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讲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明确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关系及各自的内容和意义,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的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性质所作的新的科学概括,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问题是党的本质和生命。它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宗旨的确立和贯彻,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的制定和实现,关系到党的领导地位、领导作用的确定和坚持,也关系到做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其实质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是现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
(2)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没有变。
当前,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大变化。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暂时困难,下岗转岗。这当然不是说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更不是说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了。恰恰相反,正是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起来。至于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从总体来说,信息化、工业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变化,使工人阶级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而这种改造,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2、中国共产党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主要是指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自觉按照中国的实际和中国人民的意愿,以最大的公心造福于祖国与人民;始终不愧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能够把全民族全社会的力量高度凝聚起来,为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团结奋斗;始终正确把握中国历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能够以正确的理论和创造性的实践,引导帮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走向辉煌。
(1)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
八十多年来,我们党全心全意地站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解放与发展的最前列,用不懈的努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
对我们党来说,执政的实质在于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其执政使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集中体现这种根本利益的国家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党如果不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去自觉实现这个要求,就会有丧失执政资格的危险。同时,我们党是作为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忠实代表长期执政的,除了国家宪法所指的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以外,所有属于人民范畴的社会成员都是党执政的社会群众基础,党都要主动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3)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按照我们党的奋斗纲领,坚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在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历史基点上,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担负起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就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把社会上其他优秀分子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但是绝不能由此而说我们党是“全民党”。因为,我们党把能否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因此,它同无限制地敞开党的大门、来去自由的“全民党”有着本质的区别。
2、三个代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概括先进性
3、理想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
4、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
1、表现:执政党、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①党的性质决定(自身条件)
②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斗争与选择)
三、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原因
从根本上说,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
①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现阶段,我国的中心任务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改变社会主义性质。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代化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②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社会环境,是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外部环境。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为维护政权的工人阶级性质,在对国家政权实施领导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使人民真正享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并在制度、法律、物质上给予保证;另一方面对极少数敌视破坏社会主义的敌人进行有效的专政,以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实行,其结果,政权得以巩固,社会得到安定和实现人民的团结。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③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国人民的事业,只有依靠和充分发挥全国人民的智慧和积极性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能够团体全体人民步调一致地奋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于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就能调动和组织全国人民,克服前进中的种种困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中国共产党诞生80多年的全部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发展中国。这就是历史的结论,这就是人民的选择。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必须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不能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有任何怀疑和动摇。
四、党的基本路线
1、内容
――根本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特点
①总揽全局的指导性:它是全党统一思想的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制定各项具体政策和方针的依据。
②一定时期的稳定性:这也正是基本路线区别于其它路线的关键。
3、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①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从必然性看,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从重要性看,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须的。以经济建设中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②把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四项基本原则中,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奋斗的政治方向;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根本保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被确立为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标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开放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它们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容。
课堂思考:怎样理解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1)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看,党的基本路线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也就是说,理论的九个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展开的。
(2)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看,社会主义必须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这一路线正是指出了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3)从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看,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遵循这一路线。
五、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地位: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5)核心: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1)内容: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关系:统一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3)根本要求即精神实质: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4)地位:新要求、新成果、新水平、新阶段
(5)意义:
①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②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强大理论武器;
③对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指导意义。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回答的问题
①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创造性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3、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
①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②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指导思想
③都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针对练习
1、《走进新时代》的歌词(节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上述歌词反映的事实证明(C)
①党的领导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②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职能
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④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把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到党内来,不会改变党的性质,这是因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A)
①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②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③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是不是以夺取和维护国家政权作为政治目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国有企业改革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种政治核心作用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具体表现为(A)
①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在本企业中的贯彻起保证监督作用;②在企业干部管理上起把关作用;③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中起领导作用;④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起指挥作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决定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
据此回答第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C)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思想领导③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政治领导④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A.①B.②C.①②D.②③④
5、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因素是(D)
A.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集中代表工人阶级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C.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6、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正确处理好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D)
①有利于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统一;②有利于坚持依法治国原则;③有利于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④有利于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7、在我国,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说明(A)
A、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地位
B、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全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政治组织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D、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B)
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与时俱进
C坚持立党为公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材料: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2003年10月11日-14日在北京举行,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会议把由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列为全会的第一项议程;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从政治常识角度回答:
(1)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会报告工作体现了党的一项什么重要制度?其意义是什么?
(2)中央全会讨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体现了政治常识哪些道理?
参考答案:(1)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有利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有利于党的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2)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党对国家实行政治领导的执政方式。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材料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和谐的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失业问题、社会保障缺位问题、社会公共事业有所滑坡问题等等相继出现或加重。这些社会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同的负面效应。改革开放20多年了,我们应该考虑让广大的民众普遍地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且,国家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而广泛的社会基础,从而实现社会的健康发展。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中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发展的目标提出来。
材料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结合材料回答:
(1)从哲学上谈谈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理念的转换?
(2)为什么说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执政党能力的必然要求?
(3)如何够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决定意识就要求一切动实际出发,当前我国的社会现状与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与时代相符的理念和意识,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地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需要我们树立正确地意识和正确地理念,促进事物的发展。在当前实现基本理念的转换,也就是说必须确立起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社会发展的成果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具有共享的性质,即: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每个社会成员的潜能应当相应地不断地得以开发,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应当相应地持续不断地得以满足,其生活水准应当相应地得以不断地提高。如果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推进,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一方,那么就说明社会发展的成果只是为少数社会群体少数人所享用。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是真正和谐的发展。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客观需要。当一个社会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时如果强调“人人共享”的事情,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大脑”出现了诸如过于理想化的问题。相反,如果一个社会具备了或部分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并且有着这方面的要求却不将共享问题予以实施或逐步地予以实施,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出现了问题。
(2)①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对抗消灭了,但人民内部矛盾依然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要担当起协调、处理社会矛盾和统筹各方利益的任务。如果只看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本一致的方面,而忽视了对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矛盾的协调和利益的统筹,就会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和激化,引起社会的不和谐。今天我们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人们的各种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如何保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党和政府不断提高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关系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②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掌握政权前后对待社会和谐问题的态度是不大相同的。如果说过去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主要是强调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话,那么现在则必须强调社会和谐,我们要通过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协调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巩固和加强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调动全社会各个方面人们的积极性,共同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的人越多,我们的社会基础越广泛,整个社会关系越和谐,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越牢靠,执政地位也就越巩固。
(3)①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②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④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⑤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