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矶口占
【明】史可法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注释】
①燕子矶:今江苏南京市北观音山上,因它下临长江、形如飞燕而得名。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口占:作诗时不用草稿,随口吟诵而成。
②来家:指到达家庭所在地南京城,不是指回到自己的家。不面母:没有见到母亲的面。
③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史可法《燕子矶口占》“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全诗翻译赏析】。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咫。
④矶头:指站在燕子机上。洒清泪:掉下亮晶晶的泪水。
【译文】
回到家乡但没有回家见到母亲的面,虽近在眼前但如同相隔千里。站在燕子矶上洒下泪水,滴滴落到江上。
【评析】
史可法,明末抗清英雄。当时作者镇守扬州,因清兵南侵、国事紧急,到南京(当时南明的都城)而不能回家面见母亲,独立燕子矶上,感慨万分。【史可法《燕子矶口占》“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全诗翻译赏析】。眼泪轻微,本来不可能沉到江底,诗里“沉江底”是夸张的说法,是为了说明作者心事的沉重。这首诗不但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忆念,而且反映了他在国家危急形势下的忧国心情和舍家为国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