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政府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帮助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稳中求进,圆满完成了全年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6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5.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约2.7万元,分别增长9%、9.5%;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1%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6%、4.8%;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6.2亿元,增长8.5%。提前一年完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和园区收入等指标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实现了再提升,“高精尖”经济结构初步显现。

先行先试改革和协同创新取得新突破。深入落实本市“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政策,区域10家单位纳入国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占全国52%,企业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展开。修订出台了推动新一轮创新发展的“1+4+1”政策体系,统筹15.1亿元财政资金支持了1000多个项目。协同创新服务、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等三大平台上线运行。与北大、市科委等推动成立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与清华、中科院北京分院、北航等共建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科技产业军民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全市首个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成立军民融合产业园。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产业跨区域有序转移和利益共享机制,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开园。

“一城三街”加快建设,高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编制了中关村软件城规划,中关村软件园新增产业空间25万平方米,聚集了百度、腾讯等全市60%以上的信息服务企业,小米科技园完成供地前期工作。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式开街,已聚集天使汇等16家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入孵创业团队近400个,初步形成极具影响力的创业生态圈和创业服务集聚区。出台建设科技金融一条街实施意见,中国人民银行中关村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关村中心支局)落户;互联网金融中心开业,成立全市首家网络小贷公司,有利网、融360等一大批互联网金融机构加速聚集,总数近200家。出台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支持政策,推动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落户,设立全国首支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扎实推进,出台促进央地人才协同发展实施意见,新增161人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和高聚工程。

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预计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余家,总数超过5200家;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1.1万件,占全市50%;技术合同交易额1367亿元,增长9.5%;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1.4万亿元,增长15%,占中关村40%。实施先进工业行动计划,以高技术总部型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总产值实现30%左右增长。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全国首个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9%,占全市40%以上。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创新资本中心,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8家,总数超过370家,资本市场海淀板块不断扩大;总规模20亿元的8支国家、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落户;新增股权投资机构100多家,总数超过800家,我区企业去年获股权投资约340亿元,是2013年的3倍多;参股设立产业基金9支,累计33支,撬动社会资本近百亿元,形成产业基金的“海淀系”。

稳增长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聚焦生态环境、市政基础设施、民生改善、重点产业等领域,着力推进重大项目,着力解决手续慢、拆迁难等共性问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7亿元,增长8%左右。着力释放新兴消费、大众消费潜力,小米科技、国美在线等带动互联网零售增长9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60亿元,增长9%左右。加强税源建设和企业服务,中国铁路发展基金、中国铁塔公司、中民新能投资公司等60个重点企业和项目落户。“营改增”稳步扩围,试点企业11.7万户,占全市27.5%,减税约131.9亿元;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减免退税约347.9亿元。

农村发展转型升级。预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6.5亿元,增长9%,集体总资产达1024亿元。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启动万亩良田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完善农林生态补偿机制,京西稻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通过农业部评审,稻香小镇被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镇级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和集体产业转型升级进展顺利。

(二)着力优化发展空间,三大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

充分发挥三个指挥平台的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狠抓搬迁腾退、环境整治、产业提升、城市功能完善等重点项目推进,三大功能区对全区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统筹推进。系统梳理南部383块低效用地,通过空间整理和项目建设,新增产业空间70万平方米。新增首农中关村移动智能服务创新园等5个中关村科学城签约项目;北航国际航空航天创新园等3个特色产业园投入运营,70多家企业入驻。东升科技园二期产业用地城市设计方案完成,安置房主体结构施工;学院路、小月河等科技园搬迁腾退加快实施。西三旗(金隅)科技园规划方案获批,园区内传统工业全部关停退出。玉渊潭西南饭店改造结构封顶,五路商务楼抓紧施工。

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开复工590万平方米,竣工114万平方米。西马坊等第二批8个村庄腾退收尾,南安河等第三批6个村庄已腾退37.6万平方米,全年安置房竣工61万平方米。四维图新等9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华为展示中心等11个项目、53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竣工投产,中关村壹号(中区)结构封顶。七王坟、车耳营等新农村就地改造试点全面展开;西北旺众唐兴业园等“一镇一园”项目加快建设。重点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北部文化中心、101中学温泉校区等结构封顶。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深入推进。完成了四王府等香山东部地区一期搬迁腾退,西郊线、西山隧道、香泉路等开工建设。玉泉山周边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已拆除各类建筑10万平方米。党校西墙外地区土地一级开发加快,城市设计方案编制完成,北宫门等3个地块完成绿化;启动一亩园搬迁腾退,西苑市场完成撤市;树村安置房开工建设,圆明园周边居民安置房用地范围内集体企业腾退基本完成。

(三)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全区上下全员参与,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不退不让,全面打响了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决胜攻坚战役,城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为破解“城市病”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成效显著。深入背街小巷、社区、农村等,以群众身边环境卫生、环境秩序问题为重点,全面开展街面环境、社区环境、市场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清理整治街面、胡同、边角地等群众身边脏乱点6000余处,对小月河、笑祖塔院等一批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综合整治,取缔了违规经营早餐亭151个、餐饮小门店717家,清理了长期占用公共空间的废旧机动车530多辆,治理了3万余处沿街店铺的违规牌匾、店外占道经营等问题,对212条街巷胡同的1000余处破损部位进行了修缮,清理了5460个单元楼门的堆物堆料,招募了一批公共文明引导员、交通协管员、辅警等,对交通、治安秩序加强了管理。通过全区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全区形成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大幅提高;区域共建逐步深化,长效机制逐步建立,群众支持率达97%以上。中央文明办对我区组织了全面验收测评。

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编制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骨干性生态工程。全年完成绿化998.4公顷,全区森林、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6.3%、49.9%。平原造林7785.6亩,西山彩化1200亩;建成36公里“三山五园”绿道,启动园外园一期工程;推进生态绿心建设,南沙河滨水绿廊景观改造30公顷;新改建9处、70公顷公园绿地。不断改善水环境,完成10条、26.8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加快南沙河、南旱河流域截污和生态综合治理,翠湖再生水厂完成升级改造,稻香湖再生水厂投入试运行。全面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换煤数量占全市25%左右,改造燃煤锅炉603蒸吨,淘汰老旧机动车6万多辆,淘汰8家高污染企业,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8%。提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能力,开展垃圾分类模式创新试点,完成了大工村再生能源发电厂主体工程和设备安装。

城市治理和非核心功能疏解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制定实施了2014-2015年增强核心功能调控人口规模工作方案。强化街镇低端业态调整和人口调控目标管理责任制,腾退中关村西区鼎好、海龙等电子市场商户200多家、约1.3万平方米,关停明光寺、四海等低端市场32家、再生资源回收市场26家,同时加强了生鲜连锁超市布局、蔬菜直通车对接、早餐工程建设等便民措施。拆除各类违法建设160余万平方米,集中清理整治一批“五小企业”“六小场所”,治理群租房6800余套,拆除隔断2.4万间。根据市流管信息平台统计,我区常住流动人口减少12.5万人。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地铁15号线通车,6号线西延全线进场,16号线建设全面展开,稻香湖路北延等12条道路工程完工,新增通车里程16公里。完成15处疏堵点改造、10公里微循环道路和120万平方米道路大中修,优化57条公交线路,在万寿路等街道开展占道停车特许经营试点,落实2600多个错时停车位,新建小区停车位2500多个。加强政务无线专网、云中心、光纤网等“智慧海淀”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和标准化建设,强化食品药品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风险监督,城市运行管理精细程度不断提升。加强基层平安建设,集中整治46处治安挂账重点地区,对违法犯罪保持了高压态势,群众安全感综合测评居城六区首位。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国庆65周年、APEC会议等重要活动的服务保障。【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四)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各项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搭建全区为民办实事网络互动平台,根据群众需求动态增加实事,提高了办实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年初确定的37件区级、700多件街镇级惠民实事、以及互动平台受理的100多件实事全部完成。

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深化网格化工作平台,持续推动管理服务力量向网格下沉延伸,出台规范协管员队伍管理意见,在全市率先将各类协管力量纳入街道和社区进行统筹管理,街镇在地区社会治理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增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新建83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80个社区规范化示范点,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标率提高至95%以上。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在5个街镇开展社会组织孵化器试点,向社会组织购买21项服务。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创建成为本市第2个充分就业区,帮扶1.6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五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收缴395亿元,增长15.5%。推进社保经办模式改革,96%的单位实现网上办理,48项业务在街镇社保所就近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保持全市领先。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办法、养老机构建设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社区托老照料机构支持办法等,新增养老床位1500张,建成109个社区老年互助社、30个养老照料中心,清河敬老院投入使用。

加大住房保障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新建、筹集各类保障住房1.6万套,竣工1.6万套,配租5481套。启动环保园自住型商品房销售。全年完成91个、196.2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惠及3.5万户居民。加快推进55个棚改项目实施,完成居民搬迁3700多户,西小口等棚改安置房开工建设。

促进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实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义务教育招生实行计划管理,新增4所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率达90%以上。启动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入园学位2000个,落实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整合中小学资源,通过名校带动,教育资源均衡度进一步提高,新增学位1万余个。医药卫生改革稳步推进,建成航天中心医院等6个综合医联体,覆盖19家医院和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万柳、世纪城时雨园等两个社区开展了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试点,推进海淀医院和北医三院融合发展,海淀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社区“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全区80岁以上老人全覆盖。创建成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建设,开展了演出联盟优秀剧目展、“海之声”新年演出季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建立博物馆与艺术品行业联盟,成功举办“北京西山中法文化交流史迹展”等活动。在全市率先将文物巡查纳入网格化工作体系。创建体育生活化社区172个,新建全民健身居家工程315套。此外,工会、妇女儿童、计划生育、助残、双拥、民防、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防震、气象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

认真落实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有序实施机构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组建区卫计委。制定两批次34家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第一批13家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展开。加快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制定了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办法。

加快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清理、规范全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取消36项,精简合并19项。深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启动企业设立“多证联办”试点,全年企业设立登记增长52.4%。深入推进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市级改革试点,建立四阶段并联审批模块化工作机制,审批时限大幅缩短、效率明显提高。“同区通办、三级联动”政务服务已覆盖全区29个街镇、80%的社区(村)。

加强财税审计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试编全口径预算。设立“申报、储备、执行”三级滚动项目库,探索建立跨年度项目预算管理机制。开展了政府部门整体支出预算全过程绩效管理试点,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11家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和指导性目录。

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完成了商业企业、北部园区建设企业重组,西山农场、中海投公司、京海联公司等建立了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清理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所办53家企业。

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立健全区、镇两级农资委组织架构,开展集体土地资源清查和新一轮集体经济审计,农资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四季青镇整建制农转非试点方案获市政府批准,整建制农转非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此外,社会治理、教育卫生、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等领域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激发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和决定,认真听取区政协、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意见,扎实推进区政协协商会、议政会成果落地,认真办理区人大养老议案及各级各类建议、提案650件,解决了万柳地区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认真答复区人大常委会对“智慧海淀”“平原造林”项目资金的专题询问;邀请区人大代表全程参与2015年预算编制,对354个项目开展了事前绩效评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万条。对30个部门、4242项执法职权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强化全区依法行政考核,开展了执法案卷评查整改。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委、区委实施意见,坚决反对“四风”,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努力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贯彻到区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区政府会议减少11%、普发性公文减少16%,坚决取消一批没有实际效果的节庆、论坛、展会活动,严格控制行政运行成本和一般性支出,全区“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比上年压缩5.7%。

坚持勤政廉政、从严治政。加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制定《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明确工作责任的意见》等制度,堵塞风险漏洞,围绕“庸懒散”“吃拿卡要、办事不公、违规收受礼品”“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访问购物网站”等问题,先后开展了42项专项整治。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和绩效管理,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细化为122项任务,对落实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督查督办。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各位代表,201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驻区党政军机关、高校院所、企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海淀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一年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我区提出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主动适应发展形势变化,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有力措施,全区经济社会呈现与新常态相适应的发展趋势和特征:一是从发展动力看,创新成为驱动我区发展的主要动力。全年经济增速持续保持全市领先。第三产业比重达87%,其中,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支柱行业稳步增长,科技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迸发出新的活力,区域协同创新格局日益凸显。二是从发展质量看,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水平持续保持全市最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保持全市领先,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惠及企业。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呈现了高端化、服务化、集约化、总部化、高辐射等趋势,“高精尖”经济结构初具轮廓。三是从发展方式看,发展的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狠抓三大功能区建设,高端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区域统筹力度加大;加快实施棚户区改造、集体土地腾退、低端业态清退等工作,全面打响治理“城市病”攻坚战,在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人口规模调控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发展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对于我们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海淀是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我们要紧紧抓住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在发展新常态下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先行先试,强化服务,优化环境,迎接和引领新常态下的创新发展,这既是推动我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肩负的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使命。

对照发展形势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一是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创新要素活力尚未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机制改革和先行先试力度。二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与群众期待还有较大差距,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三是破解“城市病”难题还需向纵深推进,非核心功能疏解、人口规模调控、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四是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仍习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任务异常艰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5年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核心区建设#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end#、提升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攻坚之年。【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区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立足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病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贴近群众需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着力提高区域治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努力开创中关村核心区创新发展的新局面,为首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积极贡献。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筹建保障性住房1.3万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和空气质量改善完成北京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统筹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首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新定位,按照“搭平台、聚人才、接任务、出成果”的要求,主动对接好国家新一轮先行先试政策,主动承接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成果转化,推动区域融合发展,着力将核心区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高精尖”产业发展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优势。

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全面落实国家、北京市各项创新政策,持续优化核心区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强政府政策性基金顶层设计和体系建设,优化提升核心区协同创新、创业服务等平台服务功能,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搭建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做好中关村银行落户工作,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业务创新。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搭建央地人才协同发展平台,试点设立一批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加快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扩大海英人才品牌效应,推进“按图索骥”工程,实施创业火炬工程。

加快推进“一城三街”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关村软件城(大上地地区),推进软件园三期规划建设,加强大上地地区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城市功能,优化提升创新创业和商务服务环境。加大中关村创业大街空间腾退力度,引入5家以上创业孵化机构;完善街区创业服务体系,提升创业环境和街区形象。加快科技金融一条街建设,以中关村金融大厦等楼宇为载体,打造全国创新资本中心、互联网金融中心。发掘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北航科技园等空间资源,引进5家以上国际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区,培育高端知识产权服务市场。

着力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全面落实科技服务业、先进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专利导航试点工程,进一步巩固主导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推进产业“瘦身健体”,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聚焦“6+1”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培育集成电路设计、大数据、大健康、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中关村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力争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突破5000亿元。高标准规划提升农村集体产业,加快东升科技园二期、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北部“一镇一园”建设,鼓励乡镇建立专精特新产业园。结合北京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好区“十三五”规划编制,鼓励各街镇研究制定本地区五年发展行动计划。

优化调整内需结构。提高消费增长质量和效益,出台提升城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吸引电子商务企业总部聚集,新培育1-2个优质互联网零售企业,打造便利高效的现代商务服务业。加快南部消费聚集区建设,打造1-2个消费聚集辐射区;推进北部地区商业配套设施和网点建设。加大低端市场业态调整力度,关停拆除一批回收市场,清理规范一批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全年消费增长6%左右。探索旅游产业升级新模式,办好“三山五园”皇家园林旅游节等活动,开发大西山等系列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政府投资管理效率,健全市政基础设施及民生领域社会资本引入机制,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实现全年投资增长4%左右。

促进区域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与驻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对接机制,建设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及智能机器人等8个协同创新中心。继续深化军地合作,设立军民融合专项基金,建设北理工等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深入推动中关村园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及京津冀地区辐射转化。

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落实创新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基本农田、万亩良田示范工程。高标准实施园外园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保护性恢复“京西稻”种植,提升精品休闲农业水平。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调查。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新农村新“三起来”工程年度任务。加快七王坟村、车耳营村、常乐村等新农村就地改造。推进四季青镇、东升镇、海淀镇整建制农转非。

(二)进一步加快三大功能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继续深化协作规划,按照“南部挖潜、北部集约、中部优化”的思路,全面推进三大功能区建设和发展。

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深化与驻区单位的战略合作,建设大唐电信信息通信创新园、中科院互联网服务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促进中关村国防科技园等4个特色产业园投入使用,新增产业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深化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加大亿世界等电子市场调整力度。推动8个城中村遗留项目腾退,开工建设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完成小月河科技园拆迁腾退;推进玉渊潭科技商务区宝联体育中心及中裕花园改造,基本建成阜石路商务楼、五路商务楼。

加快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全年安排155个重点项目,计划投资近300亿元,开复工600万平方米。完成北安河、周家巷等第三批6个村庄腾退,启动徐各庄村、苏一二村等第四批村庄腾退,安置房竣工30万平方米,制定保留村庄的就地改造方案。做好165公顷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推进小米科技园、航天恒星等45个项目建设,实现中关村壹号、百度二期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温泉云中心等“一镇一园”项目、北部能源中心等12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加快“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完成一亩园、挂甲屯、西水磨规划调整工作,完成功德寺、大有庄等地区规划。加快玉泉山周边地区环境整治,拆除11万平方米低端产业空间。加快两园之间地区和香山地区的环境整治,推进一亩园社区搬迁腾退,启动挂甲屯、西水磨等地区改造,中央党校西墙外地区实现供地,树村安置房基本完工;积极推进四王府一期安置房、西山隧道、西郊线建设,启动香泉南路等3条道路建设,实施香山中心区自来水、燃气等市政配套工程。

(三)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着力破解“城市病”难题

坚持以人为本和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运行管理理念,加大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积极构建长效机制,不断优化提升宜居环境。

构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长效机制。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持续开展街面环境秩序、社区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持续保持整洁、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持续夯实网格化工作机制,在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经营秩序管理、老旧小区治理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条块结合、持续投入、督查考核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推动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发展。深入落实创建惠民、创建为民理念,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等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开展多类型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市民文明素质和区域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加大非核心功能疏解和人口调控力度。坚持“拆、调、建、管”的思路,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人口调控任务。加强人口变化动态监测分析,以低端产业聚集区和城中村为重点,加大打非拆违和传统电子卖场、低端批发零售市场的整治改造力度,清理规范一批群租房和地下空间。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继续保持对违法建设、违法占地的高压态势,拆除既有违法建设100万平方米以上,坚决杜绝新生违法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经营和无照经营行为,持续加强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实现环境建设从点线集中专项整治到区域整体持续提升的转变,完成15条达标大街、20条背街小巷、10个校园周边地区环境整治。深入开展门前三包、废旧机动车、非法广告牌、违规建筑垃圾运输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环境卫生分级分类管理和检查考核制度,提升环境卫生工作水平和成效。

全面推进美丽海淀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实施绿屏、绿心、绿道、绿廊等绿色空间区域工程,新建改造绿地290公顷,推进72.8公顷园外园生态景观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南沙河上游绿色生态走廊启动区、翠湖湿地公园二期和西山森林景观提升工程。实施街镇“四个一”工程和昆玉河等5条94公里市级绿道建设,完成田村城市休闲公园等5处22公顷绿地建设,新建改造双清路等10条20公顷道路绿地。完成南沙河流域截污治污工程,实施下游生态修复工程,年底前实现“三年还清”目标。启动上庄再生水厂、温泉地表水厂建设和自来水覆盖地区自备井的置换工作。完成第三批5条中小河道治理,实施10处老旧雨污排水管线升级改造。围绕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重点领域,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任务。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年底前实现辖区内无燃煤锅炉目标,加快四环路内平房区燃煤清洁能源改造,完成农村减煤换煤任务。淘汰老旧机动车约3万辆。淘汰落后产能8家,削减挥发性有机物10%。强化施工工地等污染源的监控,提高扬尘污染控制水平。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进16号线、西郊线等轨道交通和西三旗南路等7条主干路以及10余条次干路的建设。实施上地、五道口地区停车设施和行人过街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成府路等10个疏堵点位改造,实施建安西路等5处微循环改造工程。优化四季青、大上地地区等区域交通设施和交通线路布局,开通“袖珍公交”线路。扩大路侧停车特许经营试点范围,新增1000个小区停车位,鼓励居住区及单位开展立体停车位建设,大力推广错时停车。改进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处理方式,推广北航、中央党校机械化垃圾分类模式,强化垃圾中端处理的技术突破,大工村再生能源发电厂投入试运行。推进“智慧海淀”建设,建设卫生、教育、旅游、文化、房屋管理等服务信息化系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设区食品药品风险监控中心,完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体系和督导机制,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监管责任和综合监管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打非治违力度,切实提升公共安全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发挥为民办实事互动平台作用,加大区、街镇、社区(村)三级为民办实事力度,从群众身边事抓起,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加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全面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网格系统与城市管理系统融合,规范各类协管员管理。推动社区治理示范点建设,创建50个社区规范化示范点,在36个老旧小区开展自我服务管理试点,在温泉镇水岸家园等小区开展回迁安置小区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稳步提升社区工作者待遇水平和成长空间。加强生鲜菜店、早餐网点、品牌连锁超市等社区便民服务设施规划布局,新建5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12个便民商业网点。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建设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器,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做好第九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八连冠”,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水平。深入推进平安海淀建设,构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信访工作群众走访代理制,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保持打击违法犯罪高压态势,确保全区安全稳定。

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继续巩固充分就业区创建成果,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推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发展。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实现“应收尽收”。【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增1250张养老床位。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和扶贫助残力度,推进社会救助信息核对平台建设,完善救助工作机制。

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全年新建、收购、筹集保障性住房1.3万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400套。进一步加大公租房配租和租金补贴力度,提高房源的使用效率,探索发展定向普通商品房,优先面向保障家庭和园区人才配售,进一步加大周边区县配售房源的协调筹集力度,以区内公租房为主,多措并举逐步解决保障家庭的住房困难。继续推进棚户区改造,吸纳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参与,推进一亩园、京昌路楔形绿地、魏公村小区等重点项目的拆迁。加大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小区及其周边市政、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成16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

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快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增2000个入园学位。实施中小学基本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六里屯小学等5所学校,中关村三小万柳新校区、101中学温泉校区实现招生,新增4000个中小学学位。做好幼儿园、小学入学管理工作,按义务教育均衡要求合理划分学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师校际交流。加强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扩大“一键式”家庭医生式服务覆盖面;加大与驻区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力度,筹建北大口腔医院等4家专科医联体;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办好中关村金秋演出季、海淀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和惠民文化工程,北部文化中心投入使用,推进区域图书馆联盟和博物馆联盟建设,新建50家企业流动图书站点。实施圆明园遗址保护等工程,完善文物防护三级管理机制。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五)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内在发展动力

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切实加大改革的力度,努力破解发展治理难题,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在经济方面,制定区属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意见,深化国资监管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企业调整重组,探索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下实行经理聘任制,实施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开展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试点,探索地方风险控制管理新模式。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启用新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年度公布制度,深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分阶段并联审批模块化改革,推广企业设立“多证联办”改革试点;建立健全“同区通办、三级联动”政务服务组织体系、业务体系和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实现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完成第一批13家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第二批园林绿化、市容环卫、道路养护领域21家事业单位改革;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细化全口径预算管理,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探索建立规范透明的招投标平台。在科技领域改革与协同发展方面,建立园区创新发展科学决策机制,强化科技智库支撑;健全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机制,争取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落户;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机制、市场化项目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行政执法改革方面,理顺行政执法层级体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完善执法协作机制,继续探索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新模式。在社会事业改革方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动学区制改革,将中学纳入学区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医联体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激励机制,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家医助理工作机制,开展家医服务包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在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方面,深化街镇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街镇与专业部门关系,促进执法、监督、服务力量下沉;建立健全社区治理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多元治理、资源共享机制,推行“参与式协商”模式,畅通社情民意反馈渠道;推进房屋管理职能下沉试点工作。在农村改革方面,进一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监督机制,制定股份经济合作社示范章程和股权管理办法,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支持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探索规范集体企业薪酬制度体系;研究整建制农转非后集体农用地经营管理办法;推动镇级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体制改革,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分级分类环保管理制度;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河长制”,完善雨水控制利用规划,研究制定雨水设施建设补贴激励机制,探索集中供水体制机制;完善绿化执法、代征地收缴联动机制,落实生态林地补偿机制和分级养护管理办法。

(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法治思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及干部作风建设。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全面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依法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区政协的沟通协商,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以及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完善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切实办理好各级各类议案、建议和提案。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纠错问责机制,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审计制度,逐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推进审计结果公开机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消除权力寻租空间。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在打非拆违、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水政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执法,切实提高依法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加强法治教育和法治宣传,提高政府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推动全社会增强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严格落实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据权力清单公开相关政府部门职能等事项,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公布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建设,完善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为契机,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深化政风行风建设,继续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群众满意度考评,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大目标任务落实的督查力度,强化过程监督和绩效管理。加强政府廉政建设,落实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措施,筑牢制度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重要讲话为海淀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海淀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把海淀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而努力奋斗!(原题目:关于印发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来源:海淀区人民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340103/24656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 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为网友季陌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