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的典故,成语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典故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韦编三绝的典故释义】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的典故,成语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成的:把竹子劈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周易》这样的书,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幼丧父,但他勤奋好学,曾拜许多人为师,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他涉猎十分广泛,加上他不知疲倦地刻苦钻研,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学问家。

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了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又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孔子不仅以身作则,给自己的学生树立了好的榜样,而且还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学生“好学”的重要性,所以,成为桃李满天下的大教育家。

【成长心语】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并不只是一个看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一次次不断地重复与温习,需要专注。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没有强健的筋骨,却既能吃到地面上的浮土,又能饮到地下深处的水,就是因为用心专一。专注是一种不可小视的力量,它会在你走向成功的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道是“十年磨一剑”,为了专心做好一件事,必须远离那些使你分散注意力的事情,集中精力选准主攻目标,专心致志,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50103/194305.html

更多阅读

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的典故,成语韦编三绝的故事

【韦编三绝的典故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的典故释义】韦:熟牛皮;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表示多次;绝:断。孔子很爱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形容读书勤奋。【

关于读书的成语小故事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

雪中送炭的故事100字 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

雪中送炭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

少见多怪的故事 少见多怪的成语故事

少见多怪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

老蚌生珠的意思 老蚌生珠的成语故事

   关于老蚌生珠的成语故事  【成语】: 老蚌生珠  【拼音】: lǎo bàng shēng zhū  【解释】: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成语故事】:  后汉时大将韦端,生有二个儿子:大的叫元将,次的叫仲将,他们都是很

声明:《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的典故,成语韦编三绝的故事》为网友鳄鱼的眼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