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有余 [图文]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

游刃有余 [图文]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

明末清初,一批欧洲传教士不畏艰辛,远涉重洋,接踵来华。他们的目的是要在中国传播天主教,让尽可能多的中国人信奉天主教。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背景、道德观念、语言礼俗都与欧洲不同。传教士要对这样一个东方大国传教,困难是很多的。利玛窦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以学术叩门而入,用西方的科学技术引起士大夫的注意和敬重,争取士大夫直到皇帝等统治阶层人物的支持,合儒补儒,以适合中国习俗的方式传教。

按照这套办法,传教士不仅进入了中国,而且进入了宫廷。他们受到崇祯、顺治、康熙等明清两代皇帝的器重和礼遇,与中国学者密切交往,既打开了天主教传播的大门,又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汤若望就是这批传教士中的一个著名人物。

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原名Johann Adam Schall-von Bell。他在来华之前,在欧洲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天文、数学都有研究。1619年到达澳门,1622年进入中国大陆,在中国生活了47年。

明朝末年,入华耶稣会士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知识。中国士大夫徐光启等人对此进行了学习和研究,采用西洋新法推算,效果极佳。因此,徐光启奏请开设历局,聘用传教士协助修订历法。崇祯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在北京宣武门内开设了历局,传教士邓玉函、龙华民等人均进入历局工作。崇祯三年(1630),邓玉函去世。在徐光启的推荐之下,汤若望离开陕西来到北京,进入历局任职。在历局,汤若望与徐光启、罗雅谷等人合作,翻译西方的天文学著作,制造天文仪器,修订历书。

不久,明朝灭亡,崇祯皇帝自杀,北京城内一片混乱。汤若望留在北京。清兵入城,摄政王多尔衮下令内城居民全部迁往外城,以供清兵驻扎。汤若望为了教堂及其天文仪器、图书资料的安全,冒死上疏,请求仍留原地居住,并对自己所从事的传教和修历工作做了简要介绍。

清朝大学士范文程对此极为重视。他深知天文历法与王朝兴衰的关系。为了表明“新朝定鼎,天运已新”,清廷需要准确地观测天象,颁布历法,以新天下耳目。以范文程为媒介,汤若望得以进入清朝宫廷,修订历法。经过公开验证,清廷确认汤若望的历算准确无误。他们不仅采用了汤若望按照西洋新法修订的历书,将之定名为《时宪历》,而且任命汤若望执掌钦天监,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此重要官职的西方传教士。

从此,汤若望步入清朝仕途,为清朝皇帝司天,将天主教在华传播的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汤若望以渊博的学识、出色的工作和对皇帝的忠心,赢得了顺治帝的器重和礼遇。除了执掌钦天监之外,他先后被加封了太常寺卿、通议大夫等品衔,后又授通政使,进秩正一品。真可谓青云直上,恩宠已极。

汤若望创造性地执行了利玛窦的传教策略,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从顺治八年到十四年(165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200103/206869.html

更多阅读

汤若兰:张学良将军和我父亲汤玉麟

     作者:汤玉麟之女汤若兰 原载于:张学良基金会网站【注】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博客无关,如有疑义请与作者联系。  我父亲汤玉麟是张作霖的结拜弟兄,最初二人合起来,兵不到一百,枪不到五十,占据山头,逐步扩大,后和冯麟阁三

若望保禄二世的爱情观 若望保禄二世 穆斯林

“‘爱’这个字在今天用的最多,但也最容易遭到滥用,我们对于爱有各种完全不同的理解……‘爱’在语义学方面有广泛的内容:可以有对于祖国的爱、对于职业或者工作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父子之间的爱、亲人之间的爱,对近人的爱以及对天主

汤若望与康熙帝 汤若望墓

梦碎神州:汤若望与康熙帝 (2011-08-06 08:03:29)转载 --山雨山雨标签: 君士坦丁大帝,康熙,汤若望,清朝,信仰,杂谈分类: 来华宣教康熙(1654-1722)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与耶稣基督距离最近的一位。康熙帝让人想起被西方

若望·保禄二世 若望保禄二世下地狱

百科名片若望·保禄二世约翰·保罗二世是罗马天主教第264任教皇,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约翰·保罗二世于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皇。他生于波兰,是第一个成为教皇的斯拉夫人,也是自1522年哈德良六世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教皇。约翰·保罗

声明:《游刃有余 [图文]传教士汤若望为何能在明清两朝游刃有余》为网友久夏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