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各种招式身法

武氏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汉族传统拳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小架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武氏家乃官绅之家,不以拳术为业,极少授徒,而重自娱自研。虽然,继承发展了太极拳。自成一家,却因此而流传不广。

历史起源

武氏太极拳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武禹襄所创。至今大约有130年的历史。

武禹襄,名河清,自幼酷爱武术,曾习杨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萍学赵堡太极拳,备悉理法,并于同期得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

他通过对拳谱的研究和本身练拳体验,创编而成武式太极拳。

之后他更精研拳理,勤于实践,写出多篇具有代表性的太极拳理论著作,其著作皆根据其本身体验,简练精要,无一浮词。

武禹襄之甥李亦畲,从1853年开始跟武先生学拳,秉承武先生文武双修、理法并重的治学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武先生所创的太极拳理论。

其后,又将其拳艺授予郝为真 (当时李先生与郝家是邻居)。从此,武、李一派太极拳便由郝家承袭相传。

由于郝家继承、发展和传授这一派拳艺的时间相当长,因此数十年来此拳又称为“郝式太极拳”。

身法

太极拳是一整体运动,要求“一动无有不动,二静无有不静”。意欲通过整体运动,达到能够整体发力之目的。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各种招式身法

基于这一根本要求,武派太极拳的创始人武禹襄先生就特别重视习拳的质量,基础砸得磁实,才能有好的拳术质量。

俗语云:“树从根脚起,水自源处流。”

武禹襄借鉴了李呈芬《射经》中有关身法要点,提出了《身法八要》: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肫;到了第四世郝月如先生又增加了腾挪、闪战、尾闾正中、气沉丹田、分清虚实,成为十三条。

提顶

头有提携全身之势,头顶百会穴与档部会阴穴应上下一线贯串,走架打手时,将头颈骨竖起,头顶百会处若有一线上提。

则可领起整个身体如悬空中,神态自然,脊骨拉长,伸缩自如,周身骨节得以节节贯串,圆活灵通。能提顶,头不求直而自直,目不求正而自正。头直目正,顶悬身拔,左右旋转,轻灵如意。

吊裆

吊裆系与提顶相对而言,头顶百会穴与裆部会阴穴如有一线串,提顶可携起全身,裆部首先给予配合,犹如井中打水,上面提起绳子,下面水桶即被吊起。

涵胸

胸区(胸口和两肩窝)要松空含蓄,既不前挺,也不后缩两肩微向前合,锁骨胸骨和胸肋肌肉松沉下降,有助于气沉丹田。

郝月如先生说:“能涵胸,才能以心行气。”如不能涵胸,气易上涌,影响呼吸通畅,精神紧张,故要涵胸。但涵胸不是凹胸,习者应肖弄清二者之不同。

拔背

简言之,拔背就是将脊骨自然竖起?(肩背肌向下松沉不可紧张),在于改造人体脊柱后天形成之弯曲,以求人体后天缺乏运动部位有所动作。

前能涵胸,后能拔背,周身动作才能协调一致,发放时脊柱才能如弓一样产生弹力,才能“力由脊发”。

松肩

肩关节要放松舒展,既不要“耸肩”,端起肩头,也不可肩关节向里过于收紧,使肩头僵滞。

肩松则臂活,力才能达于梢节。与人相触,接触点要沉,肩肘关节要松,才能控制对方,才能含蓄有力,如棉裹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520103/29186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太极拳视频教程大全226集 陈氏太极拳入门教程

武当太极剑全套动作教学视频杨式太极刀十三式杨氏太极刀传统套路傅清泉-太极推手教学视频杨式太极刀教学视频太极刀教学视频分解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教学视频夕阳美太极功夫扇完整套路演练太极扇全套视频教学视频:四十二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 图文教程 陈氏简化太极拳24式

太极拳24式是目前练习人群最多,普及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太极拳路之一,又称陈氏太极拳24式,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渐渐

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的虐食——绝对变态 武则天男宠避孕

太平公主为讨好母亲武则天,将自己的情人张昌宗献给了母皇,张昌宗随后又将哥哥张易之引荐给了武则天,张氏兄弟貌美又多才,年近70岁的武则天十分喜爱这对兄弟男宠。而张氏兄弟也变着法竭力讨武则天的欢心,其中研究虐食是张氏兄弟的一大发明

传统吴氏太极拳83式招式 大连吴式太极拳

中国的太极拳以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五家比较著名,吴式太极拳为吴鉴泉先生所创,吴鉴泉父亲全佑跟随杨露禅学习太极,以柔化为主。传统吴氏太极拳共83式,分解为326动,每式都以奇、偶数为组的双数动作。奇数为开,偶数为合。开合有序

声明:《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各种招式身法》为网友蒋营平涐太阳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