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1600―1639),宜兴人。少有大志,读书勤奋。当时明王朝朝政已腐败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22岁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时阉宦魏忠贤正把持朝政,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朝中许多官吏都依附于阉党,卢象升蔑然视之。
27岁时任大名知府,当时,许多地方为了谄媚魏忠贤,纷纷为其建造生祠。大名府也有官员倡议筹建,请卢象升参与,遭到拒绝。在大名府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吏治为之一新。 崇祯二年(1629),清兵犯境,京师报警。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卢象升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对大名兵备加以整饬,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后参与Z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又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大名、山西军务。
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不断进犯,农民起义的烈火到处燃烧,明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朝中以首辅杨嗣昌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与清军议和,加紧对农民军的Z压。崇祯帝召卢象升商量,卢坚决主战,他认为“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日必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崇祯要他与杨嗣昌及监军高起潜商量。杨嗣昌、高起潜是主张与清军议和的。在朝议中卢象升慷慨陈词,他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朝议未有结论。卢象升率军驻守昌平,与进犯清军多次作战,均取得胜利,他率领的二万军队也死伤15000多人。杨嗣昌对卢象升战胜清军的消息不但不报告崇祯,反而诬告卢象升按兵不动,并断绝了他的给养。卢象升率领不到5000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人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激战终日,力竭阵亡。
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