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空航天局曾拍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像一个巨大的蓝色水滴
昨天是第14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报称,今年臭氧层空洞已在南极地区上空形成,面积比去年大。记者从环保部门了解到,为进一步加速淘汰臭氧层的“杀手”,本市已制订相应的计划。作为普通市民,为了保护臭氧层,应定期检查及保养空调及其他冷冻装置,防止或减少含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剂泄漏。
“空洞”通常有北美洲那么大
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通常有一个北美洲那么大,当然具体的大小还取决于每年的气象情况。世界气象组织16日发布的臭氧公报称,2008年臭氧空洞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但过去几周迅速扩大并已超过去年的水平。由于它仍在扩大,现在判断今年的空洞最终将有多大为时尚早。气象组织的臭氧专家表示,9月13日臭氧空洞面积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去年最大时为2500万平方公里。
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5至25公里的大气层中,可以阻挡太阳中的紫外线,减少强紫外线对人类造成皮肤癌、白内障等伤害。相关专家介绍说,由于全氯氟烃(CFCs,俗称氟利昂)、哈龙、四氯化碳等化学物质的污染,臭氧数量急剧减少,臭氧层会变得越来越薄,出现空洞现象。南极臭氧空洞一般在每年8月形成,12月中旬消失。这一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监测到的臭氧空洞最大面积出现在2006年,去年有所减小。除了南极地区,北极上空和其他中纬度地区也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臭氧层耗损现象。我国大部分属于中纬度地区,臭氧的总量也在减少。我国科学家观测到青藏高原存在一个臭氧低值中心,这在北半球是非常异常的现象。
臭氧层可以停止损耗甚至自己恢复。因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了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在全球范围内限制并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把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为“《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合作保护全球利益”。
定期检查保养冷冻装置
其实破坏臭氧层的“杀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冰箱、空调、电子产品、灭火器材、烟草、泡沫塑料、发胶、杀虫剂等产品,以及人们大量使用的氟利昂、哈龙、四氯化碳等化学物质,都具有破坏臭氧层的作用。
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早在2007年7月1日前,除原料和必要用途之外,我国已淘汰其他所有氟利昂和哈龙的生产和使用,并在当年9月1日以后禁止销售含这些物质的家用电器产品。因此目前市场上的冰箱、冰柜等都已不含“氟”。发胶、摩丝、杀虫剂等原本含有氟利昂的产品现也大多采用它的替代品。根据《上海市加速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实施方案(2008-2010年)》,2010年1月1日前,本市将淘汰四氯化碳(CTC)和甲基氯仿(又称三氯乙烷,TCA)的生产和使用,在2015年1月前,淘汰甲基溴的生产和使用,在2030年前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的生产和使用。
作为普通市民,我们能为保护臭氧层做些什么呢?相关专家表示,虽然我国已禁止生产和使用氟利昂、哈龙等消耗臭氧层物质,但目前仍然有许多未到报废期的汽车、冰箱等设备需要继续使用氟利昂。为保护臭氧层,应定期检查及保养空调及其他冷冻装置,防止或减少制冷剂泄漏。冰箱、空调报废时,残留制冷剂应妥善回收并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