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演讲稿
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发言。这个学期,我成为了学习委员,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同。那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读书重要的在于课堂上的听课效率。有人说过: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十分钟,胜过下课后你读书的三十分钟。上课如果理解了,下课不用费多大的劲就可以很轻松地将知识记住。重要的是要及时将老师讲的知识消化,将营养存在自己的脑袋里。像我,其实在家里的复习时间并不多,也许还没有一些同学的一半时间多;但是读书不是靠死记硬背的,而是靠理解和应用。只要理解知识,并且能够举一反三,应用到考试的题目,考好成绩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我刚才说的并不代表不用复习。考试前复习绝对是一项重要的事情,复习了不一定考好,但不复习一定考不好。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方方面面认真复习了,成绩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这好比一本书,要有好的销售量,光是外表好看根本没作用,内容才是最实在的;考试也一样,要有好的成绩,光是嘴皮子上说说没有用,认真复习,才会考好。
还有就是我发现很多同学上课不敢举手(虽然我也一样),怕回答错了问题遭到同学的笑话或者是老师的批评;有了相反意见却不敢向老师说,怕老师责怪自己,会很尴尬;有问题也不敢提问,怕被同学笑话题目太简单了。这些心理我都能够理解,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心理,也有过被老师责怪而尴尬、被同学笑话的时候。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过:我们想要看到的是孩子追求知识,而不是知识追求孩子。【学习委员班会发言稿】。没错,我们应该勇敢地提问,提出反对意见,有问题才有答案。牛顿也是有了问题才提出了“牛顿三大定律”。同学笑话老师批评,和你得不到知识,哪个更重要?我们要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有反对意见怕什么?老师的说法不一定全是对的,不把问题理解得透彻些,又怎么能够吸收得彻彻底底的呢?哥不也是反对权威,发表了日心说吗?我们何不能以他们为榜样呢?
我在我们班发现了很多同学,下课就拿出作业开始猛写起来,好像在比赛一样,谁下课不写作业就永远地输掉了比赛一样。我一直都不赞同这种做法,下课就是让我们辛苦了一节课的脑细胞休息一下,而这些同学下课时的脑细胞运作得比上课还要快得多,那这样子还要下课干什么呢?直接接下去上下一节课不就得了?作业真的有那么多吗?其实我们的大脑好比一个机器,上课的时候全部的零件都在高速运转,下课了就应该让机器休息一下。如果你让一台机器一刻不停地高速运转,不用一会儿这台机器就会线路烧毁。这样子的学习效率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因为你的大脑时刻紧绷着,下课一直写作业,上课了思路反而很难回到这门科目上。你看3班的王,成绩可是年段第一,下课照样轻轻松松地玩。下课嘛,就应该和同学聊聊天,玩一玩,别总是闷着一直写作业,这样下去真的会变成学习机器。
还有就是有些同学,特别是寄宿生,中午都不愿意睡觉:女生写作业,男生打乒乓球。这样子你的精力一下子就消耗光了,下午的课就会上的特别的吃力,眼皮会变得很重,知识也是大部分都听不进去的。初中不像小学一样,初中的知识量更大,消耗的精力更多一些,所以每天的休息量不够的话,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会很差。因此我一定要睡够长的时间,才会有精力来上一天的课。我希望其他的同学也应该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午睡的时间不用太久,半个小时足矣。
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的每科成绩不是全班最高的,但是综合起来却可以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因为我每科的成绩都不错,七科考试,千万不能够“长短脚”,不能应为讨厌某一个老师而讨厌这个科目,故意不去学这个科目。【学习委员班会发言稿】。平均分最高的人,总分也一定是最好的。每个科目都很简单,只要用心去记了,不用担心成绩会不理想的。
班会学习委员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刚才从播放的音乐和黑板的荧屏中,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要召开一次有关“感恩”的主题班会。而这个主题班会,我早已准备好,迟迟未开。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感恩的心》这首歌,大家不知吟唱了多少遍;感恩励志报告,大家不知聆听了多少常然而,我们真的懂得感恩吗?有的同学很是茫然,更有些同学对“感恩”已经麻木。所以,我担心这样的主题班会成为了一种形式,让大家觉得又是一场大道理,因为再生动的语言如果没有在实际行动中体现,依然是苍白无力的。
今天早上,我在翻阅同学们的周记中,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家庭和父母的那份亲情,对班级和同学的那份友情的感动和依恋。不得不让我重新思考召开有关“感恩”的主题班会。我认为它不仅必要而且适时,大家认为呢?
大家都会吟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它体现出父母对子女的那份牵挂和爱恋。有人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他们用全身心的爱去包容子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护子女。然而,他们却不图任何回报。即使遭受再大的委屈,他们从不抱怨,而是一如既往的为子女付出。作为子女,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了吗?
有同学会说,父母不理解我们,常常逼迫我们学习,完成他们为完成的心愿,给我的压力太大了……诚然,我并不否认这一点。毕竟我们所处的年代和父母不一样,是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的。这也是大家和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学习委员班会发言稿】。但我想试问一下,你理解父母吗?父母为什么这样做?他们是为自己吗?父母终生的梦想不是让自己的子女过得好一点,过得幸福一点吗?而这一点有错吗?让我们来看看大家的表现。
《种瓜得豆》:一个女孩在父母的呵护下从小学上初中考上重点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可当父亲病了母亲需要与女儿商量如何给父亲治病的时候,女儿说‘我又不是医生,你跟我商量有什么用?’,当母亲让女儿把沾满了父亲口水的湿毛巾拿到厨房清洗的时候,女儿极不情愿的用两个手指小心翼翼的像拈着什么秽物。
而最近在网络上两起“伤害”父母的事例,让人们不得不陷入思考。一个是2015年10月16日,中央电视台《看见》栏目播出了对16岁博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