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栏梨花 初冬夜饮 杜牧《初冬夜饮》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初冬夜饮

杜牧

东栏梨花 初冬夜饮 杜牧《初冬夜饮》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本诗写于842年,时作者受排挤被外放。②淮阳:指东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最后死于淮阳。“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杜牧《初冬夜饮》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雪”与“梨花”。它们蕴藏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答:不同。第一首诗以梨花喻积雪,表现出了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第二首诗以白雪喻梨花,形象地表现了梨花的纯美,作者借之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愁情。【杜牧《初冬夜饮》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各l分,语言流畅1分,共3分)

(2)请从杜诗中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3分)

答:“侵霜”。(1分) “霜”字一语双关,既有风霜、风尘之意,也有彰显作者孤寒心境的作用。(1分)“侵霜”更增流离之苦,饱含着作者辛酸之感.(1分,若有其它,言之成理也可)

对比赏析

杜诗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杜牧《初冬夜饮》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东栏梨花》为北宋诗人苏轼所做七言绝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让人们感受到了“人生苦短”,引人深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380103/256823.html

更多阅读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 杜牧秋夕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审美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

杜牧《江南春》审美赏析 古诗江南春唐杜牧

杜牧《江南春》审美赏析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东栏梨花 东栏梨花梨花特点

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雪:指梨花。如雪偶般又轻又薄的梨花顷刻间已飘飞满地。这一刹那的景象使我们顿悟了人生,最美的时刻也就是开始领悟到人生凄然的时刻。清明时节,草熏风暖,

杜牧《初冬夜饮》审美赏析 赤壁杜牧赏析

杜牧《初冬夜饮》审美赏析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在会昌二年

声明:《东栏梨花 初冬夜饮 杜牧《初冬夜饮》苏轼《东栏梨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为网友败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