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新发掘遗址规模仅次于殷墟
三星堆考古再获重大突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公布,该院于2011年至2012年在三星堆遗址展开的大规模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及在遗址外围进行的大范围考古调查,取得了重大成果。
据悉,该研究院发现一处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以及两道新的三星堆时期夯土城墙,还发现三星堆各时期墓葬41座、窑址13座、灰坑149座、文化层堆积27处。此次勘探和发掘是继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发现、发掘以来,收获最大、取得突破最多的一次。
三星堆最高处发现16000平方米基址群
“‘亚’字形建筑基址里有象牙,有玉璧,还有石璧,看起来有点像是宫殿。”近日,一处仅次于殷墟的大型单体建筑基址出现在三星堆,立即引来国内30多名考古专家齐聚三星堆进行“诊断”。
本次发现的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位于三星堆遗址西北部的二级台地上,北濒鸭子河,南临马牧河,台地顶部高出周围地面3米以上,是三星堆遗址的最高处。根据2012年勘探结果,建筑基址群均系人工夯筑而成,现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第二级台地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台地东西两侧均有水道环伺并与鸭子河、马牧河互通,可能为建筑基址群的环壕。
“2012年12月16日,我们对青关山大型建筑基址群进行了清理,其中一处单体建筑基址,编号为F1,规模仅次于殷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雷雨介绍说,这是一座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呈西北-东南走向,与三星堆城址以及一、二号祭祀坑方向一致,长约55米、宽约15米,面积近900平方米,东西两侧似乎有门道,“初步推测,大约由6到8间正室组成,分为两排,沿中间廊道对称分布。”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包含物及建筑形制判断,F1的使用年代大约为商代,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仅次于安阳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北正殿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据悉,该建筑基址也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二大同类建筑基址。
“这也是南方地区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单体建筑基址。”雷雨说,“即便它不是古蜀王国的宫殿,也是重大突破了。或许,离发现真正的宫殿也不远了。”
三星堆古遗址: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图)_考古发现
两道新城墙多条古水道的发现具突破意义
更具突破意义的是,专家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初步确认了“仓包包城墙”和“北城墙”两道新的三星堆时期夯土城墙,并在城址范围内发现多条古水道,使得三星堆古城的城墙由原来的5段变成了7段,外廓城也由于“北城墙”而趋于完整。
“北城墙”位于遗址北部,紧临鸭子河;“仓包包城墙”位于遗址东北部。两段城墙的初步确认,将对古城的营建过程、聚落布局研究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
事实上,“北城墙”的地上部分已不存,残长210米、残宽约15米(北侧被冲毁)、厚1至1.5米,东端与月亮湾城墙北端呈直角相接。相较于其它城墙的长度,显得很短。雷雨认为,这是“被鸭子河河水冲走后残留的城墙”。
“这次发现的‘仓包包城墙’或为三星堆遗址中‘城中城’的出现提供新证据。”雷雨介绍,原本由三道城墙围住的三星堆遗址,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规则的形状。而“仓包包城墙”却从原本围住的三星堆遗址中“横空出世”,使得三星堆古城的城墙由原来的5段变成了7段。
“仓包包城墙”目前地表尚可见一条长400余米、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