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拼音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简拼jnel近义词反义词举手投足感情色彩褒义词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解释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成语出处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比喻极大的力量例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件事弄妥了,未曾涉讼。(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英文翻译strength of nine bulls and two tigers,mighty force <herculean efforts>成语故事周朝时期,周宣王听说公仪伯的勇力在诸侯中十分有名,就派人去请来询问他的勇力有多大,公仪伯回答能将蠢虫的腿折断,能抵挡秋天知了翅膀的扇动。周宣王大失所望地说自己能拖住九头牛的尾巴而不让其动弹。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产生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

薛仁贵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480103/282347.html

更多阅读

历史名人传奇: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图

历史名人传奇: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图)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许多历史名人,用其文韬武略、赫赫战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繁盛做出了突出贡献,譬如“小帅哥薛仁贵”,他的传奇故事流传至今,尤其是他的“三箭定天山”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画卷上最杰出的镜头

薛仁贵征辽是如何“瞒天过海”的? 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是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绛州(今山西河津市)人,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因终生喜穿白袍,故有“白袍将军”之称。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一帽退万

民间传统婺剧三请薛仁贵 大全 MP4/MP3下载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婺剧三请薛仁贵【上】婺剧三请薛仁贵【下】婺剧奇双会【上】婺剧奇双会【中】婺剧奇双会【下】婺剧凤凰图【壹】婺剧凤凰图【贰】婺剧凤凰图【叁】婺剧凤凰图【肆】婺剧战潼台【上】婺剧战潼台【下】婺剧二度梅【上】婺剧二度梅【中

薛仁贵 薛平贵薛仁贵什么关系

百科名片 薛仁贵雕像薛礼(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

声明:《薛仁贵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为网友海沫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