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别董大高适 别董大古诗_别董大高适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着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着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古诗文别董大高适 别董大古诗_别董大高适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290103/232190.html

更多阅读

盛唐诗人高适、岑参边塞诗异同的解读原创 岑参的边塞诗

(发表于苏州教育研究2012、11)关键词: 边塞诗边塞生活人生经历 现实主义 浪漫色彩内容摘要:在平常的教学以及高考备考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边塞诗有着很重要的分量,而高适、岑参又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本文试图从他们的人生际遇、人生经历来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 高适的边塞诗

盛唐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社会现实,高适和岑参就是边塞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开拓了新的诗境,进行了新的艺术创造,为唐代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

高适与岑参 岑参评价

文 / 张京华高适和岑参是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最著名的两个边塞诗人。高适(公元704-765)的郡望是渤海蓨县,其地唐属德州,今属河北景县。他的祖父是唐高宗时期的名将高侃,父亲高崇文官终韶州长史,韶州即今广东曲江。高适早年便随父亲旅居岭南

高适的诗全集|古诗|简介|资料 巧虎学古诗全集

高适诗词全集《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作者:高适 年代:唐《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作

声明:《古诗文别董大高适 别董大古诗_别董大高适》为网友忘川河畔年年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