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

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5分)

9.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8.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色图。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①诗人采#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网站 end#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3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9.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4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400103/262067.html

更多阅读

沙似雪、月如霜——绝美的荒凉 白如霜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这样的诗句在冬夜里读来,苍凉而空旷落寞更其悠悠然难能自已,可是心底有清清潺湲的亲爱在流淌、低吟。竟然是欢喜的、深爱着这样的句子。曾经

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拼音版

岑参画像岑参(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十六字令三首古诗 读古诗,学管理(十六)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是唐朝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写出了戍边战士在极为严酷的环境里的切切思乡之情。这份思乡之情是连年征战的积淀,是月光如霜、沙白如雪的情景的

既汝相知 定不负卿 定不负相思意

古文老师在上面点着要背诵的篇目,目光停留在唐朝。一时之间,初唐、中唐、盛唐、晚唐纷拥而来,繁繁杂杂。点了王勃,点了李白、杜甫、、、、、、待念到李益时,恩,那就来一首《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念着那个名字,不禁让我有了点咬牙切齿的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全诗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

声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阅读练习及答案》为网友青春要拼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