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图文小说 [图文]千古之谜 探秘曹操七十二疑冢

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漳河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
明陶宗仪《辍耕录・疑冢》:“ 曹操疑冢七十二,在 漳河上。 宋俞应符有诗题之曰:‘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馀机到丘垄。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须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此亦诗之斧钺也。”
宋范成大有《七十二冢》诗,自注曰:“在讲武城外,曹操疑冢也。”
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迷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他出生在官宦世家,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文武双全,《魏略》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公元192年,他正式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公元213年,曹操进爵魏王,名义上虽为汉臣,但权倾朝野,实际上已是皇帝。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终年六十六岁。
但是这样一个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枭雄却提倡薄葬,公元218年,他颁布了一道《终令》,再次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树。一年后,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传说,在安葬他的那一天,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那么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假如是真的,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么地方呢?
一种观点认为,曹操并没有秘葬,更未设疑冢,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
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
这是一个在《聊斋志异》中叫作“曹操冢”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在邺城外有一条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边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时有人到河里洗澡消暑,忽然从水里传来敲击刀斧的声音,下水的人就断为两截浮上水面;后来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结果和第一个人一样遭到腰斩。这种现象在百姓中流传,引起百姓惊恐奇怪。当地的地方官听说了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截断河流,让水流枯竭。于是人们发现岩崖之下有个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个转轮,轮上安装着锋刃如霜的利刃。人们拆除了转轮进入洞穴,发现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体是汉朝的篆书。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得知原来这就是曹操的墓穴。于是人们打开曹操的棺材,抛散曹操的骨骸,把给他陪葬的金银珠宝全都拿走了。
作者蒲松龄最后总结说:“‘尽掘七十二个假墓,肯定有一个墓里葬着曹操的尸体,可怎么知道曹操的尸体竟然在七十二个墓之内呢?’曹操奸诈啊!然而千余年后腐朽的骨头不保,使这些诈术又有什么用呢?唉!曹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愚蠢啊!”
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有一个传说这样说道,曹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这就是“七十二疑冢”的来历,
据说,在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几十年后,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的尸体找出来打碎掉,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尸体,最后万般无奈之下,这些人发布公告称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坟墓,他就能得到宰相之职。
布告贴出去一个多月,仍没有人来应召。就在这些人几乎丧失信心时,一个白发老头揭了榜文来到京城洛阳,说自己有办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员们一听半信半疑,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着老头沿京城不远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老头左看右看,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指着一处土丘说,就在这里。
士兵们开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尸体。老头所指的地方位于洛阳以西,是从堤旁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们进入墓室,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又把曹操的尸体搬出,剁成碎块,甩入河中喂了乌龟。最后,官员们吩咐请出白头老人,准备给他官做,可是老头消失了,像是神仙一样无影无踪。

探秘曹操七十二疑冢

1995年,在河北省临漳县的古邺城遗址一带,经常出现一位老人的身影,他几乎走遍了邺城周围十几里的山岗田野,对那里的文物古迹进行了了细致的实地勘察。这位老人叫刘心长,社会职务是邯郸市历史学会会长。刘心长经过数年研究,对曹操墓葬所在的位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曹操墓就在河北磁县时村营乡中南部、讲武城乡西部以及河南安阳县安丰乡共约五平方公里的范围,并把这一区域称作“曹操墓田”。

刘心长划定曹操墓田区域的理由是,这一片地域正好在邺城的西边,又是岗丘地带,而且土地较为贫瘠。2007年,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好穿越曹操墓田所在的区域,河南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南水北调安阳固岸考古队队长潘伟斌提出同刘心长一致的观点,认为决定曹操墓葬的人正是曹操自己。潘伟斌等人结合文献记载,对实地进行了细致的踏勘,把曹操墓可能所在的位置缩小到了更小的范围:曹操墓极有可能在河南安阳安丰乡靠近漳河的一块不大的区域。一时间,困扰世人的曹操墓葬之谜,再一次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公元220年,在洛阳的寝宫,曹操留下他生命里最后一道命令――《遗令》。曹操在遗令中除了交代要薄葬外,再一次提出将自己葬在邺城西面的高岗,与西门豹祠相近。这道《遗令》比两年前的《终令》内容更加细致,但对于墓葬地点的描述却是一致的。后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对曹操的去世作了明确记载: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后,二月将灵柩运回了邺城安葬。据此,历史学者判定曹操墓应该就在邺城。北省临漳县三台村,有一处高大的土台,城墙夯土的痕迹依然十分明显。这就是三国时代的邺城遗址,也是曹操在《终令》中提到的邺城。邺城的西边,是地势较高的黄土塬地貌, 遍布着村庄和农田。东汉时代这里属于邺地,今天以漳河为界分属河南、河北两省。如果1700多年前这位威震天下的英雄就葬在邺城西边的这一片田地,那么经历了岁月变迁,曹操的墓葬究竟藏匿在哪里呢?

曹操生前要求将自己“葬于西门豹祠西原上”。 唐代的地理名著《元和郡县志》记载,曹操的西陵距离邺城三十里,与西门豹祠相距大约十五里,并且都在邺城的西边。因此,找到了西门豹祠,就等于找到了曹操墓的一个重要坐标。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邺县的县令,他带领当地人们治理漳水,破除了巫婆每年都要为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将残害百姓的巫婆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治邺有方,受到百姓爱戴,当地人们为他修建了祠庙,西门豹祠由此而来。因此,要想寻找曹操的墓葬,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首先要找到西门豹祠的位置。 关于西门豹祠的位置,最早的记述是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郦道元是北魏范阳,也就是今河北省涿县人,他生活的年代距离曹魏时期仅仅二百多年。那么,郦道元描述的西门豹祠在哪里呢?

1985年,在河南安阳市安丰乡出土了一件后赵建武年间的勒柱石刻,上面刻有西门豹大夫刻像,以及西门豹祠的重建时间、面积、官吏参加者等内容。这一石刻是目前惟一一件反映西门豹祠情况的实物。后赵建武年间是公元335年至公元348年,时间距曹操去世的时间约有一百多年,《水经注》成书年代距离曹操去世也只是二三百年,同时《水经注》记载的西门豹祠的建造年代正是后赵建武年间。考古专家认为郦道元所描述的西门豹祠,正是曹魏时期西门豹祠原址上重修的西门豹祠。

曹操图文小说 [图文]千古之谜 探秘曹操七十二疑冢

然而,在河北临漳县和河南安阳县的漳河岸边,就有五处西门豹祠,哪一处西门豹祠是后赵建武年间的西门豹祠呢?

关于西门豹祠的位置,《水经注》上有这样的记载,漳水经过武城城南向东流去,又经过西门豹祠前向东北方向流去。此可以判断漳河在经过武城时是东西流向,武城在漳河北岸, 西门豹祠应在武城的东南方向。古邺城西的漳河北岸,有一处古城遗址,正是战国时代所建的武城。就在距离武城遗址约十里的河北临漳县丰罗镇漳河大桥南侧,在一处隆起的土台上立着一块宋代西门豹祠碑石,碑文描述这里曾经是一座西门豹祠。这处西门豹祠,正好是在武城的正南方向,这与《水经注》中所说的西门豹祠的地址在武城东南不是很一致。 在考古人员认定的西门豹祠的西原上,是地势较高的开阔地带,曹操在《终令》中所说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的地带,应当就是指这里。那么,这片地势同曹操在《终令》里所描述的一致吗?

为考证西门豹祠西原的地貌特征是否同文献记载相符合,河南省安阳市的考古工作者对西门豹祠西原的地貌进行了测绘。地质队测量曹操墓田同周边以及漳河的高差关系,以判断是否能够灌溉。考古人员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发现,这片开阔地带地势很高,比今天的漳河河渠明显高出12米,而在曹魏时代,这里的地势应当更高。同周边的土地相比,这片土地又很贫瘠,直到现在许多地方不能种植庄稼。

曹操在《终令》要求,将自己埋葬在不能出产农作物的“瘠薄之地”。 由此看出曹操首先看重的,这里是一块 “瘠薄之地”。考古人员通过种种迹象分析,埋葬曹操的陵墓应当就在这片开阔地域,也是曹操《终令》里所说的 “邺之冈西”。由于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地面上没有高高的封土,也没有高大的树木,又经过了1700多年的风雨冲刷,在地面上很难找到陵墓遗存的痕迹了。难道曹操墓地没有一点地理上的特征可供辨别吗?公元220年,就是曹操去世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悲恸之余写了一篇《为武帝哀策》的文章,简称《策文》。《策文》具体的描述了曹操的丧葬过程,也对曹操墓的地形作了进一步的描述:“弃此宫廷,陟彼山阿”,说明曹操墓在一个凹进去的山窝处。这样曹操的墓葬背靠山,两边是山脊环抱,前面又临漳河,河与墓之间又有一片开阔地带。刘心长通过对地望的分析,发现在时村营乡中南部和讲武城乡西部一带,是“背靠岗岭,南临漳河,西依太行,东连平原,按古代陵墓选址要求的标准,是一块在漳水之阳的风水宝地。

[图文]千古之谜:探秘曹操七十二疑冢_疑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200103/207247.html

更多阅读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泓睿解析 毛泽东点评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    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  经过  根据记载,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病重,宋皇后

任安之死千古之谜 千古之谜大全集

任安之死千古之谜在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引发的西阙兵变中,田仁和任安的处事思路可谓不谋而合,都不情愿贸然卷入汉武帝父子干戈对峙的战乱,结果两人的命运完全相同。田仁念及武帝父子之情,放生太子,遭到处死,任安稳中求稳,同样死罪难逃,都因

千古之谜-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 广西南宁宁明县

距离南宁市180公里处的宁明县驮龙镇,有一座峰峦绵延的断岩山,临明江西壁断裂,临江峭壁布满了神奇的远古岩画,这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在左江和明江连亘数百里的悬崖峭壁上,类似的壁画还有50多处,其中各种人物、动

千古之谜:项羽为何放掉敌手刘邦的妻子和父亲

千古之谜:项羽为何放掉敌手刘邦的妻子和父亲“我和项羽当年同时受命于楚怀王,约为兄弟,我的父亲不也就是你项羽的父亲吗?如果你一定要把咱俩的父亲烹了,希望能分一杯肉汤给我!至于我的妻子嘛,你要杀就杀,悉听尊便!”被羁押在彭城楚军大营

楼兰古城神秘消失之谜 楼兰古城之谜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边缘,有一个风沙肆虐的沙漠地带。楼兰城的遗址就静静地躺在这个几乎完全被沙丘所淹没的、死寂的世界中。千年的烽燧、古怪的雅丹地貌、漫天的绝域风沙、还有时隐时现的罗布泊,交织构成了一个神秘莫测

声明:《曹操图文小说 [图文]千古之谜 探秘曹操七十二疑冢》为网友暮色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