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年04月15日 02:42:08分享人:拒撧孤来源:互联网16
一个还未满两岁就失去母亲,九岁时父亲就去世,生活十分艰苦,但在艰苦环境中又有一种自强不息精神的人,这就是托尔斯泰。
在1853年11月,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时,托尔斯泰勇于尽责,虽然常常处于危险之境,但他胸中扔燃烧着热情于爱国的心,托尔斯泰成年累月地生活在一种无边无尽的紧张的战争中,每天与死神面对的环境下,他竟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写下了一本又一本的著作。据说俄皇后读了他的第一部记事后,不禁泪下,以致俄皇在惊讶叹赏之中下令把原著译成法文,并令把作者移调,离开危险区域。托尔斯泰用文学作为武器,与恶势力奋斗着。
在《一八五五年五月只塞瓦斯托波尔》中直接展示人类与情欲角逐,暴露了英雄主义阴暗面。托尔斯泰仍没有放弃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与外界努力地、勇敢的拼搏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310103/238901.html
更多阅读
榜样是无比强大的力量源泉。我虽然没有看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但我看过他写的‘童话和寓言’,我听爷爷讲过,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一口气地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故事》,分析了他的童年,幼小时父母双亡,喜欢幻想,从小坚持写日
再一次阅读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对其中关于跳舞会的描写倍感亲切。从舞会的准备到舞会的盛大场面以及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大文豪的笔下惟妙惟肖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在忘我的身临其境的阅读中,小说描写的跳舞会里的许
托尔斯泰的乌托邦——解读《复活》马玲摘要:《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世界观转变后创作的最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既有着托尔斯泰主义的内核与精髓,这构成了作者心中的乌托邦,又有着对一个美与丑、善与恶
是谁杀死了安娜——重读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他道了声歉,往车厢里走,但又觉得想再看她一眼。倒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身姿优美素雅,而是因为她从身旁走过时,脸上有一种特别温柔亲切的表情。他回眼望她时,恰好她也转过头来…
电影《复活》(Resurrection)(1934)是托尔斯泰的1899年小说《复活》(Voskraeseniye)的电影改编。电影情节: 卡秋莎(Katusha Maslova)是德米特里. 留朵夫王子(Prince Dmitri Nekhlyudov) 的姨妈的养女, 她正在田间帮助农民, 佣人来告诉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