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 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谈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的理解】。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万章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个人的主动性非常重要。
B.孟子肯定舜的重视兄友弟悌的血缘亲情行为,认为那也是“仁”的一种内涵。
C.孟子肯定舜封庳于象的做法旨在强调“仁政”要善于用人。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D.孔、孟的“仁”有时片面强调个人能动与情感,缺乏法理精神,容易导致腐败。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谈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的理解】。#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请结合上题内容和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心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1)孟子肯定舜封庳于象的做法旨在强调“仁政”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对待身边的人做起。
【答案】(1)C
(2)学习要多独立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孔、孟思想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在学习过程中要独立思考、批判地吸收其优秀的一面,如重视个人修养、血缘亲情等,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参考译文】
孔子说:“仁爱真的离我们很远吗?我心中想到这样做的时候,仁爱就到我身边了。【谈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对这句话的理解】。”
孟子说:“仁人对于自己的弟弟,不藏怒气在心里,不留怨恨在胸中,只知道要亲他爱他罢了。亲他,就想让他尊贵;爱他,就想让他富有。把有庳封给他,就是要让他既富有又尊贵。自己当了天子,弟弟却做百姓,能说是亲爱他爱他吗?
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