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

韩愈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来源:学科网]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阅读及答案】。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骈死: ②见:

③等: ④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阅读及答案】。

译文: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答: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答:

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①并列而死②同“现”显现③同样 ④驱使(鞭打)

2、①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 ②它鸣叫,(食马者)不能明白它的意思。

3、(1)句意变化:原句: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了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吗?(1分)改句:是世上真的没有千里马呢?还是食马者真的不识千里马呢?原句:明确 地 揭 示 问题的实质,

凸显了文章的主旨,揭示统治者的愚妄无知是造成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表达 了对人才被埋没的痛惜,对食马者的讽刺和鞭挞之情(1分);改句:与作品要表达#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www.gkstk.com,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end#的观点不符。

(2)句法变化:原句:先提出反问,再通过推测语气作出判断(1分),改句,表达选择关系,非此即彼(1分),原句:表达的是人才被埋没是食马者的无知造成的(1分),改句:没有明确地表达出这种讽刺意味(1分)。【马说阅读及答案】。

4、形象塑造:文章塑造千里马日行“千里之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却“不以千里称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形象(1分),塑造食马者(或奴隶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面对千里马却高喊“天下无马!”的形象,千里马和食马者的塑造在于表现作品的主要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展示封建社会的人才怀才不遇,被埋没、受摧残的悲惨遭遇。受摧残的悲惨遭遇(1分),揭示了食马者是真的不知道千里马愚妄无知的形象,表现了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突显其愚妄浅薄(1分).

写作手法: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1分),把“伯乐”比作识人才的人(1分),将“人才”比作千里马(1分),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1分),文章无一字直接说到人才,却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人才有志难申的愤懑不平,嘲讽和鞭挞了统治者不能知人善任,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1分)

阐明道理:文章开头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1分),接着写千里马因没有伯乐发现的悲惨命运,突出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1分),文章的第二三段着重写“食马者”无知浅薄的行为与伯乐形成对比(1分),进而揭示了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观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330103/243580.html

更多阅读

《门的悬念》阅读及答案 水浒传阅读题及答案

摘要:以下是门的悬念阅读及答案,我们为正在准备2013年中考的同学们整理、提供了一批现代文阅读材料,希望同学们能够好好练习,是自己的阅读水平稳步提高。《门的悬念》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

转载 《心田上的百合花》阅读及答案 心田上的百合花答案

原文地址:《心田上的百合花》阅读及答案作者:宁馨儿庄园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晓得啥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

热心的海葵阅读答案 《热心的海葵》阅读及答案

《热心的海葵》阅读及答案①海葵勇于充当弱小动物的保护神,它柔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颗火热的心。②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葵属于无脊椎动物的庞大家族,它利用水流的循环,来支持柔软的囊状身体。海葵身躯的上端是圆盘状的口,周围长满柔软的触

声明:《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 马说阅读及答案》为网友房事轻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