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排便,排便的最好好处就是帮助人体排出那些不必要的物质,比如说病毒,比如说蛔虫。人体里面如果不是很健康的话,就会导致体内的寄生虫增加,在不卫生的环境下面,寄生虫是最容易繁殖的。
现在我们很多饮食里面都不是很卫生,安全系数也很低,所以很多人都会出现食物中毒的现象。食物中毒就是由于食物不卫生造成的,所以平时在饮食上面,大家最好在家里面吃饭,外面的那些食物要少吃,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如何预防蛔虫病?首先应了解人体是如何感染蛔虫病的。寄生于人体内的蛔虫每天都要从大便中排出大量虫卵,刚刚排出的虫卵并无感染力,在适当的条件下,变为具有感染力的虫卵,并散布于食物、水源及生活环境之中。它在土壤中可生存1~5年。
这些具有感染力的蛔虫卵又会以多种渠道进入人体。如,小儿可能吃了附有虫卵的生菜、水果等污染食品受到感染;也可能小儿受到虫卵的污染而感染,因为小儿经常在地上玩闹,双手哪儿都摸,加上饭前便后不洗手;水源受到虫卵的污染也是感染蛔虫的途径之一。
小儿感染蛔虫后,因虫体刺激肠壁、分泌毒素、消耗营养,从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对于小儿蛔虫病,应以预防为主。方法就是阻止虫卵进入人体。
蛔虫寄生在体内一般多在1~2年内即死亡,也就是说,如果感染了蛔虫病,不经任何治疗,只要做到不再重复感染,过1~2年虫体可自行排出。另一方面,蛔虫病虽经有效的治疗,但如果不注意卫生,使虫卵再进入人体,两个月后在肠道内又会发育为成虫。
预防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是非常重要的,预防蛔虫病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1)教育小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预防蛔虫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要去一些不卫生的食物,拒绝零食也要及时做到。其实,孩子的卫生也要注意好,平时要勤剪指甲,经常洗手洗头,不能将手放在嘴里面,这样对于蛔虫病的预防可以起到很大的效果的。
2)消灭苍蝇、蟑螂
做好粪便和水源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就能避免虫卵进入人体内。
胆道蛔虫病要做什么检查
1、病原学检查
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虫卵。近年来常用改良加藤法。该法虫卵检出率较高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异味蛔虫症的诊断。
2、血常规
幼虫移行时引起的异味蛔虫症及并发感染时血液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出现乏力咳嗽或哮喘样发作,肺部炎症进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厌食、腹痛、体重下降等应注意患蛔虫病的可能性。
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胃肠钡餐透视发现蛔虫阴影或有粪便排出或吐出蛔虫史者,均可明确蛔虫病的诊断。
在出现绞痛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豪华蛔虫异位症的可能性,并通过B超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诊断。蛔虫性肠梗阻以儿童为多见,腹部的条索状肿块结合放射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由于蛔虫产卵量大采用直接涂片法,查一张涂片的检出率为80%左右,查3张涂片可达95%对直接涂片阴性者,也可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效果更好。
预防蛔虫病 如何预防小儿蛔虫病_预防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有什么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儿童、青少年多见,常有驱蛔虫史。
2、突然阵发性上腹钻顶样痛,间歇期宛如常人。
3、绞痛时伴恶心、呕吐,可吐蛔虫。
4、后期有胆管炎及各种并发症表现。
5、腹肌软,仅有剑突下或右上腹深压病。
6、间歇期无体征。
7、症状剧烈,但体征轻微,“症征不符”为本病特点。
诊断依据
1、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
2、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多有增加。
3、大便中查到蛔虫卵。
4、B超示胆管内有蛔虫声象图。
胆道蛔虫病有什么诊治措施
胆道蛔虫诊断明确,首选给予解痉止痛,用A中阿托品+哌替啶,肌注,消炎,用A中抗生素药物。
治疗原则
1、非手术疗法
中西医结合,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排蛔,并驱除肠道蛔虫为主要目标。也可在内镜直视下取蛔虫。
2、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3-4天无效且症状加重,有明显并发症,即行胆总管探查取虫,引流胆汁。胆囊坏疽者切除胆囊,胆道出血者可行肝固有动脉结扎术。有其他并发症时做相应处理。术中、术后均须考虑驱除肠道蛔虫,以防复发。
预防蛔虫病 如何预防小儿蛔虫病_预防蛔虫病
用药原则
胆道蛔虫诊断明确,首选给予解痉止痛,用A中阿托品+哌替啶,肌注,消炎,用A中抗生素药物,如:氨S+庆大+甲硝唑,如感染严重时可用B中抗生素,给予利胆,选用A或B中任何一种驱虫药。按以上用药大多胆道蛔虫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另外,平时有肠道蛔虫病时,要定期选用A或B中任何一种驱蛔药给予驱蛔治疗,预防胆道蛔虫病。
辅助检查
临床表现典型者,先行A项检查,B超找到胆道蛔虫,是最可靠依据。有并发症时,示情况选用B项检查。注意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心绞痛等鉴别。
疗效评价
1、治愈
经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无并发症者。B超示蛔虫已排出胆道;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者。
2、好转
经保守治疗症状减轻,但B超等检查蛔虫未完全排出胆道者,或出现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者。
3、未愈
症状不消失,并出现夏科氏三联症;B超示胆道内仍有蛔虫。
怎么诊断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是肠道蛔虫钻入胆道引起的疾病。蛔虫一般寄生在小肠中、下段,但因寄生环境发生病化,上窜到十二指肠,钻入胆总管时,可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而产生强烈的阵发性绞痛。进入胆道的蛔虫还可向上钻入肝内胆管,其尸体或虫卵可成为结石的核心。蛔虫进入胆道后还可引起胆管、胆囊、肝脏或胰腺炎症、胆道出血、败血症等。
突发的剑突下钻顶样绞痛,是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症状,病人疼痛难忍,常转展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绞痛为阵发性,可突然缓解,缓解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缓解期病人无明显痛苦,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有时可吐出蛔虫。早期病人体温一般不高,合并感染后,可出现畏寒、高热或轻度黄疸,严重者可引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B型超声检查能辅助诊断,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可窥见蛔虫。
本病治疗一般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应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异丙嗪,必要时加以派替啶,并应用中药利胆,及硫酸镁和左旋咪唑、噻嘧啶、枸橼酸哌嗪等驱虫药。为防治胆道感染,还应选用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如非手术疗法无效或并发其他症状,应考虑手术治疗。
结语:预防蛔虫病的产生需要我们做好卫生的工作,在吃饭之前一定要先洗手,这样可以避免细菌进入到人体中去。上述关于蛔虫病的介绍,大家对蛔虫病的了解增加了很多了吧。孩子的卫生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要做好孩子的卫生工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