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影评(一)
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分开,那还要不要在一起?
看了这么多《一天》的影评,倒是《旧金山纪事报》给了一句颇对我胃口的评价,“这是一部美丽的电影,不是电影式的美丽,而是生活式的美丽。”当然,这是在男女主角没有修成正果、女主角没有出车祸身亡的前提下。
生命中也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会让你思考“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分开,那还要不要在一起?”的问题,这份思考无关所谓的勇气,也不是瞎矫情,我们必须承认,在这个世界上,爱情往往在很多时候表现得很脆弱。生命中那些让我们珍藏心头即使头发花白也愿意拿出来反复咀嚼并且想到它时嘴角就会不由自主的上扬的记忆往往具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它们带着最美丽的样子停在了最美丽的年华。
我不想以纯爱的角度理解这部电影,这样太粗糙也太符号了些。这部电影真正打动我的就在于它那样真实的塑造过两个人之间欲说还休的牵引,比暧昧坦荡,比羁绊潇洒,真正可以在精神上给与依靠。但同样,这份关系拥有一个脆弱而模糊的界定,太多适当的条件、氛围都拥有让这份界定土崩瓦解的力量。
这样的两个人是真的彼此了解,或者至少有单反面的体察入毫。这样的了解包括他的可爱与魅力、叛逆与乖张,甚至一旦这段“友谊”发生质变后自己的改变。这也就回到了那个问题,“如果两个人注定要分开,那还要不要在一起?”
所谓的珍惜与美好也许真的只能在这种状态这个时间里存在。一旦在一起,在要求灵魂肉体的忠诚与融合的同时相伴随而来的责任、妥协、体谅恰好是当初若即若离所以可以毫无顾忌的分享所带来的吸引与美感的死敌。并不是所有的“灵魂伴侣”都拥有为了让关系持久而允许感情性质发生改变的勇气和气度。正如在泳池里德克斯特濒临在“质变”的边缘,艾玛清醒而理智的回绝了他,两个人也得以走得更远。
这也是我认为电影后半部让艾玛和德克斯特在一起是个败笔的原因。在一起没有错,只是和片子最开始的基调比起来,这样的设定(更别提那个狗血的车祸)不可避免的落入窠臼。其实它本身是可以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对微妙隐秘的的感情探讨顿时成为守望的爱情片并欢天喜地的撒起了狗血,“生活式的美丽”消失了。
一天影评(二)
记得余秋雨写过一篇关于年龄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论述是说,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之间获得的爱情或许并不是真爱,却结合在一起;在经历过之后,在他们进入中年之时,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却不能在一起。《廊桥遗梦》大体有这个意思,女主人公遇到了真爱,处于家庭、责任的考量,放弃了让自己更自由更幸福的机会。
《一天》中的男女主角很是纠结。年少时相互吸引,却不会在一起;稍稍长一些,想结合却发现相互已有割舍不下的家庭与责任;中年将至,终于在一起了,有情人并没有终成眷属,狗血的车祸出现了。(www.aIhUau.com)男主人公只能坚强的活下去。
或许,上面说的并不对。他们并不是并列的主角,至少在这个游戏中有某种感情上的博弈。年少时,男生是占上风的。女生默默的喜欢他,默默地在每年的那一天联系他,默默地支持他,默默的转身,哀伤的说出"I love u ,but I can't like u anymore! ”终于,男生的事业衰落,他依然不能选择女生。终于,他也离婚了。最好的朋友,自然而然的想起。或许,男生默认作为最好的朋友女生理应照顾他。我不知道。只是在这一瞬那个游戏中占上风的男生突然处于下风了。
或许,上面说的还是不对。感情的天枰上,很难有上风下风之说。自由的付出感情就要接受感情的无回报。
我想,这样总是一步之差的感情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最近看的《此间的少年》,杨康与穆念慈的感情何尝不是如此。
是男生与女生感情的不对等。还是生活中的错过也是一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