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影片简介,《大理石人》-影片资料

《大理石人》是波兰电影,于1977年2月在波兰公开上映。《大理石人》在东方电影和文化史上,以及在社会主义觉悟史上开创了新的时期,已成为欧洲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影片简介

《大理石人》是波兰电影,于1977年2月在波兰公开上映。 《大理石人》在东方电影和文化史上,以及在社会主义觉悟史上开创了新的时期,已成为欧洲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影片用非常冷静和客观的态度表现了特殊政治状态下的人间百态。揭示了战后波兰的现实。再次把电影从未表现过的人民民主这一主题呈现在观众面前。影片没有保留任何个人崇拜,没有遗漏,也没有袒护任何人。影片不仅仅回忆了残酷的岁月,提出了一个信任的问题,还向渴望了解父辈情况的年轻人提供了当时的痛苦真情。导演瓦依达向观众叙述的内容是尖锐完整的。让观众自己从中得到结论。曾荣获1978年戛纳电影节的“国际影评奖”。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影片资料

片名:《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影片简介,《大理石人》-影片资料

《大理石人》更多外文片名:Cz?owiek z marmuru

导演:安杰依・瓦依达Andrzej Wajda

编剧:Aleksander Scibor-Rylski

演员:Jerzy Radziwilowicz

Krystyna Janda

影片类型:剧情

片长:165 min / USA:160 min

国家/地区:波兰

对白语言:波兰语

色彩:彩色 黑白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剧情介绍


《大理石人》阿格涅什卡决定拍一部以50年代盛名一时的劳动英雄布尔库特为主角的传记性纪录片做毕业论文。为了弄清主人公如何成为劳动英雄,后来被控告判罪,而最终又恢复名誉的传奇经历,阿格涅什卡展开了一系列探究真相的访问。

她首先访问了发现、并为布尔库特模范事迹拍摄新闻片的布尔斯基。原来,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布尔库特领导的班组创造了砌砖最高纪录。他因此被评为劳动英雄。艺术家还为他塑造了一座大理石像。布尔库特和体育俱乐部明星汉卡结了婚,幸福地搬进了自己盖起的新房。

经布尔斯基指点,阿格涅什卡接着访问了当时的年轻秘密警察米哈拉克。阿格涅什卡又了解到:当上了工程检查员的布尔库特在一次外地劳动示范表演时,被人蓄意安排的烫砖烧坏了双手。与他同去作示范表演的维泰克,因在法国被关过集中营,就被秘密警察怀疑为暗害布尔库特的罪犯,这个人也因此神秘“失踪”了。为了营救无辜伙伴,布尔库特不顾米哈拉克的多次警告,敲遍了所有有关政府机关的大门。结果他的英雄肖像被撤了下来,小两口也被迫从大楼搬进了木板房。愤怒的布尔库特用一块“劳动英雄”的纪念砖砸烂了“保安处”的玻璃,因此被判刑。而在禁映的1952年新闻片《背叛者受审》中,布尔库特又被指控在维泰克破坏活动中犯有同谋罪。在法庭上,他控诉在预审时屈打成招,法庭大哗。

对维泰克的采访中,阿格涅什卡了解到布尔库特是1956年波兰“十月”事件后获释的,他的妻子汉卡已嫁给一个餐厅经理,并不愿再回到他身边。从一部从未放映过的资料片中,又看到了布尔库特在1956年波兰纠正了党的路线和偏差后,仍抱着儿子亲自来故乡参加公民选举。

阿格涅什卡找到布尔库特的儿子托姆丘克,得知布尔库特已经死了。

阿格涅什卡到一座公墓去找布尔库特的坟墓,但在所有墓碑上都找不到布尔库特的名字,她只好在公墓的栅栏门上放了一束鲜花。同时还有这样一段解说:“在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骚动期间,布尔库特丧了命。人们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痕迹。从此,大理石人就成了一个幽灵。”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幕后制作


影片的题材颇为大胆,收场对主人公命运的说明曾遭剪刀伺候。旨在通过一个国家宣传机器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揭露了压制自由的体制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纯真百姓的欺骗,用纪录片的风格展现了一个冷酷的现实,让人联想到70年代的状况。本片导致瓦依达多年被禁止拍片。

瓦依达回忆创作受阻的情景:几星期之后剧本就完成了,不幸的是,工作也就此陷入了停顿――从现在开始所有的一切都得取决于‘剧本审查委员会’,或者明确地说,取决于这个中心委员会的宣传机构,因为这个题材触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最令人难堪的一面,即结果却稳定地降低了劳动效果。他们设法先将剧本出版在1963年8月4日的《华沙》周刊上,而且斯齐博尔相信至少已经克服了一个障碍――出版物审查。不幸的是,很多“同志”为了证明他们坚定的党信和敏锐嗅觉而读了这部剧本,结果是,剧本被查禁很多年。当然了,更不会有人想到它还有拍摄成电影的价值和可能。14年过去了。随之而来的简直像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童话,但它确实是真的。民愤冲天的盖穆克终于被剥夺了第一书记的位置,被迫走下盘踞了50多年的神坛。他的后继者是来自ZMP的年轻政治家们。Jozef Tejchma全权负责了《大理石人》这部影片,才得以拍摄完成;尤其在发行环节上,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尽管政治决策阶层的一些人还是不停地阻挠,《大理石人》终于得以发行了。在该年的电影节上,经管这部影片没能参加竞赛组单元,但以“一种奇异电影”的标题下参展了。不过,正如瓦依达所说,经管该片受到了一些势力的阻挠、在发行时遭到检查机关的删剪,然而在制作、发行和放映时都得到了官方的支持;甚至连制作资金都来自政府。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主创人员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

导演:

安杰伊・瓦伊达:1926年3月6日生于苏瓦乌基,第72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是波兰电影学派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钻石与灰烬》、《大理石人》、《波兰铁人》、《福地》等一系列佳作奠定了他在波兰以及世界影坛中的地位。《一代人》、《下水道》、《钻石与灰烬》被称为瓦依达的“战争三部曲”,这是他的早期代表作,同时这三部曲奠定了他在当代波兰电影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真正使瓦依达获得世界关注的是他的两部所谓的“政治影片”,即1976年的《大理石人》和1981年它的续集《波兰铁人》。《大理石人》(及续集《铁人》)更可以说是以“(大理)石破天惊”之气魄达到了其作品艺术性与政治性的辉煌顶峰,尤其在西方话语中,《大理石人》成为瓦依达最重要的代表作。

主演:

影片中的女主角阿格涅什卡由初上银幕的克雷斯蒂娜・扬达扮演。她令人敬佩地真实地扮演了那个人物。布尔库特则由有副诚实面孔的易于激动的耶尔齐・拉德齐维洛维奇扮演。比塔德乌什・洛姆尼茨基还要为人所知,是《坠落的天真》中的主角。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电影影响

《大理石人》首映当天晚上,影片将结束时,激动而不能自已的观众就自发全体起立,唱响了波兰国歌。从那天起,所有上映《大理石人》剧院的售票窗口都排起了长队,电影票被一抢而空,黑市上更将票价爆炒到10倍以上。不夸张地说,《大理石人》一时间成为了每个波兰家庭热烈谈论的话题。据统计,仅在影片上映的3个月内,在3500万人口的波兰,看过该片的观众就达到300万人次。《大理石人》在波兰获得了轰动一时的成功。

1978年,《大理石人》参加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国际影评奖”。此后,该片又先后在意大利、英国、美国、法国等地上映,仅在巴黎一地的连续上映就达九个月之久。影片在西方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

《大理石人》在波兰国内民众中获得了异乎寻常的欢迎,并得到了西方的大声叫好;但同时也由于“石破天惊”地触犯禁忌而激怒了政权界的一些大人物。影片一度遭禁,并且当该片在1977年Gdansk电影节上获奖喜讯传来时,官方却剥夺了国内所有新闻报道权。据说,当时很多保护这部电影的波兰人因此而丢了工作。这也为该片的政治传奇性与爆炸性添上了一笔。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艺术成就


《大理石人》

瓦依达和他的影片《大理石人》往往都被当作政治人物与政治事件来讲述,这便不可避免地会将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与美学价值忽略了。即使《大理石人》是一部与政治完全无关的电影,它的艺术成就也足以使其成为不朽巨著。首先,《大理石人》是一部贯彻“新现实主义”精神与创作方法的杰出电影。影片直接来源于生活。

整部影片在风格上也是严格统一的“新现实主义”客观态度,没有给多愁善感的“抒情”留下一丝空间。影片的动作都发生在船厂和办公楼等毫无矫饰的场所,它带领观众仿佛进入了一个侦探情节;影片以纪实采访的形式,通过摄影机镜头冷静客观地考量历史,再加上穿插其间的大量资料纪录片(50年代一些握紧手中的照相机的人,像拍电影一样记录下波兰历史的图片也给创作者以启发),给人以强大的说服力和震撼性。有评论称其为“辉煌的新闻体”。 同时《大理石人》也并不仅仅因为新现实主义书写的政论性与两个半小时的放映长度,就成其为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严肃的、沉重的”巨片。

影片由于史诗般的气息、文献式的风格而略显枯燥,但它具有丰富的事物分析和提炼了的戏剧框架与重点,以及讥讽明快之特点。在剧作结构上,该片与奥逊・威尔斯的不朽巨著《公民凯恩》的相似之处:一个采访者(媒体工作者)对一个传奇历史人物进行的深入和多面的调查,而受访者基于本位利益的叙述甚至是相互矛盾和混乱的(乃至拒绝采访);在立体的历史之镜的碎片镜像中,真相仿佛渐渐显露,而影片留下的疑问更加意味深长。但并不因此认为瓦依达在《大理石人》中有意模仿《公民凯恩》,两者的结构有相似之处,但立意与风格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体现了对历史真相锲而不舍追求的唯物历史观,后者却渗透出对历史与传奇充满怀疑与无奈的虚无主义精神;前者的手段是“纪录真实”,后者的叙事是梦幻戏剧式的。

有些波兰评论家认为:瓦依达的作品是“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混合结晶,但又带有超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的色彩”。西方评论则把他的作品归入“新浪潮”的范畴,认为它们是“波兰学派”创作路线的发展。其实,这种浪漫精神在《大理石人》这部着重于讽刺现实、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影片中也有表现,例如影片的开始和结尾处强烈节奏的流行音乐和跟拍的急速行进镜头,在视听上非常现代化与优美,传送出飞扬和不屈服的振奋精神,完全不似绝大多数政治影片的沉重和压抑。这种浪漫主义的乐观精神,体现在女主人公安格涅什卡的身上,也透过电影体现在导演瓦依达身上,经管影片的批判性结局被阉割,但创作者仍然努力在“许与不许”之间划下了一个开放性的句号,对历史负责,对观众负责。

瓦依达的《大理石人》给关于反抗屈服的艺术作品以一个伟大的新生。在这里,历史的局限性仍然存在,但是人们没有戴假面具也再不是摆出权力压制下的双重标准。出于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与向往,《大理石人》成为了一部为捍卫真理与自由权利而迸发的血肉与心灵反抗的杰出电影。它是生活----一种在最自由、最道德意识下的生活。其实,在《大理石人》中探讨的是比政治更大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的问题。瓦依达小心地平衡着历史和道德的争论。在这架天平的一边他放上了“人的命运”,在另一端放上了“历史”,但是并没有说明哪一端更重。瓦依达只是呈现给人们一个故事,同时给其它别样的价值观留下空间。

大理石人_《大理石人》 -西方评论

意大利报认为:“影片《大理石人》在东方电影和文化史上,以及在社会主义觉悟史上开创了新的时期,已成为欧洲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它在波兰的上映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事件。因为这是第一次在东欧影片中,尖锐地控诉了斯大林主义。同时也要求我们认识到在一个共产主义国家里,控诉斯大林主义是光荣的。影片揭示了战后波兰的现实。再次把电影从未表现过的人民民主这一主题呈现在我们面前。影片没有保留任何个人崇拜,没有遗漏,也没有袒护任何人。影片不仅仅回忆了残酷的岁月,提出了一个信任的问题,还向渴望了解父辈情况的年轻人提供了当时的痛苦真情。导演瓦依达向观众叙述的内容是尖锐完整的。让观众自己从中得到结论。”

在1978年7月9、10日的《晚报》上,波尔・马蒂尔写道:“阿格涅什卡到处寻找布尔库特,最后在格但斯克发现了一个无名坟墓,但是这场戏被波兰当局删掉了。这就让人猜想到:在1970年12月,当局对造船厂工人的反抗进行血腥镇压的日子里,布尔库特可能就是倒在波兰警察枪弹之下的牺牲者之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04130103/187969.html

更多阅读

《金牌冰人》之令狐喜 金牌冰人粤语

《金牌冰人》之令狐喜发现自己有的时候反应真的很慢,《金牌冰人》放了这么久,现在才看完,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看的停不下来初听到这部戏的时候,还以为不好看没什么看头,现在想来,真是大错特错了。喜欢看这部,当然最大的原因是盖鸣晖反串的令

《买凶拍人》分镜剧本一 分镜头剧本格式

彭浩翔电影,第一部《买凶拍人》,以下是根据影片写出的分镜剧本,请各位指正,尤其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志,请各位看完后对是否有画面感等作一评价,这一稿均是初稿,未作修改,因工作量较大,故进行连载。电影《买凶拍人》分镜剧本导演:彭浩翔编剧

骗子产生的原因和环境——读《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 斯克鲁尔人

《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是德国现实主义伟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1875-1955)留给后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逝世前一年,也是他唯一一部犯罪小说。《大骗子克鲁尔的自白》,顾名思义,主人公是一个大骗子。他经过监牢的“感化”,对

《线人》影评 线人张家辉老婆怎么了

香港电影能有曾经的繁荣,有香港的文化,以及暴力元素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香港电影越来越多的嫁接给内地市场,能够真正展现香港精神和文化风格的港片已经越来越少,《线人》最大的贡献就是再现了80年代香港警匪片黄金年代的原始风

声明:《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 《大理石人》-影片简介,《大理石人》-影片资料》为网友月色黯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