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陶诗言 陶诗言-简介,陶诗言-人生经历

陶诗言(1918年8月12日-2012年12月17日),气象学家、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代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他是我国现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在国际大气科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他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工作七十余载,毕生奉献于大气物理、天气学、气候学、卫星气象学、中尺度天气动力学、大气污染气象及大气环境等专业领域的开拓与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还在环境科学、海洋气象学、高空气象学和地理学等方面成就卓著,为中国当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为我国当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许多论著,发表科学论文120余篇,专著10本。

陶诗言_陶诗言 -简介


陶诗言

陶诗言,中国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出生于浙江嘉兴,1942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地理系。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代所长,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44年跟随中国著名气象学家赵九章先生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从事科研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他和顾震潮共同主持中国第一个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建立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是新中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多次在重大天气事件的预报和国防科学试验的气象保障预报中,出色地完成任务。60年代以后,中国开展了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攻关和试验,组织上把气象保障任务交给了他。从1963年到1967年,他不仅多次为这些国防科学技术的试验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保障,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技术骨干。

60年代末,为填补气象卫星云图应用于日常的天气预报业务这项国内空白,陶诗言先生组织了一支队伍,着手研制卫星云图的接收设备,编纂了《中国卫星云图使用手册》。陶诗言先生还利用卫星云图发展了一套识别天气系统的方法,特别是预报台风发生'发展的方法,至今还为广大气象台站所使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陶诗言先生又专心致力于暴雨的研究,提出了暴雨形成过程中多尺度相互作用的概念及暴雨落区预报方法,撰写了《中国之暴雨》这这本专著。陶诗言院士为我国当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和方法撰写了许多论著。已发表科学论文80余篇,专著8本。发表的《中国冬季寒潮前后天气型式转变过程的研究》、《长江中上游暴雨分析和预报》等专著堪称经典。

陶诗言于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逝世。

陶诗言_陶诗言 -人生经历

求学经历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陶诗言 陶诗言-简介,陶诗言-人生经历

陶诗言

1919年7月6日,陶诗言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曾做过中学教员,后在国民党政府机关任公务员。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少年时代的陶诗言性格好静,聪颖好学。酷爱体育运动,曾是一位出色的足球中锋。进入中学后,他放弃了所有爱好,发愤读书。

1938年,以优异成绩免试保荐进入了国立中央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1944年,大学毕业,他以优异成绩留校任助教,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学术生涯。在这期间,他在涂长望、朱炳海等气象学前辈的影响下,决心振兴中国的天气预报事业。他在任教期间编著的《等变压场及其在天气预告上的应用》以及《天气预告之前瞻与后顾》是其以后学术思想发展方向的一个缩影。

1944年,赵九章就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由于陶诗言学业及工作出色,把他招聘到研究所做研究工作,不久被提升为助理研究员。

1949-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50年代初期,国家成立了“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陶诗言任中心副主任,该中心是现国家气象中心的前身,成立时承担了国家气象保障的重任,每天都要向全国各有关部门和朝鲜前线提供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

1956-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研究员。

1954-1957年,为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兼任教授。

1954年7月,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末遇的洪水,当时汉口危在旦夕,陶诗言先生及他的同事们做出准确天气预报,预测暴雨即将终止,使汉口脱险。

1961-1964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

1966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

1977-1986年,任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中国首席代表。

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0月陶诗言先生作为会议主席主持召开了由WMO组织的有5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台风会议,并一直担任中美关于大气CO2气候效应合作研究的中方首席科学家。并多次应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邀请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

1978-1992年,历任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0年,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2年,任成都气象学院名誉教授。

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6-1990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

1988年,任世界科联和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联合科学委员会委员。

1991年,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

1995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减灾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2年12月17日14时1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陶诗言_陶诗言 -主要论著

1.《中国近地面层大气之运行》,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49年刊印。

2.《中国各地水分需要量之分析与中国气候之新分类》,国立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1949年刊印。

3.《OnthegeneralcirculationovertheEasterllAsia》(1)(TAOShiyan,andStaffMembersofAcademiaSinica),Tellus,9,432―446.1958.

4.《OnthegeneralcirculationovertheEasternAsia》(Ⅱ)(TAOShiyan,andStaffMembersofAcademiaSinica),7rJJH5,10,58―75.1958.

5.《Onthegeneralc5rculationovertheEasternAsia》(Ⅲ)(TAOShiyan,andStaffMembersofAcadcmiaSinica),Tellus,10,299―312.1958.

6.《中国的梅雨》(与赵烃佳、陈晓敏合作),载1958年《中央气象局气象论文集》(第4号)。

7.《东亚的梅雨期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与赵煜佳、陈晓敏合作),载《气象学报》1958年第29卷第2期。

8.《西藏高原气象学》(与杨鉴初、叶鸳正、顾震潮合作),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

9.《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与徐淑英合作),载《气象学报》1962年第32卷第1期。

10.《中国气象卫星云图使用手册》(与方宗义、赵思雄合作),农业出版社1976年出版。

11.《有关暴雨分析预报的一些问题》,载《大气科学》1977年第1期。

12.《中国之暴雨》(合著),科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

13.《ObservationalevidenceoftheinfluenceoftheQinghai―xizang(Tibet)PlateauontheoccurrenceofheavyrainandseVercconvectivestormsinChina》(TAOShiyan,andDINGYihui),Bull.Amer.metor.soc.62,23―30.1981.

14.《AreviewofrecentresearchontheEastAsiasummermonsooninChina分(TAOShiyan,andCHENLongxun),MonsoonMeteorology,OxfordUniversityPress,60―92.1987.

15.《InterannualvariabilityofMeiyurainfall》(TAOShiyan,ZHUWenmei,andZHAOWe5),FrontiersinAtmosphericphysics,InstituteofAtmosphericphysics,NewYork,AlertonFress,18―28.1993.

16.《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现象的响应》(与张庆云合作),载《大气科学》1998年第22期。

17.《1998年长江流域的夏季特大洪涝》,载《气候与环境》1999年第4期。

陶诗言_陶诗言 -事业

气象服务开拓者


陶诗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陶诗言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继续从事气象学的研究工作。建国初期,国防与经济建设都急需气象服务。1950年3月,中央军委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通力合作,成立了“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和“联合气候资料中心”。由陶诗言出任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顾震潮任主任)。中心的任务一是完成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事气象保障任务,二是向中国发布天气预报。

作为中心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陶诗言一心扑在气象预报事业上,与大家一起不辞辛劳、埋头苦干,从填图到分析预报,他样样都干。遇到有灾害性重大天气事件时,往往由他负责签字发布天气预报。当时的中心每天都向中国和朝鲜前线发布天气预报和气象情报。为新中国的天气预报事业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工作成绩

在实践中建立和总结了各种天气预报方法,陆续发布了寒潮、台风、暴雨、霜冻、中期降水等预报,填补了中国天气预报史上的空白。陶诗言从天气过程的天气学实例分析及统计分析总结出来的一些研究报告,如寒潮预报,在当时成为全国气象工作者人手一册的《天气预报手册》,对于指导天气预报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先后发表《中国冬季寒潮前后天气型式转变过程的研究》、《寒潮预告的几点经验》、《关于苏联的平流动力分析法在东亚应用的几个问题》、《东亚温带低气压的统计研究》等主要论文。

他利用当时日益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少数的高空观测资料,系统地划分了入侵中国的寒潮路径,这一研究成果,至今仍在中国气象台站寒潮路径的预报中被广泛应用。

陶诗言在寒潮研究上第一次提出了寒潮过程爆发是高空大型天气过程急剧调整结果的新观点。他发现亚洲阻塞形势的崩溃也是导致东亚寒潮的一种常见高空环流形势。他用从高低空流场相联系的观点分析东亚寒潮的爆发,使预报时效延长3天左右,而且寒潮预报的准确率大大提高。

学科带头人


陶诗言作品

由于陶诗言在气象学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和在中国气象界中的崇高威望,1982年,他被选为第20届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1986年,又当选为理事长。在他就任期间,学会的学术活动很活跃。每年气象学会主持几次学术讨论会,陶诗言总是亲自参加筹备,从确定会议的主题到论文的选择,他都提出意见,积极扶持学科领域的新课题、新学术思想和值得进一步讨论的有争议的学术观点。

作为老一辈气象学家,他对年轻同志尤为重视和关注,利用学会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机会,开阔他们的学术思路。

作为中国气象学会的理事长,他还十分注意发挥学会在促进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学术交流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各地气象界同仁的极大信赖。许多学会的同志有意见和看法总愿意与陶诗言商谈,希望得到学会的帮助和解决。陶诗言总是认真听取,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平时,陶诗言的办公室和家里总是宾客盈门,找他商谈工作的同志总是络绎不绝。陶诗言也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在该所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他是《大气科学进展》、《大气科学》、《气象学报》等大气科学领域主要学术刊物的主编及编委。他是中国地理学会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理事,担任《地理学报》、《中国环境学报》的编委,以他的影响,促进了气象界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20世纪50年代,陶诗言和叶笃正等人一起研究了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问题,指出在初夏,由于一系列大气环流特征的突变,活跃在中国华南地区的静止锋和雨带也随之迅速北移至长江流域,于是出现了“梅雨”天气。这一季节突变的观点在50-60年代广为气象界所重视。

陶诗言_陶诗言 -获奖

1964-1966年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等功和二等功;

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

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三等奖,

1992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6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陶诗言_陶诗言 -研究课题

寒潮

20世纪50年代中期,陶诗言对东亚寒潮的发源地、寒潮爆发的路径及条件、寒潮冷锋的结构及其在中国境内的锋生过程以及寒潮预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表了十多篇有创见性的论文,受到气象界的高度评价,成为50年代寒潮研究的权威。

暴雨

陶诗言一直致力于中国暴雨的研究。50年代后期,他就认识到夏季降水是关系到中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发表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中期预报的初步研究》、《东亚的梅雨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季节的变化》、《长江中上游暴雨分析和预报》等论文。

1975年8月的河南特大暴雨给了全国气象界以极大的震动。陶诗言和谢义炳等人一起组织了一场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和各有关大专院校参加的大规模暴雨会战。陶诗言首先分析了中国历史上近50年来所发生的大暴雨个例,指出暴雨是复杂的不同尺度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尺度的环流形势制约了中小尺度暴雨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而中小尺度系统对大尺度环流又能起反馈作用。他发现当北半球环流形势非常稳定时,地面上的锋带和气旋路径以及降雨带便有集中和稳定的趋势,因而引起严重的持续性暴雨和洪涝灾害。这个观点后来被广泛用于中国许多大暴雨的分析中。他发表的《中国之暴雨》一书对于指导全国的暴雨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台风

60年代后期,他注意研究了关于台风的移动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副热带高压及副热带天气学的研究,并且将大气环流的研究扩展到平流层大气。东亚季风问题是陶诗言长期以来致力研究的课题之一。

季风

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已注意到夏季风的活动及其对中国旱涝的影响的研究;1980年,他和陈隆勋、樊平等人发起并组织了东南亚夏季风研究计划。在陶诗言的亲自指导下,取得丰硕成果。他和陈隆勋共同研究了东亚季风系统的特征,发现它是一个与印度季风系统既相互关联又有明显差异的独立季风系统,并且是由单独的热源热汇区所推动。他们同时发现东亚夏季风的爆发和推进要早于印度夏季风的爆发和推进,平均约一个月。这一结果已被大气环流数值试验所证实。

气象卫星分析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上动力气象的理论和数值预报方法的研究成了主要趋势,陶诗言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研究了气象卫星资料在中国天气分析预报中的应用。首先发展了一套识别天气系统的方法,进而又发展了一套利用卫星云图预报台风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国省市级以上的气象台建立的卫星云图分析和应用业务,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主要是由陶诗言和他的研究小组提出和发展的。陶诗言在领导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有必要建立一个系统的数据资料库,以利于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许多出国归来的访问学者在他的影响下,都将所带回的气象资料贡献给数据资料库。

陶诗言_陶诗言 -贡献评价.


陶诗言陶诗言先生是中国近代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国际知名的季风领域专家。他从事科学研究70余载,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为中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两弹”试验的气象预报保障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在中国天气学和卫星气象学的创立和发展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系统性重要成就。他获得过多项国家重要科学奖励,培育了大批大气科学和气象领域的杰出人才,在海内外同行中赢得广泛美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30103/188142.html

更多阅读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柳残阳 柳残阳-简介,柳残阳-人生经历

柳残阳,本名高见几,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时,虽已崭露头角,但技巧未臻圆熟。继作《天佛掌》,文笔虽较新颖,然犹未能摆脱“家难奇遇复仇”的传统窠臼。直到1966年左右,《枭霸》、《枭中雄》兄弟作接连出版,叙述绿林枭雄燕

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赵一荻 赵一荻-人物简介,赵一荻-人生经历

赵一荻(1912-2000),女,又名绮霞,张学良的第二任妻子,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与张学良将军传奇般的爱情故事脍炙人口,牵动着无数人的心魄。赵四逝世的消息在美国华人中再次激起了感情的涟漪,人们情不自禁

声明:《李白简介及人生经历 陶诗言 陶诗言-简介,陶诗言-人生经历》为网友心若情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