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鸡秧鸡科,头顶、后颈、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尾橄榄褐色,具黑色纵斑与白斑,眼先、耳羽尾橄榄褐色,颈侧蓝灰色,两翅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甲羽缘白色,次级飞羽羽端具白色小斑点;颏、喉、上胸前灰色;胸和腹部淡黄褐色,具白色横斑,两胁与尾下覆羽黑褐色,亦具白色横斑,栖于河流附近,沼泽地带和水稻田中,单独或呈对活动,以水栖昆虫、甲壳类、小鱼以及水藻为食。分布于东北、新疆、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繁殖鸟);广东(冬候鸟);台湾(迷鸟)。
小田鸡_小田鸡 -简介
物种命名及年代:(Pallas, 1776)
小田鸡全长约18cm。雄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两胁及尾下具白色细横纹。胸与脸灰色,眼红色,有褐色过眼线。雌鸟色淡,耳羽褐色。栖息于林缘溪流、沼泽、农田和水塘附近草丛中,在芦苇丛、水稻田中觅食。繁殖期5-7月,在草丛基部或地面上营巢,每窝产卵4-8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0天。繁殖于中国东北、河北、陕西、河南及新疆喀什地区,迁徙时经过中国大部分地区。
小田鸡_小田鸡 -形态
小田鸡(图2)
体纤小(18厘米)的灰褐色田鸡。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两胁及尾下具白色细横纹。雄鸟:头顶及上体红褐,具黑白色纵纹;胸及脸灰色。雌鸟色暗,耳羽褐色。幼鸟颏偏白,上体具圆圈状白色点斑。与姬田鸡区别在上体褐色较浓且多白色点斑,两胁多横斑,嘴基无红色,腿偏粉色。虹膜-红色;嘴-偏绿;脚-偏粉。叫声:干哑的降调颤音,似青蛙或雄性白眉鸭。
小田鸡_小田鸡 -特征
头顶、后颈、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尾橄榄褐色,具黑色纵斑与白斑,眼先、耳羽尾橄榄褐色,颈侧蓝灰色,两翅褐色,第一枚初级飞羽外甲羽缘白色,次级飞羽羽端具白色小斑点;颏、喉、上胸前灰色;胸和腹部淡黄褐色,具白色横斑,两胁与尾下覆羽黑褐色,亦具白色横斑,栖于河流附近,沼泽地带和水稻田中,单独或呈对活动,以水栖昆虫、甲壳类、小鱼以及水藻为食。分布于东北、新疆、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繁殖鸟);广东(冬候鸟);台湾(迷鸟)。
小田鸡(图2)
小田鸡有7个亚种,亚种之间的区别主要依据体形大小、上下体羽毛的颜色及深浅、喉和胸的颜色以及腹部有无条纹。成鸟两性相似。头顶、枕、后颈橄榄褐色,具黑色中央纵纹,后颈的条纹不清晰,其余上体橄榄褐色或棕褐色,具黑色纵纹,肩羽、背、腰、尾上覆羽和内侧翅覆羽具白色斑点。尾羽黑褐色,羽缘棕褐色。翅覆羽橄榄褐色,内侧覆羽具宽黑色纵纹和白斑。飞羽黑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