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亚父”范增之死:历史上的范增是怎么死的

解读“亚父”范增之死:历史上的范增是怎么死的

导读:汉三年十二月,刘邦在荥阳和敖仓之间运粮食的甬道,经常被楚军侵夺,导致汉军得不到粮食补给,人心不稳。为了摆脱困局,刘邦问经常能出奇谋诡计的陈平是否有什么好办法,让项羽消停消停。陈平说,项羽所倚靠的人不过是项王骨鲠之臣范增、钟离昧、龙且和周殷等人。而项羽为人喜欢猜忌人,如果刘邦让他陈平使用反间计,就能很轻松地打败项羽。刘邦给陈平重金,让他拿去离间项羽和部属的关系,他首先把钟离昧和项羽的关系给离间了。按照史书的记载,项羽还真很上道儿,竟然开始不信任钟离昧了。

到了汉三年四月,项羽攻打刘邦所在的荥阳依然很凶猛,刘邦继续受不了,为此,不得不派人去请和,愿意以荥阳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但范增不同意,撺掇项羽继续攻打刘邦。刘邦在这时候就惦记上范增了。项羽的使者去刘邦大营时,陈平摆出高规格的接待,可发现来使是项羽派来的,就把高规格的礼遇给撤下了,还说了一句,“我还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的,你早说啊”。为此,马上让人降低了接待规格。项羽因此而怀疑范增这人不地道,有通敌嫌疑。

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和群臣探讨为什么自己能取得天下时,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禽也”。这句话无形中抬高了范增的地位。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是那种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关系。七十多岁的范增时刻维护项羽的利益,把项羽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爱护和关心。他这把年纪还参加造反,史书有记载他“好奇计”,肯定是江湖经验、人情世故和奇谋韬略都很精通的人物。在各类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人们习惯性地把他打扮成诸葛亮和张良这类仿佛神仙附体的大谋士,在《鸿门宴传奇》这部电影中,他的沉稳、谋略和奇人气质明显压过张良一头。因此,年轻且出道不久的项羽自然也把他当成可以依赖的父亲。

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项羽主持的戏水分封,范增是如何在旁边帮着谋划的,但在分封诸侯时,根据史书记载,“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这说明范增和项羽对分封这件事如何搞,私下里是商量过的。最起码,把刘邦贬封到巴蜀,肯定和范增有关。据此推断,项羽的很多决策应该和范增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很多决策和计谋就是范增出的。然而,陈平仅仅使用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反间计,就把范增给拉下水了。让人不禁怀疑,范增和项羽的关系是不是真的像我们一贯理解的那样亲密无间呢?不过,根据现有史料,我们很难看清楚究竟在项羽和范增之间发生了什么,只能靠一些推测来和大家分享。我们推测,范增可能被项家家族的核心人物排斥了,以及他的所作所为也遭到了项羽的厌弃。

鸿门宴最能反映范增和项氏家族的微妙关系。尽管《史记》中关于鸿门宴的记载,有很强的文学色彩,现在我们基本能确定,司马迁写鸿门宴时,参考了刘邦的近臣陆贾所写的《楚汉春秋》,而陆贾写《楚汉春秋》时,刘邦和当时参加鸿门宴的汉朝大臣,应该都看了这部书。陆贾在这部书里大概不会、也不敢“抑刘扬项”,看过《史记》对鸿门宴的记载人,都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项羽的脑子短路了,项家人之间玩窝里斗,刘邦则显得大智大勇,还长了一副好舌头,凭借机智和众人的舍命脱离了危险。而且很多细节都脱离了常人的理解,因此,其真实性受到了古今研究者的怀疑。

范增是不是项羽的亚父

虽然我们看到的鸿门宴和真正的史实会有出入。但有一点还是比较能肯定的,范增主张杀刘邦,在项伯为首的项氏家族里,有很多人在鸿门宴前后是不主张杀刘邦的。之所以这么说,一是范增在多个场合都要求项羽痛打刘邦,使其永不得超生,二是汉朝建立后,刘邦赐项伯刘姓,原因就是因为项伯在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解了围。而《史记》中记载,范增让一个叫项庄的人,去刺杀刘邦,项庄同意了,上演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好戏,但这也并不能说明,范增就和项氏家族就很好。项庄这个人从鸿门宴之后,就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这个人应该不属于项氏家族中的核心人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范增和项氏家族中一些实力派人物的关系并不和谐,他所能依靠的就是项羽的信任。可我们知道,从之后的楚汉争霸看,项氏家族是项羽最依赖的军事政治集团,除了项伯以外,这个家族中有曝光率的还有项陀(一般认为他和项它、项他是一个人)、项悍、项冠、项声、项襄等人,都是项羽很依赖、很信任的将领或者文臣。一旦这些人不和他和睦,范增就显得很孤立。

解读“亚父”范增之死:历史上的范增是怎么死的_亚父

既然得不到项氏家族的亲近,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外姓人都和项家人关系不好,项羽除了依赖项氏家族的势力外,其他和项家有渊源关系的外姓人,其实也得到了项羽的信任,比如龙且、周殷、郑昌、曹咎、季布,还有一些地方势力派,比如薛公、终公等。这些人比如龙且和项家人关系就不错,项声、项陀都和龙且曾一起并肩作战过。即使根据《史记》记载,尽管钟离昧受陈平使的离间计的影响,被项羽怀疑,但根据以后钟离昧的作战,其实,钟离昧并没有真的失去项羽信任。在以上这些人中,比如,郑昌、曹咎,在史书中则明确记载了,他们在项家还在秦朝做地下工作时,就已经有恩于项家或者和项家过从甚密。

可是,范增和这些人是不同的,他是项梁从江东起兵后,到达齐地的薛郡后,他通过怂恿项梁立熊心为楚怀王,才从此进入了楚国和项家军的核心圈。之后,他被楚怀王任命为末将,和宋义、项羽一起救援赵国。大概宋义被项羽杀了,范增力挺项羽,才使得项羽和范增走得近了。之前,范增和项羽、项氏家族其实没有什么多么过于亲密的关系。

根据《史记》记载,范增是项羽的亚父,这说明至少说范增是受到项羽儿子对父亲一样的信任和热爱。可是,范增这个亚父身份也是可疑的。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只有在记述鸿门宴时,才提到范增是项羽的亚父,之前之后都不再这么称呼范增了。而在记述鸿门宴这场戏时,在说到范增的座次时,突然来了一句“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这样表述一个人的身份,和司马迁以前的写法是很不一样的。用“亚父”来指称范增,主要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在《高祖本纪》中,第一次出现亚父称谓,还是在鸿门宴之前,范增劝项羽打刘邦时,史书如是说,“亚父劝项羽击沛公”。那么,问题就很明显了。有些人为此怀疑范增亚父这个身份的真实性,并据此提出,刘邦的阵营有故意抬高范增的地位,以显示项羽不会用人的缺点。大家可以想,连亲父亲的人都被项羽抛弃,项羽还有不失败的理由么?

祸从口出

当然,范增的脾气很大,也可能是让项羽逐渐嫌弃他的一个原因。他可能仗着在杀宋义时以末将的身份力挺项羽,以及帮着项羽分封天下(大概为此项羽还封他为历阳侯),从此,逐渐对项羽说话就不客气了,最直接的证据还不是鸿门宴上项羽放走刘邦后,范增气急败坏骂项羽是“竖子”(我们说了鸿门宴可能被人编撰过)。而比较可靠的证据则是,范增被陈平离间后,项羽“稍夺其权”,他范增看出来项羽不信任他了,脾气大的范增大怒说一句,“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恳请骸(hái)骨”。这句话是很伤人的。

其实,在战争中,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人家项羽出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理,怀疑他一下,也就是稍微夺一些他的权力,并没有明目张胆地把他晾一边,更没有对他隔离审查。而他就暴怒了,说什么“天下事定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是一目了然的。无非是说,“你项羽完蛋了,肯定打不过刘邦,你等死吧”,听到这句话,不管是谁,肯定会生气。而从他说的这句话看,他离开项羽,是他主动提出的,还真不是人家项羽撵他走的,更没有逼他走。如果范增稍微沉住气,动动脑子,和项羽掰扯清楚,破掉陈平这个并不高明的反间计,绝不是什么难事。可他就是如此意气用事,最终上了陈平的当。作为年轻人的项羽,自尊心肯定是有的,项羽还是那时代能力超强、势力巨大的风云人物,自尊心则会更强。范增如此表现,人家项羽肯定赌气、生气,放他走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相比而言,项羽还是比较理智,没有因为范增说出这么充满讽刺、敌意和挖苦的话,就动了杀人的念头,而是随了他心愿,让他走人。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被很多人忽视了,范增离开项羽,他去的地方是彭城,而不是自己的老家。这也许说明项羽给他留了后路,说实在的,项羽对范增是相当够意思了。在回彭城的路上。史书记载,他是“疽(ju)发背而死”,得这种病的人一般都是急火攻心、自己想不开所致,范增应该是活活气死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430103/269057.html

更多阅读

范爱农之死——鲁迅心中的影子 鲁迅笔下的范爱农

范爱农之死——鲁迅心中的影子  黑居易本文发表于《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  内容摘要:鲁迅与范爱农是绍兴同乡,年若相仿,在日本留学期间相识,并维持深厚的友谊。在范爱农死之后,鲁迅写过许多回忆范爱农的文章。范爱农的死,成为鲁迅心中

<历史在这里沉思>贺龙之死--- 历史在这里沉思 pdf

【贺龙之死】————66年12月30日,江青公开宣布“贺龙有问题,要造他的反。”红卫兵随即抄了贺龙家,揪掉他领章帽徽。贺急忙搬进中南海周恩来家避难。毛泽东一面在游泳池边安抚贺龙:“我对你是了解的。我当你的保皇派。”一面又叫周恩

主父偃之死 汉文帝是传位

谈到主父偃之死,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齐厉王的自杀,赵王告状,这是主父偃死的导火索和诱因。第二,树敌太多,主父偃这个人倒行逆施,八方树敌。第三,权臣之争,借刀杀人。公孙弘的谗言。第四,汉武帝之冷酷。谈到主父偃之死,不得不说主父偃和公孙

声明:《解读“亚父”范增之死:历史上的范增是怎么死的》为网友纹化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