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和氏 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参考译文】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玉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①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②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③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④矣。

【注释】①有道者: 法、术之士。②近习:指君主宠爱亲信的人。③浮萌:游民。萌,通“ 氓 ”。④论:认可。

【参考译文】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如果不能抵制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⑤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⑥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注释】⑤告坐:被告发而连坐。⑥遂:举荐。

【参考译文】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百官的俸禄等级,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车裂商鞅,又为的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恨社会安定吁。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君主义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刖其左足刖:砍断脚,古代的一种酷刑。

B.而游士危于战陈陈:通“阵”,指军队阵列

C.独周乎道言也周:契合,此可引申为采纳

D.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治:被治理,此引申为被管制

【解析】答案D。本题整体难度中等偏上。A项最易排除,其次B项,其次C项。D项的陷阱在:如果考生只从本句来思考,很容易把“治”作“治理、管制”解。而理解“治”字的主要语境应在后文的“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根据前后语意,此句所说现象应是 “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这一现象在当世的表现,所以“治”与“乱”应属反义词,因此“治”之义应是“社会安定太平”。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组是

A.玉人曰:“石也。”/ 是寡人之过也

B.和虽献璞而未美 /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 /乃能衔哀致诚

韩非子和氏 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D.主以尊安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解析】答案B。【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虽,即使;课句内为虽然,因此项有难度,所以课内句选句时遵循从易原则。本题整体难度中等,排除难易排序应为:A、C、D。“和虽献璞而未美”,理解“虽”的意思,关键在先要理解“未美”之义,而理解“未美”,则须联系后句“未为主之害也”来理解,“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与前句“未美”应是转折关系,因此“未美”应指所献之璞不美,而根据#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后文,和氏所献之璞应是美的,只是君王不识货而已,所以“虽”所引领的内容应是一种让步假设,“虽”应解为即使。A项,也,语助词,表判断。C项,乃,才。D项,以,介词,因为,析:“主以尊安”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之”,根据前文,“之”应指商鞅之法,课文内有类似句,如“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课内句选句尽量顾及高中所学全部课本:是寡人之过也(必修一),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必修二),乃能衔哀致诚(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必修四)。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A.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B.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C.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D.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解析】答案B。译文: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百官的俸禄等级,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

8.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和氏得到玉璞后,先后两次进献君王,均以欺骗罪被处以刖足之刑。后至文王时他才得以献玉而正名,并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

B.第二段,韩非指出若以法、术治国的话,臣则失去擅权弄权的自由,士民则失去游说游荡的自由,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

C.第三段,韩非借吴起与商君之例,阐明了法、术能否施行于世,取决于君主的判断力以及臣子细民的处世态度。然后借此针砭时弊,指出当世乱而无霸主的原因。

D.文章除了运用和氏之喻、吴起商鞅之例外,还拿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的态度及其结果作对比,文笔犀利而深入浅出,叙议相间而富于变化。

【解析】答案C。A项,“将玉命名为“和氏之璧”,应是楚文王。而根据A选项的表述则为和氏自己。属张冠李戴之错。B项“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有错,原文“所祸”,所字结构,“祸”应为动词,根据前后文,其意应为:(被群臣士民)看作祸害;另,依据选项表述,“法术也就成了群臣士民的祸害”是韩非的观点,这与文章的观点是相违背的。属词义解读之错,脱离语境之错。D项,“拿悼王孝公楚秦两国君主对法术的不同态度及其结果进行对比”有错,文中楚悼王与秦孝公并非对比,属手法分析之错,其因是查看原文不仔细。另,和氏献璞,是否为喻证,有待商榷。

9.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3分)

【译文】而是为它本是宝玉却用石来称呼它而悲伤。

【解析】计分点在:宝玉、而、介宾短语后置。宝玉,名词用作动词,是宝玉,“宝玉”与“题之以石”通过连词“而”相连,而“题之以石”是动词短语,故与之构成转折关系的“宝玉”须为动词义。而,表转折,却。题之以石,循直译原则,应为介宾短语后置,还原应为“以石题之”,以,用;题,称作、称呼等。悲,为动用法,为……感到悲伤,也可灵活译为动词“悲伤、悲叹”。另,夫,助词,表感叹语气。

出题意图与难度区分。此题的易得分点应在“而”字;而“题之以石”介宾后置的译时处理,难度不大,但需要的是严谨的翻译态度,属区分学生学习态度与翻译态度所在;宝玉,难度中等,是对学生文言扎实功底及运用、分析能力的考查,应属此题区分学生能力的所在。

(2)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4分)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只是因为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

【解析】计分点在:然则、特、帝王。然则,古汉语常见固定结构,古今异义词,此处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这样,那么”。特,只是,课内重点词语,课文中出现过两三次,湖南应已考两次。【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帝王,能促成帝王之业,或类似意思,直接译为帝王的,不计分。另:有道者,鉴于难度很大,所以在注释上直接给出了解读;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之独立性,译时删去;不戮,含被动义,没有被杀。璞。是一个喻词,

出题意图与难度区分:然则,应属易得分点,只要稍有严谨态度,应能译出。特,考查的是课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前后语境的大致把握,加以湖南已多次考查,也应属易得分点。前两个计分,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学习复习的态度。帝王,难度较大,是本题区分学生文言理解与分析能力所在,它须准确把握前后文及本句之意方能译出。

(3)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3分)

【译文】约束靠游说求官的人而使从事耕作与为国作战的人显贵起来

【解析】计分点在:禁、游宦、显。禁,约束,译为禁止,不计分,译为制止,勉强算对。游宦,靠游说求官,若译为“游说求官”,也给分。(游宦: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离开本国至他国谋求官职)显,使动用法,使……显贵。

出题意图与难度区分:此题主要意图考查考生翻译时对文言实词的处理能力。禁,主要考查考生在将古汉语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时的准确度,其后宾语为“民”,若译为“禁止民”,语意不通,准确翻译应是“约束民”,难度中等。显,考查实词活用的判断与处理,应属较易得分点。游宦,考查目的在于:一是对文言词一一对应的翻译,“游”与“宦”两个词均须予以翻译,不得遗漏;二是对文言词结构的判断与处理,“游宦”应为状中结构,即“游”是“宦”的方式,通过“游说各国”来“求取官位”;三是考查对文言词基本词义的掌握情况,游,有游说、交游等义,宦,有官宦、求官、做官等义;四是考查联系上下文,来准确把握词义的能力,要弄懂此处“游宦”之义,须联系下列几处语境,一是第二段中隐含的作者对“浮氓”“游士”的态度,即作者反对到处游说游荡而不从事耕战的人,二是本句的“显耕战之士”,其与“游宦”所在句是反义关系:此词的翻译难度中等偏上。

阅读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380103/257430.html

更多阅读

韩非子_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春秋战国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先秦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内容充满批判与汲取先秦诸子多派的观点。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对《道德经》加以论注的思想著作。为韩非对先秦时期社会各种领域的

卞和泣玉战国 韩非子 烽火战国卞和璞玉1

卞和泣玉[战国] 韩非子楚人和氏①得玉璞②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③。厉王使玉人④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⑤其左足。及厉王薨⑥,武王⑦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

千载难逢068的-韩美味 千载难逢068

共553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103050条【韩美味】韩国绝色美媚——慧希私(13P)阅586转33评0公众公开12-10-24 10:47【韩美味】长发婆娑、眼神迷离的魅力韩国女郎阅739转51评0公众公开12-10-24 10:39【韩美味】韩国模特阅214转18评0公

论《韩非子》中寓言的叙事特色 韩非子寓言故事

论《韩非子》中寓言的叙事特色代俊杰(慕白)[摘要]韩非子的寓言在古代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一方面作品充分显示了韩非子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智慧,另一方面冷峻峭拔的风格也独树一帜。韩非子的寓言的叙事风格也也有独到之处,是对庄子寓言的

声明:《韩非子和氏 韩非子・和氏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为网友阳光温暖空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