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疆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43例,同比下降0.3%,抗病毒治疗覆盖率达86.4%,同比提高3.1%。目前,新疆艾滋病疫情快速增长势头得到减缓,病死率有所下降,感染者和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同时,新疆已将6种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疾病治疗纳入新农合大病统筹,有效减轻了艾滋病患者的治疗负担。
这是记者2月10日从自治区防治艾滋病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了解到的。自治区党委常委哈尼巴提·沙布开出席会议并讲话。
2015年是实施《自治区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源头治理,坚决控制新发感染。会议要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及早发现”工作,加强咨询检查,把住艾滋病防治的第一道关口。
据了解,目前新疆艾滋病疫情趋于稳定,增速有所减缓,局部地区疫情较为严重,南疆、吐鲁番等地区疫情增长较快。近年来,随着监测力度的不断加大,新疆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逐渐累积,存活人数明显增多,受艾滋病影响的人数逐年增加。
目前,自治区卫生计生部门向社会公布了89家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基本满足了艾滋病病人的就医需求。
全区高危人群的干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现有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31家,依托门诊建立延伸服药点42个,2014年在治人数6992人,全区针具交换、暗娼干预、男男干预、预防配偶和性伴间艾滋病传播干预等工作持续开展。
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现有确证实验室19家,筛查实验室304家,具备CD4检测能力实验室44家,具备病毒载量检测能力实验室11家,已基本形成了以疾控、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血站为主题的自治区、地、县三级艾滋病实验室工作网路。
HIV感染后,最开始的数年至10余年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以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可有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等,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黏膜出现白念球菌感染,出现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疱、淤血斑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
还可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但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还可侵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