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主义的花朵读后感(一)
近来很喜欢《悲观主义的花朵》,于是一好友,建议我完全用自己的话,自己感受来写这读后感,而且还寄与希望。被她这么一鼓励,我倒是没有勇气写了,《悲观主义的花朵》,我是喜欢这书的,在我第一眼你看到它,浅灰色的封面,浮雕式的古典花叶造型似有若无的盘踞在书面上半部,中间兀自卧一道白色磨砂装的横幅,上面红色书写:爱到深处,你无法不成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这一切一切让我忍不住看它,只翻看了几页,就决定买下了。那些文字,即使是直叙事实,都飘荡着作者的灵魂。让你无法轻松只把它当做消遣,你不能不随着作者思索,随着她忧伤,固执,绝望文字是有力量的,有灵魂。但是对我而言,我对文字的感知永远都超越了我能表达的,我感受到的,多是我无法表达的,这也曾让我沮丧。我总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恋,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甚至那些最真切的喜悦和深深的伤心到绝望都无法明白表达,这样状态,曾让我几近崩溃。那时我在人前,继续着平静,但是内心的惊涛骇浪却无法平息,所幸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天生就是为写作而生,他们的文字能真切表达我所不能,在那些文字里,我找到了出口,那些文字,不管高兴地,还是忧伤的,都让我慢慢释怀,慢慢平静。
而读《悲观主义的花朵》,一开始我就完全的感知书中“我”的无奈+固执,那么一点希望和无尽的绝望,那种绝望是来自宿命的无助……
今天我又读了一次这书,已经不记得第几次读了。忽然就放弃写读后感的努力了,那些文字给我的共振,是我无法独立描叙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中的绝望,那些拒绝中的走近,那些真实的期盼,那些兴奋而煎熬的等待,无不书写着苦涩的希望,那些一边不甘心,一边又要试图说服自己放弃的希望。
那些无法把握的明天,那些挥之不去的无奈,那些不在重现的默契,都让人如此绝望。
悲观主义的花朵读后感(二)
“爱是我躲之不及的怪物,是人生对我抛出的媚眼,顾盼有情中生出的一点眷恋,是这世界将你抽空,打倒,使你放弃尊严的惟一利器。”初读这句话,是在CC的博里,CC是介入我与他之间的她。读着他们的爱情,然后听着自己的心,碎了一地。明知有一种爱叫放手,可当年如飞蛾扑火奋不顾身的爱情如此遭遇,任谁都做不到举重若轻,让自己华丽转身。
遇到真爱靠运气,懂得适时放手却要明智。宿命的我,从未如此倔强。能容忍男人的背叛,却无法接受另一个女人的宣战。女人之间的战争,即使兵不血刃,亦两败俱伤。只是,便宜那个在新欢旧爱中左右逢缘的男人。爱情,当你忍不住伸出手去握紧它,可握住的时候已经碎在手里。
读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没有像CC产生那么多共呜,尽管女主角陶然与我都是摩羯座。陶然,以写字为生,谈几场无即而终的恋爱,与很多男人上过床,深知任何爱情都足以置她于死地,所以迟迟不肯加入这个游戏。直到遇到陈天,一个比她大20岁的男人,一个以爱为乐,既有爱人又有情人的男人。她以为可以独善其身,可以隔岸观火,看着他拿着爱情挥舞,怎么舞都是好看。最初,他们之间是猫与老鼠的游戏。(www.aIhUau.com)后来,明知这是一个温柔的陷阱,明知她只是他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仍奋不顾身的跳了下去。婚外情,在“爱”字旗掩盖下,开始变得合情合理,并理直气壮。女人遇到花心男,知道她不是他的最初,但每个人都希望是他的最终。于是,她不争,以为不争,他会懂她,最终许她一个名份。
每个人都过高地估计自己,以为自己是特别的那一个。陶然的朋友爱眉说:“老天不会凭白地给你任何东西,他既然给了你比别人更强的承受力,他也就会给你比别人更大的考验。”于是,陶然准备迎接这个考验,用她的冷酷无情对待它。知道躲进悲伤很容易,知道眼泪的感觉很柔软,知道做第三者是令人不快的美德,不被同情,不被可怜,不被骄纵,是世界折磨她的借口,仍决定让自己放纵一回。
生死相隔的爱情是凄美的,于是,廖一梅让陈天意外死去,让陶然没输给爱情,而是输给了死亡。人类惟一应该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面对这种痛苦,但是,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我们都是独个地默默忍受,默默摸索,默默绝望。其实我们能向生命祈求的只有好运,没有公平,没有意义,没有解释,没有响应…
《悲观主义的花朵》不是我喜欢的,难道人生还不够惨烈吗?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的钥匙,放纵肯定更不是。只是,这本书让我懂得了CC,知道她为这段感情所承受的苦,无法倾诉,知道当初说她的话过于刻毒。男人,如艾吕邪说的“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即使没有她,亦会有别的她。我与他的爱情是爱情,她与他的爱情亦是爱情。我的爱可以怨,怨他,怨她,而她的爱,却要吞下所有的苦,即使有不甘有不愿。爱,说不清谁对谁错,错的可能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误的人。爱,很无奈,所以我们不该再相互伤害。但是,爱,曾经让我们受伤的爱,却让我们学到更多,正因爱过,所以才要好好过。
悲观主义的花朵读后感(三)
这本书,我是不会随便推荐给人的。因为我对它的喜欢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刚巧在这段时间很低落。刚巧朋友在读的这本书被我借来一翻,竟然带给我无限的治愈。还有朋友读这本书的感受和我也不一样,所以我发现这书可能女的读来比较容易得到养分。
小说读下来,我最喜欢的是最后的那几句话。
“没有聪明人,只有运气好的人。”这句话实在得就像一个大白馍,好么。你能比谁聪明?“其实我们能向生命祈求的只有好运,没有公平,没有意义,没有解释,没有响应,……”对了,含着泪吃掉这一嘴悲观的花吧。
我想悲观的人比较理智,但是悲观过头的人可能反倒会缺乏理智。毕竟所有过分的情绪都是不理智的啊。==我想到这一点是因为我难以相信,那姑娘那么确凿地爱陈天。(确实忘了她名字,还是小说根本就没提呢==)或者这样说吧,爱谁谁,我们的爱情练习会不会不过就是让我们懂得自己。爱情不过是用来修身养性。就是你要不断地做几何证明题来理解两条直线平行的定理。(这话竟然是我说出来的,爱神我不是有意冒犯。其实我可崇拜你了。)
廖一梅的书我以前没看过,但能感觉到她是个爱智慧的人。所以小说里面的一些我觉得不太智慧的地方我也觉得是她本着对智慧的爱戴,执意拆穿人世的艰难啊。
总之,这本书这个时候在我读来,好喜欢!治愈了自以为不幸的我呗。然后看小说的某一天,我又识到自己的梦境重现。那个舒心啊,您终于还是好心告诉我:“别怕,孩子,你还在你的命运里。”
我还记得这本书读完后的那天下午,我走在路上自然地悲从中来。书的气息留存,荡在心间。够美的。可是,悲伤不总是哭天抢地,它也带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