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 杜荀鹤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

小松 杜荀鹤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文后问题。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1)本诗对小松的描写可谓精炼传神,请结合前两句中“刺”与“出”字,简要分析小松的特点。【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3分)

(2)后两句所写“时人”又有怎样的特征?(1分)

(3)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写一段议论文字。(20分)要求:①论点明确 ②论证有力,使用两种以上论证方法 ③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学优高考网整理

22、(1)“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

(2)眼光短浅

(3)多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400103/26097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山行》诗意画 山行 杜牧 注释诗意

原文地址:《山行》诗意画作者:婉约_水墨氤氲《山行》诗意画纸本设色婉约题记:前有傲雪。琳姐姐相邀婉约画《秋林之约》,后有一画好友希望婉约以杜牧《山行》诗意构思一幅图。连续几天的绵绵细雨,让京城仿佛提前进入了秋天,这幅画的创作也

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赏析 李涉题鹤林寺壁

【古典诗词欣赏(一七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赏析窦凤才【原作】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注释】《题鹤林寺僧舍》:一作《登山》。鹤林寺: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始

不如不遇倾城色——读《三国志》荀彧传 不如不遇倾城色结局

不如不遇倾城色——读《三国志》荀彧传不如,不遇,倾城色,没有最初的相见,就没有后来的一切,一切……——题记夜半,我翻开手中还留着墨香的《三国志》遇见了你,然后我穿越了漫漫时空,来到了你的世界,我明白,我是为你而来,我安静地隐在历史的

转载 杜近芳《白蛇传》体会 杜近芳的白蛇传

正在排练<观潮>希望能对自己理解人物有所帮助!原文地址:杜近芳《白蛇传》体会作者:京昆戏语>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些我的艺术经历、艺术感想,作点总结,一起来商讨研究。我从事京剧工作的经验,我走过的道路,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对每一个戏取

声明:《小松 杜荀鹤 杜荀鹤《小松》阅读答案》为网友燓杺尐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