光荣。

请记住,要以有效的激励策略,让孩子获得足够大的动力。倘若你想让孩子马上清理房间(尤其是在清理客厅或厨房的时候),可以使用厨房定时器。如果不速之客即将到来,为了迎接他们,你无暇收拾房间,当然就得调兵遣将了!“嗨,孩子们!再有15分钟,琼斯先生和琼斯太太就会到来。在15分钟以内,你们得把自己留在厨房里的东西清理干净。

我从现在开始计时。马上行动!”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后,你最好对他们进行物质奖励。这样,下一次面临同样的情形,孩子们就会有更大的动力、更大的渴望与定时器进行较量。孩子没有及时完成任务,你就要相应地使用物质处罚,比如扣除孩子的零花钱。这会使他们受到不小的刺激。他们绝不甘心输给定时器。

他们期待着与定时器的再次对决!但是,要注意不要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用这种或奖或罚的激励方式。当然,要是孩子的表现可圈可点,你要随时给予口头表扬。你的表扬,更易于发挥激励的最好效果。你的表扬,表明你心满意足。因为做了让你高兴的事情,所以孩子会欢天喜地,手舞足蹈。

好点子

你的孩子没有权利乱扔东西、把家里糟蹋得一片狼藉。告诉他们,每天到某个固定的时刻,如果他们还没有及时清理自己的东西,一经发现,就要被你没收,若干小时以后才能归还!到时间了!你开始大肆收罗孩子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既不要抱怨,也不要说教。你很快就会看到,在今后的日子里,在那个固定的时刻到来之前,孩子们就会跑来跑去,争取抢在你的前面“拯救”他们的“宝贝”。

“垃圾袋”方案

这是家长们很多年以来,最喜欢运用的方法之一。它的操作极为简单。

首先,你要尽可能地敦促孩子不要在家里四处乱放自己的东西,如衣服、DVD、书籍、玩具、钢笔、漫画、纸张等等。当然,你不能期望这样就能有令你满意的效果。所以,接下来你要向孩子下达命令:每天在某个固定的时间之前,他们的东西,必须从家里的公共区域“消失”。换句话说,孩子得及时把东西转移到自己的卧室。假设每天晚上8点整,是清理好一切物品的“法定”时间。8点钟以后,孩子如果没有把东西取走,就要遭到你的“洗劫”。你不动声色,把它们全部集中起来,放进一个很大的垃圾袋(或者其他容器里)。次日傍晚6点钟之前,这些“战利品”由你保管。这意味着在此期间,孩子被剥夺了对这些物品的使用权。

有的家长更为严厉。他们向孩子发出威胁:没有收拾走的东西,将被他们全部扔掉。以我之见,这种威胁存在两个问题:

1.要是家长说到做到,果真把孩子的东西扔掉,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还没有为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呢!

2.家长可能只是说说罢了,不会真的把东西扔掉。不过是他们虚张声势而已。接着,家长借机“炒作”自己,抱怨工作多么辛苦,生活多么不公,孩子又不听话。总之他们是太惨了——诸如此类。家长试图让孩子一朝懂事,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仅此而已。可如果是这样的话,家长的威胁,只不过是“纸老虎”,一捅就破。孩子也会一眼看穿他们的用心,由此可能更加有恃无恐。

还是回到“垃圾袋”的方法上。假定孩子取走物品的时间还是8点钟。到了7点50分,你下达指示:“小华!你该把自己的东西全部拿走了!”小华没有任何反应。她觉得你不过是说说而已,不会来真格的。可是她想错了!8点钟刚过,你就带着一只很大的垃圾袋,在房间里到处巡视,把小华的5件宝贝收缴一空了。这时候,小华才如梦初醒,见识了你的厉害。她发疯一般地跑来跑去,抢救剩下的物品,嘴里还不停地喊叫:“真讨厌!这不公平!”你本考虑运用魔法1-2-3制止女儿的喊叫,但最终你没有那么做。你只是默不作声地把垃圾袋放到自己卧室的卫生间里。第二天晚上7点50分,你再次发布口谕:“现在是整理房间的时间啦!”这一回,小华小姐可不敢怠慢。她飞快地忙碌起来,把物品迅速转移到自己的房间。这时候,你不失时机地称赞说:“做得好,小华!你看,家里现在可干净多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5050103/324779.html

更多阅读

家庭亲子阅读征文获奖文章:我和孩子共读书

我和孩子共读书我意识到与孩子用心共度时光的重要性始于2010年,之前因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只有外在的形式照顾,而很少有内在的精神沟通,这让我错失了很多教育的关键期。好在我于2010年5月参加了家庭幸福研修班后,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

《和孩子划清界限》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最近看了《和孩子划清界限》更加了解了小巫的成长,忽然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她的母亲的教育方法,她的对孩子的那种期待,很值得思考和学习。一、《为孩子立界线》作者克劳德说:“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

我和孩子的故事

冒充了一次家长,提亲戚写了篇作文。。或许好多年以后我也能用到吧。——————我和孩子的故事,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十多年来,有为孩子的懂事感动过,有为孩子的进步高兴过,也为孩子的淘气生气过,点点滴滴的过往与其说是孩子成长的足迹,不

第5节:蹲下和孩子说话

系列专题:《和儿子一起成长》  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隔着岁月的距离。"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让我们以童年的视角,去看他们的世界,就多了理解和尊重。  我所理解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仅是一个身高上几十厘米的差别,而是父母

声明:《和孩子一起打扫房间 让孩子打扫房间收拾东西的妙招》为网友逝雪深笑意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