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⒂君子:有道者。【“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学常识】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4.填空。
①“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可概括为成语_____________。【“武王克殷”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②仿照“惟仁是亲”,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
5.联系全文看,武王认为可以平定天下的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B(A“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前一个“田”名词用如动词,耕种;)
2.①代词,这件事;②代词,那;③代词,他们;④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3.①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②有罪的人就杀了他,没有罪的人就让他活着。
4.①爱屋及乌(或: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②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使其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译文
周武王攻下了殷都,召见太公问道:“怎样处置殷都的士卒百姓呢?”太公回答说:“我听说,爱那个人,同时爱他屋顶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同时憎恨他的墙壁。把那些敌人全部杀掉,一个不留,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退出,邵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人杀掉,让没有罪的人活命。怎样?”武王说:“不行!”邵公退出,周公进见,武王说:“对他们怎么处置呢?”周公说:“让他们各人住着自己的房屋,耕种自己的土地,不改变他们以往的习惯,亲近、信任有仁德的人,百姓有过错,全在纣王一人身上。”武王赞叹说:“看的远大啊,(这样做足以)平定天下啊!凡是能够爱护民众和有德行的人,是因为他们有仁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