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销售等各环节实施严格的全过程管理,对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来说,这部法律的出台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相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来说,执法上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从这个意义上说,食品安全执法没有最严,只有更严。笔者以为,全过程监管不等于没有重点,不等于“十个指头一般长”。
食品安全监管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交流、管理等,在漫长的食品监管链条中,加强监管、严格执法是食品安全监管法规落实到位的“最后一公里”。食品安全执法严格到位,并不仅仅意味着对食品安全违法的惩治,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高压态势,对食品安全违法形成一种警示,以利于最终在全社会形成企业自觉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执法是善治之过程。有了《食品安全法》这部严格的法律,为我们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但法律的威严能不能传递到监管链条的最末端,能不能通过执法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关键还要看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能不能依法执法、严格执法。
管理理论认为:监管者的执法行为首先表现为对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其次是影响社会生活、生产的公平公正;最终影响并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这就是说,如果执法者执行法则不到位,甚至不能公平公正执法,势必会让违法者得利,相对增加守法者的守法成本,这不但有损法律的尊严,也会影响政府形象。
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地域广的客观实际,决定了我们必须抓好终端执法。分布广泛的食品小作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对食品小作坊的整治目前缺少明确的法律、法规,这就造成我们的基层监管所在监管中缩手缩脚,怕监管不慎“侵犯”小作坊、小摊贩等“弱势群体”利益,怕前几年的“城管困局”出现在基层食药监管领域,给监管队伍造成不必要的舆论压力,进而出现监管中执法不力、处罚不严,满足于过得去、不出事的现象。实际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全体民众的心声,保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我们的执法力度越大,人民群众就越认同我们的监管工作。只要我们一方面严格执法,一方面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人民群众不仅会理解我们的工作,而且会大力协助我们的工作,食品监管领域的“城管困局”现象就不会出现。
食品安全执法虽然表现在法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但在“互联网+”等信息媒体高度融入监管全过程的同时,终端执法的结果、数据、态势,对食品安全监管链条的前期工作影响越来越大,决定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格执法不仅事关法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而且将成为整个监管链条的“执牛耳者”。
因此,我们落实《食品安全法》,应特别注重基层监管的能力建设,以严格执法促进食品安全监管法规的真正落地。(作者单位: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